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孟庆波 | |
---|---|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 |
出生 | 1964年10月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吉林大学 |
职业 | 研究员 |
孟庆波 ,男,1964年10月生。1987年吉林大学物理系毕业,1997年 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现任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太阳能材料与器件研究组(E02组)组长,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实验室主任[2],中科院清洁能源前沿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化学委员会和光伏委员会委员,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纳米材料与器件分会理事,中国化学会纳米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基金委第十三、十四届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太阳能行动计划"执行专家组成员。《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和《Green: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编委。
人物经历
1999年-2002年分别任日本科技厅特别研究员(STA Fellow)、东京大学和日本神奈川科学技术研究院专任研究员。2002年回所工作。2003年7月-2004年2月任日本地球环境产业技术研究所(RITE)NEDO研究员。孟庆波博士现为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E02组长。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太阳能造福人类社会。
研究方向:光机能材料的设计、制备与物性研究。
主要从事太阳能材料的制备、物性研究及器件集成等方面的研究,包括纳晶染料敏化、量子点和钙钛矿太阳电池材料的制备和器件集成、协同自组装方法制备光子晶体和新型可见光分解水制氢催化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等。
主要工作侧重于:
(1)纳晶太阳能材料的制备与光电器件的组装,实现太阳能到电能转换。
(2)新型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实现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换(光分解水制氢)。
(3)光子晶体器件地组装及其应用。
主要贡献
近年来,在国际重要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140余篇,文章被引用3800余次,个人h因子为36。申请6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33项已获授权。在国际和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作邀请和大会报告60余次。
(1)利用复杂晶体化学键理论研究了YBCO系列高温超导体的化学键性质,从化学键的表象对这类高温超导体的超导机理给予了合理的解释。
(2)发现了不同粒径纳米粒子的协同自组装效应,发展了一种最简便的组装大面积、高质量纳米尺寸的三维周期孔结构(光学晶体)的新方法,这一组装方法正在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
(3)首次利用TiO2三维周期孔膜组装了液态染料太阳能电池,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
(4)组装的全固态染料太阳能电池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论文发表后,得到了染料太阳能电池的创始人 瑞士联邦工学院 M. Graetzel 教授的好评。
近年来成果
近年来,在物理类杂志如:APL,JAP,PRB,JPC等和化学类杂志如JACS,Chem. Comm.,Chem. Mater., Langmuir,JPCB等S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9项中国发明专利、1项日本发明专利和2项国际发明专利。
研究课题
(1)纳米太阳能材料的制备与物性研究;
(2)国家863课题"高效固态纳米晶染料太阳能电池地制备"是该项课题的总负责人;
(3)可调带隙光子晶体器件的制备;
(4)新型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参考来源
-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孟庆波 ,中国科学院, 2020-05-21
- ↑ 孟庆波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