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孟母教子傳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孟母教子傳說

孟母教子傳說,山東省鄒城市地方傳統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孟母教子傳說》發生在距今2370年左右的古騶國,內容主要包括「三遷擇鄰、斷織喻學、殺豚不欺子」等,是以孟母仉氏言傳身教而不斷完善孟子人格的典故衍化而成的民間傳說和故事的統稱,是人民群眾對孟母教子的創造性解讀,成為一個約定俗成的具有特定意義和內容的專有名詞。

2014年12月03日,孟母教子傳說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內容

申報地區:中國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

項目名稱:孟母教子傳說

認證時間:2006年

項目分類:民間文學

起源時間:西漢

主題詞:民間文學、民間傳說、孟母教子

認證批次:第一批

認證級別:省級

國家:中國

歷史淵源

孟母教子的故事最早見於西漢劉向的《烈女傳》、韓嬰的《韓詩外傳》,其後《三遷志》有記載,清續修的《孟子世家譜》簡略載有孟母教子的聖跡。「五四」及建國以來,散見於各民間文學作品,1987年搜集整理編入《曲阜民間文學》,2006年編入《孟子研究》。

文化特徵

孟母教子的方法一是「嚴」。孟母三遷的故事,是說為了讓孟子長進成才,孟母不惜幾遷其居,足見其要求孟子之嚴。二是「信」。殺豚不欺的故事中,「殺豚不欺之,以有知而教信」,這對孟子的成長和其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影響。三是「導」,斷機教子的故事講的是孟母巧妙設喻,把織布比作學業的長進,對孟子循循善誘,積極引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於使孟子幡然醒悟,從而痛下決心努力學習。四是「教」。身教重於言傳,諸多傳說,說明了教育過程中榜樣的作用是很大的。

傳承價值

孟母教子傳說生動地體現了母愛與教化的統一,在民間口頭流傳經久不衰,啟迪着一代代人的心靈,這位偉大的母親,在人們心中,已經成為啟蒙和立身教育的楷模。

社會影響

2007年,《孟母教子傳說》曾代表濟寧市申報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七年之後,[1]才最終躋身國家級非遺的行列。

濟寧市非遺保護部門創作:曲藝節目《斷機教子》2004年獲群星獎、電視劇《孟母教子》1995年在山東電視台播出,創作編輯出版了畫集《孟母教子的故事》、《孟子聖跡圖》,2006年起在「孟府」設立習儒館,2007年起連續舉辦了8屆「中華母親文化藝術節」。

傳承保護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鄒城市文化館獲得「孟母教子傳說」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