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水利學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寧夏水利學校(水利技工學校)成立於1976年(多種辦學層次,一套機構),招收、培養中專和技工學生[1],同時承擔職工技術培訓和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任務,承擔水利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鑑定任務。在校學生達1 200多人,函授大專、本科學生達900多人,年職業培訓1 500多人次。
學校簡介
隨着學校的不斷發展,現設有寧夏水利職工培訓中心、全區水利類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河海大學寧夏函授站、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寧夏函授站、國家經貿部批准的外派勞務(研修生)培訓中心、區直工委黨校等十幾個培訓函授機構。
學校採取靈活的辦學機制,實行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模式,實現了由過去單純為水利服務向為市場服務轉變;由學歷教育為主向學歷教育[2]與職業培訓並舉轉變;由中低層次教育培訓向形成高、中、低層次教育培訓體系轉變。通過自主辦學和與大、中專院校、技工學校聯合辦學,新開設專業8個;積極與民營企業聯合開辦綜合高中,已初具規模。同時發揮各培訓機構的作用,積極開展面向社會的各類培訓,每年培訓人數在1500人以上。
校容校貌
學校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和技術、設備等條件,先後與北京工業大學等多所高校聯合辦學,舉辦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函授(大專、本科)學生達830人,全日制高職班在校生340人。在教育過程中,實行大專、中專(技工)分層次教學和管理,在部分專業(班級)進行教學和學生管理一體化責任承包試點,促進了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的有機結合;建立和完善了學習激勵機制,對部分優秀在校生實行技工與中專套讀、中專與大專套讀,讓學生在學習掌握全日制技工或中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利用雙休日、節假日學習中專或大專課程,通過函授、自考、電大等形式使學生畢業時取得「雙學歷」,增強了學生就業的競爭力,也提高了學校的辦學效益。
發展前景
學校不斷推進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和內部管理改革,堅持走產、教、研相結合的具有職教特色的發展之路[3],抓住西部大開發和水利大發展的有利時機,爭取項目和資金,發展校辦產業,承攬工程施工監理和水利科研任務,先後完成了國家級高標準節水灌溉示範項目、水土保持項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銀川市良田鄉掌政鄉村鎮規劃測量工程、黃河寧夏段丁壩壩垛沖刷坑和根石走失觀測試驗等生產科研項目。建成了占地面積2 000畝的寧夏水利學校金沙灣國家級高標準節水灌溉和生產實習基地,已開發土地600畝,種植200多畝枸杞、葡萄和其他經濟作物,並與金沙灣旅遊區開發旅遊項目,形成旅遊產業鏈。
所授榮譽
幾年來,學校領導班子開拓進取、銳意改革,帶領廣大教職工真抓實幹,努力實現各項目標任務,為寧夏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新的貢獻。2002年學校被教育部、經貿委、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授予「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稱號,被自治區水利廳授予「先進單位」稱號。
視頻
寧夏水利學校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普通中專、職業高中和技工學校之間有什麼區別,搜狐,2019-04-04
- ↑ 如何選擇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 ,搜狐,2020-09-17
- ↑ 楚國清 孫善學: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思路與舉措,搜狐,2018-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