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孟子 (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孟子》是一本记述孟子思想与言行的儒家经书,完成于战国时代中后期,属于《十三经》之一。该书详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注本主要有东汉赵岐《孟子章句》、南宋朱熹《孟子集注》、清焦循《孟子正义》等。在四库全书中为经部。

成书

背景

对于孟子游历列国的顺序,历年来有许多不同看法。《史记》记载,孟子游说齐国的齐宣王、魏国的梁惠王皆未果,于是返回家乡邹国著述《孟子》;钱穆认为孟子约在燕昭王即位前后离开齐国,返回邹国度过晚年,此时已年过七十。近代学者则认为孟子离开齐国后,还去了滕国与鲁国,最后才返回邹国。

孟子的生存年代属于战国时期,列国以合纵连横的战争谋略为主要政策,于是孟子的儒家理念无法得到伸张。《孟子》即为一本阐明《诗经》、《尚书》以及孔子之道,并统整孟子思想的书。

作者

《孟子》的作者一般认为包含孟子弟子与再传弟子,其中万章与公孙丑两人应为主要编写者,咸丘蒙、浩生不害、陈臻等人也有参与,但究竟孟子本人是否参与编写,则争议不休。现今学者多认为孟子没有直接参与,但仍未有定论。

第一种说法认为《孟子》是孟子晚年与弟子万章等人的作品,最早可见于西汉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并受到赵岐、应劭、苏洵、苏辙、朱熹、赵顺孙、陈士元、阎若璩、魏源、钱基博、钱穆等人的赞同。焦循则进一步认为,书中孟子与诸弟子的答问为弟子所辑录,不含答问的论说部分则为孟子自撰。支持此说的证据如下:

《史记》成书于西汉,与孟子生活的年代最近,史料最完备,所以其说法也最可信。

《孟子》全书笔势连贯如镕铸而成,不像是多位作者编辑之作,而孟子门生也未必写作能力如此高明,能写出如此气势雄厚之作。

若与记述孔子言行的《论语》相比,《孟子》较少纪录孟子的容颜表情,因为孟子自己即为作者。

《论语》之所以不称《孔子》是因为该书乃由孔子弟子论辩所得;而《孟子》与《荀子》等书皆为本人所著,故以作者之名命名。

第二种说法认为《孟子》是由弟子所记,最早可见于三国时孙吴人姚信所著的《士纬》,并有林慎思、晁公武 、周广业、崔述、蒋伯潜等人持相同看法,但日后又可分为书成于孟子死后与孟子生前两种论点。唐代的韩愈指出《孟子》是在孟子过世后由弟子所著,元代袁俊翁则因书中未见孟子临终的记载,故认为书成时孟子应仍在世,后者得到梁启超、罗根泽等人认同。支持此说法的证据如下:

书中可见许多关于其志向与品性的描述,而不只有劝诫弟子的言词而已。

书中每章的开头皆为“孟子曰”,且各章皆有“孟子曰”、“孟子对曰”,若为孟子自述则应为“轲曰”、“孟轲曰”,故可以得知皆是由门生所记。

书中孟子多以谥号称呼国君,而这些人未必都比孟子早逝。

孟子常以“子”称呼弟子,此与《论语》中孔子直呼弟子名字不同;且书中关于万章、公孙丑的问答最多,亦不以“子”称呼此二人,所以此书应为此二人所主编。

朱熹的注本之中,有两处注解认为该章句是门生记述的遗漏,造成其说法矛盾。[1]

[]

内容

《孟子》一书为语录体,以答问方式展开,主要论证方法为驳论。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据《史记》记载,《孟子》一书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篇名取自各章开头的几个字,没有特别的含意。东汉赵岐在《孟子章句》中,又将每一篇分为上下两卷,全书共七篇十四卷。

风格特色

《孟子》文气雄健,气势磅礡,词锋犀利,如决江河而下,浩浩荡荡,笔锋所至,万物披靡。感情洋溢,爱憎分明,波澜曲折壮阔,词采华瞻,有时宽厚弘博,有时轻松幽默,明白晓畅,明朗简洁,流畅疏荡,极少生僻字词。

《孟子》长于辩论;逻辑严密,善用问答方式的表现方法,逐步深入问题,层次清晰,一问一答穿插变化,制造气势,分清层次,突出主题。辩论方法灵活多样,或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或虚实莫测,欲擒先纵,处处显出机敏和智慧;尤善设机巧,引人入彀,不惮反复,说理详尽。

《孟子》善用比喻和寓言,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如“挟泰山以超北海”、“椽木求鱼”、“五十步笑百步”。举例取譬时,又富于幽默,如牵牛过堂、齐人妻妾诸段。《孟子》修辞技巧甚高,善用反问句、对比、排偶句,又善用虚字和语气词。

注疏

《孟子注疏》--东汉赵岐注《孟子章句》;北宋孙奭疏《孟子正义》。十三经注疏之一。

《孟子章句》--赵岐

《孟子注》--东汉郑玄

《孟子章句》--高诱

《孟子注》--刘熙

《注孟子》--扬雄

《刺孟》--王充

《孟子注》--綦母邃

《孟子注》--陆善经

《孟子音义》--张镒

《孟子手音》--丁公

《翼孟》--刘轲

《续孟子》--林慎思

《孟子集注》十四卷--南宋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

地位

《孟子》一书的地位一开始并没有很高,《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叫做“传记博士”。

到五代十国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尽依太和旧本,历时八年才刻成。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之始。

参考文献

  1. 孟子一书简介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