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宇宙大爆炸」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 次修訂)
行 1: 行 1:
 《'''宇宙大爆炸'''》是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一个纪录片<ref>[https://www.sohu.com/a/348371296_627849 CCTV-9全新改版全新呈现 打造国际一流纪录频道],搜狐,2019-10-21</ref>
+
[[File:宇宙大爆炸.jpeg|有框|右|<big>宇宙大爆炸(纪录片)</big>[http://pic2.iqiyipic.com/image/20140915/97/25/v_50382740_m_601_220_124.jpg 原图链接][https://www.iqiyi.com/jilupian/yzdbz.html 来自 爱奇艺 的图片]]]
+
 
 +
 《'''宇宙大爆炸'''》是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一个纪录片<ref>[https://www.sohu.com/a/348371296_627849 CCTV-9全新改版全新呈现 打造国际一流纪录频道],搜狐,2019-10-21</ref>。
  
 
==介绍==
 
==介绍==
行 8: 行 9: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频道呼号:CCTV-9,简称:央视纪录频道或央视九套)是以播出[[纪录片]]为主的专业频道,开播于2011年1月1日。
+
 中央[[ 电视台]] 纪录频道(频道呼号:CCTV-9,简称:央视纪录频道或央视九套)是以播出[[纪录片]]为主的专业频道,开播于2011年1月1日<ref>[http://news.sohu.com/20110102/n278642493.shtml 央视纪录频道开播 刘文解析频道传播价值(图)],搜狐,2011-01-02</ref>。
 +
 
 +
2011年9月,CCTV-9增加首播时段、改变编排策略、完善频道[[包装]]。2013年,CCTV-9在每周日推出了一档90分钟的《[[纪录电影]]》节目。2014年,在第19届中国电视纪录片颁奖活动中,央视纪录频道获得“最具国际影响力频道”称号。
 +
 
 +
2013年1月6日起,CCTV-9中文版在每周日22:00~23:26开设一档90分钟的《纪录电影》节目 。2月10日,由央视[[纪录频道]]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联合制作纪录片《透视春晚:中国最大的庆典》
  
2011年9月 ,CCTV-9 增加 首播时段 、改 编排策略、完善 频道 包装。2013年 ,CCTV-9在 每周日推 出了一 档90 分钟的 《[[纪录 影]]》 目。2014 年,在 第19届 国电视纪录片颁奖活动 中, 纪录 道获得“最具国际影响力 道”称号。
+
2014年1月1日 ,CCTV-9 中文版对晚间 首播时段 进行调整,其中《特别呈现》调整至20:00播出,《时代》和《真相》分别调整至22:00和22:30播出,其他节目播出时间保持不 。当日CCTV-9中文版实现高标清同步播出,英语纪录 频道 (即CCTV-9英文版)从1月7日起高标清同步播出。1月13日 ,CCTV-9 英文版通过[[香港]]电台地面无线33频道播出。
 +
==大爆炸年表==
 +
通过广义相对论将宇宙的膨胀进行时间反演,则可得出宇宙在过去有限的时间之前曾经处于一个密度和温度都无限高的状态,称之为奇点,奇点的存在意味着广义相对论理论在这里不适用。而仍然存在争论的问题是,借助广义相对论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接近奇点的物理学——可以肯定的是不会早于普朗克时期。宇宙极早期这一高温高密的相态被称作“大爆炸”,这被看作是我们宇宙的诞生时期。通过观测Ia型超新星来测量宇宙的膨胀,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温度涨落的测量,以及对星系之间相关函数的测量,科学家计算出宇宙的年龄大约为137.3亿年。这三个独立测算所得到的结果相符,从而为具体描述宇宙所包含物质比例的ΛCDM模型提供了有力证据。  关于大爆炸模型中极早期宇宙的相态问题,至今人们仍充满了猜测。
 +
大多数常见的模型中,宇宙诞生初期是由均匀且各向同性的高密高温高压物质构成的,并在极早期发生了非常快速的膨胀和冷却。大约在膨胀进行到10^-37秒时,产生了一种相变使宇宙发生暴涨,在此期间宇宙的膨胀是呈指数增长的。当暴涨结束后,构成宇宙的物质包括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以及其他所有基本粒子。此时的宇宙仍然非常炽热,以至于粒子都在做着相对论性的高速随机运动,而粒子-反粒子对在此期间也通过碰撞不断地创生和湮灭,从而宇宙中粒子和反粒子的数量是相等的(宇宙中的总重子数为零)。直到其后的某个时刻,一种未知的违反重子数守恒的反应过程出现,它使夸克和轻子的数量略微超过了反夸克和反轻子的数量——超 范围大约在三千万分之一的量级上,这一过程被称作重子数产生。这一机制导致了当今宇宙中物质相对于反物质的主导地位。
 +
随着宇宙的膨胀和温度进一步的降低,粒子所具有的能量也普遍逐渐下降。当能量降低到1太电子伏特(1012eV)时产生了对称破缺,这一相变使基本粒子和基本相互作用形成了当今我们看到的样子。宇宙诞生的10^-11秒之后,大爆炸模型中猜测的成分就进一步减少了,因为此时的粒子能量已经降低到了高能物理实验所能企及的范围。10^-6秒之后,夸克和胶子结合形成了诸如质子和中子的重子族,由于夸克的数量要略高于反夸克,重子的数量也要略高于反重子。此时宇宙的温度已经降低到不足以产生新的质子-反质子对(类似地,也不能产生新的中子-反中子对),从而即刻导致了粒子和反粒子之间的质量湮灭,这使得原有的质子和中子仅有十亿分之一的数量保留下来,而对应的所有反粒子则全部湮灭。大约在1秒之后,电子和正电子之间也发生 类似的过程。经过这 系列的湮灭,剩余的质子、中子和电子的速度降低到相对论性以下,而此时的宇宙能量密度的主要贡献来自湮灭产生的大量光子(少部分来自中微子)。
 +
在大爆炸发生的几 分钟 后,宇宙的温度降低到大约十亿开尔文的量级,密度降低到大约空气密度的水平。少数质子和所有中子结合,组成氘和氦的原子核,这个过程叫做太初核合成。而大多数质子没有与中子结合,形成了氢的原子核。随着宇宙的冷却,宇宙能量密度的主要来自静止质量产生的引力的贡献,并超过原先光子以辐射形式 能量密度。在大约37.9万年之后, 子和原子核结合成为原子(主要是氢原子),而物质通过脱耦发出辐射并在宇宙空间中相对自由的传播,这个辐射的残迹就形成了今天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
虽然宇宙在大尺度上物质几乎均一分布,但仍存在某些密度稍大的区域,因而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些区域内的物质通过引力作用吸引附近的物质,从而变得密度更大,并形成了气体云、恒星、星系等其他在今天的天文学上可观测的结构。这一过程的具体细 取决于宇宙中物质的形式和数量,其中形式可能有三种:冷暗物质、热暗物质和重子物质。来自WMAP的最佳观测结果表明,宇宙中占主导地位的物质形式是冷暗物质,而其他两种物质形式在宇宙中所占比例不超过18%。另一方面,对Ia型超新星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独立观测表明,当今的宇宙被一种被称作暗能量的未知能量形式主导着,暗能量被认为渗透到空间中的每一个角落。观测显示,当今宇宙的总能量密度中有72%的部分是以暗能量这一形式存在的。根据推测,在宇宙非常年轻时暗能量就已经存在,但此时的宇宙尺度很小而物质间彼此距离很近,因而在那时引力的效果显著从而减缓了宇宙的膨胀。但经过了几十上百亿 的膨胀 不断增长的暗能量开始让宇宙膨胀缓慢加速。表述暗能量的最简洁方法是 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 添加所谓宇宙常数项,但这仍然无法回答暗能量的构成、形成机制等问题,以及与此伴随的一些更基础问题:例如关于它状态方程的细节,以及它与粒子物理学中标准模型的内在联系,这些未解决的问题仍然有待理论和实验观测的进一步研究。
 +
所有在暴涨时期以后的宇宙演化,都可以用宇宙学 的ΛCDM模型来非常精确地描述 这一模型来自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各自独立的框架。如前所述,还没有广泛支持的模型能够描述大爆炸后大约10^-15秒之内的宇宙,一般认为需要一个统合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量子引力理论来突破这一难题。如何才能理解这一极早期宇宙的物理图景是当今物理学的最大未解决问题之一。
 +
== 视频==
 +
===<center> 宇宙大爆炸 相关视 </center>===
 +
<center>10分钟展现138亿年《从宇宙大爆炸到人类诞生》</center>
 +
<center>{{#iDisplay:z3051ifw0et|560|390|qq}}</center>
  
2019年10月21日起,央视纪录频道全面改版<ref>[https://www.sohu.com/a/348371296_627849 CCTV-9全新改版全新呈现 打造国际一流纪录频道],搜狐,2019-10-21</ref>
+
<center> 宇宙大爆炸-138亿年前宇宙最古老的声音</center>
 +
<center>{{#iDisplay:b0381ludzh0|560|390|qq}}</center>
  
 
+
==参考文献==
 +
[[Category:980 戲劇總論]]

於 2022年7月18日 (一) 10:33 的最新修訂

宇宙大爆炸(紀錄片)原圖鏈接來自 愛奇藝 的圖片

宇宙大爆炸》是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一個紀錄片[1]

介紹

2006年10月3日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本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約翰-馬瑟和喬治-斯穆特。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黑體譜形及其溫度在空間不同方向的微小變化。他們用科比衛星進行的精確觀測為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論提供了有力支持。我們在宇宙中處於怎樣的位置、宇宙有沒有起源、如果有它怎樣起源,幾千年來人類觀察宇宙的手段從肉眼發展到望遠鏡和人造衛星。視野從太陽系擴展到銀河系和河外星系,而對宇宙的認識則經歷了蒙昧時期的神話。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頻道呼號:CCTV-9,簡稱:央視紀錄頻道或央視九套)是以播出紀錄片為主的專業頻道,開播於2011年1月1日[2]

2011年9月,CCTV-9增加首播時段、改變編排策略、完善頻道包裝。2013年,CCTV-9在每周日推出了一檔90分鐘的《紀錄電影》節目。2014年,在第19屆中國電視紀錄片頒獎活動中,央視紀錄頻道獲得「最具國際影響力頻道」稱號。

2013年1月6日起,CCTV-9中文版在每周日22:00~23:26開設一檔90分鐘的《紀錄電影》節目 。2月10日,由央視紀錄頻道與美國國家地理頻道、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聯合製作紀錄片《透視春晚:中國最大的慶典》。

2014年1月1日,CCTV-9中文版對晚間首播時段進行調整,其中《特別呈現》調整至20:00播出,《時代》和《真相》分別調整至22:00和22:30播出,其他節目播出時間保持不變。當日CCTV-9中文版實現高標清同步播出,英語紀錄頻道(即CCTV-9英文版)從1月7日起高標清同步播出。1月13日,CCTV-9英文版通過香港電台地面無線33頻道播出。

大爆炸年表

通過廣義相對論將宇宙的膨脹進行時間反演,則可得出宇宙在過去有限的時間之前曾經處於一個密度和溫度都無限高的狀態,稱之為奇點,奇點的存在意味着廣義相對論理論在這裡不適用。而仍然存在爭論的問題是,藉助廣義相對論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接近奇點的物理學——可以肯定的是不會早於普朗克時期。宇宙極早期這一高溫高密的相態被稱作「大爆炸」,這被看作是我們宇宙的誕生時期。通過觀測Ia型超新星來測量宇宙的膨脹,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溫度漲落的測量,以及對星系之間相關函數的測量,科學家計算出宇宙的年齡大約為137.3億年。這三個獨立測算所得到的結果相符,從而為具體描述宇宙所包含物質比例的ΛCDM模型提供了有力證據。  關於大爆炸模型中極早期宇宙的相態問題,至今人們仍充滿了猜測。 在大多數常見的模型中,宇宙誕生初期是由均勻且各向同性的高密高溫高壓物質構成的,並在極早期發生了非常快速的膨脹和冷卻。大約在膨脹進行到10^-37秒時,產生了一種相變使宇宙發生暴漲,在此期間宇宙的膨脹是呈指數增長的。當暴漲結束後,構成宇宙的物質包括夸克-膠子等離子體,以及其他所有基本粒子。此時的宇宙仍然非常熾熱,以至於粒子都在做着相對論性的高速隨機運動,而粒子-反粒子對在此期間也通過碰撞不斷地創生和湮滅,從而宇宙中粒子和反粒子的數量是相等的(宇宙中的總重子數為零)。直到其後的某個時刻,一種未知的違反重子數守恆的反應過程出現,它使夸克和輕子的數量略微超過了反夸克和反輕子的數量——超出範圍大約在三千萬分之一的量級上,這一過程被稱作重子數產生。這一機制導致了當今宇宙中物質相對於反物質的主導地位。 隨着宇宙的膨脹和溫度進一步的降低,粒子所具有的能量也普遍逐漸下降。當能量降低到1太電子伏特(1012eV)時產生了對稱破缺,這一相變使基本粒子和基本相互作用形成了當今我們看到的樣子。宇宙誕生的10^-11秒之後,大爆炸模型中猜測的成分就進一步減少了,因為此時的粒子能量已經降低到了高能物理實驗所能企及的範圍。10^-6秒之後,夸克和膠子結合形成了諸如質子和中子的重子族,由於夸克的數量要略高於反夸克,重子的數量也要略高於反重子。此時宇宙的溫度已經降低到不足以產生新的質子-反質子對(類似地,也不能產生新的中子-反中子對),從而即刻導致了粒子和反粒子之間的質量湮滅,這使得原有的質子和中子僅有十億分之一的數量保留下來,而對應的所有反粒子則全部湮滅。大約在1秒之後,電子和正電子之間也發生了類似的過程。經過這一系列的湮滅,剩餘的質子、中子和電子的速度降低到相對論性以下,而此時的宇宙能量密度的主要貢獻來自湮滅產生的大量光子(少部分來自中微子)。 在大爆炸發生的幾分鐘後,宇宙的溫度降低到大約十億開爾文的量級,密度降低到大約空氣密度的水平。少數質子和所有中子結合,組成氘和氦的原子核,這個過程叫做太初核合成。而大多數質子沒有與中子結合,形成了氫的原子核。隨着宇宙的冷卻,宇宙能量密度的主要來自靜止質量產生的引力的貢獻,並超過原先光子以輻射形式的能量密度。在大約37.9萬年之後,電子和原子核結合成為原子(主要是氫原子),而物質通過脫耦發出輻射並在宇宙空間中相對自由的傳播,這個輻射的殘跡就形成了今天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雖然宇宙在大尺度上物質幾乎均一分布,但仍存在某些密度稍大的區域,因而在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這些區域內的物質通過引力作用吸引附近的物質,從而變得密度更大,並形成了氣體雲、恆星、星系等其他在今天的天文學上可觀測的結構。這一過程的具體細節取決於宇宙中物質的形式和數量,其中形式可能有三種:冷暗物質、熱暗物質和重子物質。來自WMAP的最佳觀測結果表明,宇宙中占主導地位的物質形式是冷暗物質,而其他兩種物質形式在宇宙中所占比例不超過18%。另一方面,對Ia型超新星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獨立觀測表明,當今的宇宙被一種被稱作暗能量的未知能量形式主導着,暗能量被認為滲透到空間中的每一個角落。觀測顯示,當今宇宙的總能量密度中有72%的部分是以暗能量這一形式存在的。根據推測,在宇宙非常年輕時暗能量就已經存在,但此時的宇宙尺度很小而物質間彼此距離很近,因而在那時引力的效果顯著從而減緩了宇宙的膨脹。但經過了幾十上百億年的膨脹,不斷增長的暗能量開始讓宇宙膨脹緩慢加速。表述暗能量的最簡潔方法是在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中添加所謂宇宙常數項,但這仍然無法回答暗能量的構成、形成機制等問題,以及與此伴隨的一些更基礎問題:例如關於它狀態方程的細節,以及它與粒子物理學中標準模型的內在聯繫,這些未解決的問題仍然有待理論和實驗觀測的進一步研究。 所有在暴漲時期以後的宇宙演化,都可以用宇宙學中的ΛCDM模型來非常精確地描述,這一模型來自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各自獨立的框架。如前所述,還沒有廣泛支持的模型能夠描述大爆炸後大約10^-15秒之內的宇宙,一般認為需要一個統合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量子引力理論來突破這一難題。如何才能理解這一極早期宇宙的物理圖景是當今物理學的最大未解決問題之一。

視頻

宇宙大爆炸 相關視頻

10分鐘展現138億年《從宇宙大爆炸到人類誕生》
宇宙大爆炸-138億年前宇宙最古老的聲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