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塞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安塞區陝西省延安市轄區。安塞古為白翟地,南宋淳佑壬子年(1252)立縣,1958年12月撤銷安塞縣,1961年9月恢復安塞縣,2016年6月,撤銷安塞縣,設立延安市安塞區。

安塞地處西北內陸黃土高原腹地,鄂爾多斯盆地邊緣,位於陝西省北部,延安市正北,總土地面積2950平方公里。安塞屬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中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平均海拔1371.9米,年均無霜期160天、氣溫9.1℃、降水量506.6毫米。

安塞山地資源廣,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是世界最佳果菜優生區和羊子適生區。王家灣羊肉因羊子食用的地椒草融入羊骨髓而肉質鮮嫩、風味獨特,被譽為「肉品中的人參」;安塞小米色澤金黃,粘糯芳香,富含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是滋陰補血、調整膳食結構的上佳食品,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安塞山地蘋果、地椒羊肉獲得國家地理標誌商標,安塞小米被確定為國家地理標誌認證保護產品。[1]

建置沿革

古為雍州地,秦、漢屬高奴縣。《元和郡縣誌》云:鄜上及甘泉、臨鎮、安塞皆高奴地。《安塞縣誌》載:高奴故城在今坪橋鄉,倚山為城。《延安府志》、《讀史方與》均說,高奴縣城在安塞境內。

北魏真君十年(449)置廣洛縣;十一年(450)置金明郡,其境與漢高奴縣大致相同,即今延安市北和安塞縣境。隋仁壽元年(601),為避隋煬帝楊廣之名諱,改廣洛為金明縣。大業十三年(617),撤金明縣,併入膚施縣。唐武德二年(619)復置金明縣(其故城在現沿河灣鎮的碟子溝《新唐書》、《地理志》)。宋熙寧五年(1072)廢金明縣,割西南部為敷政縣。

宋以"安定邊塞"之意設安塞堡,屬綏德軍轄。元初(1252)置安塞縣,縣從堡名,治城在今碟子溝。1268年,省敷政縣入安塞縣,屬延安路轄。

公元1369,明王朝朱元璋攻占延安,改延安路為延安府,安塞是其所轄十一縣之一。明成化九年(1473)設榆林堡,下轄東、西、中三道,安塞縣屬西路靖邊道轄。後又廢堡、道建置,設府、州,安塞屬延安府轄。

清沿明建制,延安府仍轄三縣,安塞為其一縣。

民國二年(1913)廢府、州,設道,安塞屬榆林道。時不久,廢道,該縣歸陝西省直轄。1919年,洪水毀壞碟子溝縣城,縣治所遷至黃崖根村對面的新樂寨。

1934年7月,安塞縣革命委員會在該縣南部洛河川的安家坪(現屬甘泉縣轄)成立,屬陝甘寧邊臨時政府革命委員會領導。1935年5月16日,安塞全境解放後,改安塞縣革命委員會為安塞縣蘇維埃政府,同年11月屬陝北省蘇維埃政府領導。1935年6月,安塞縣的北部地區與安定縣南區,在安塞縣北部的白廟岔成立子長縣蘇維埃工農民主政府,隸屬陝北省蘇維埃政府領導。

1937年9月12日根據陝甘寧邊區政府命令,將子長縣所轄原安塞縣區域交歸安塞縣轄,安塞縣南北合併,安塞縣蘇維埃政府改稱安塞縣政府,隸屬陝甘寧邊區直轄。l938年駐地由李家塌遷徐家溝,1942年由徐家溝遷至真武洞。1942年12月,延屬分區成立後,改屬延屬分區專員督察公署領導。

1950年5月1日陝北行政公署撤銷,安塞縣改屬延安專區轄,"安塞縣政府"改稱"安塞縣人民政府"。1958年12月撤銷安塞縣,轄地分別劃歸子長縣和延安縣。

1961年9月恢復安塞縣,先後屬延安專區、延安地區、延安市。

2016年6月,《國務院關於同意陝西省調整延安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國函〔2016〕104號):同意撤銷安塞縣,設立延安市安塞區,以原安塞縣的行政區域為安塞區的行政區域,安塞區人民政府駐真武洞街道真武街1號。

行政區劃

延安市安塞區轄8鎮3個街道辦事處:分別為高橋鎮磚窯灣鎮沿河灣鎮招安鎮化子坪鎮坪橋鎮建華鎮鐮刀灣鎮,真武洞街道辦事處、白坪街道辦事處、金明街道辦事處。[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安塞地處西北內陸黃土高原腹地,鄂爾多斯盆地邊緣,位於陝西省北部,延安市正北,西毗志丹縣,北靠榆林市靖邊縣,東接子長縣,南於甘泉縣、寶塔區相連,東經108°5′44〃至109°26′18〃,北緯36°30′45〃至37°19′3〃,屬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縣境南北直線距離92公里,東西直線距離36公里,總土地面積2950平方公里,占延安市總面積的8.04%,其中耕地106.4萬畝,95%屬于山地。

地形地貌

安塞地形地貌複雜多樣,境內溝壑縱橫、川道狹長、梁峁遍布,由南向北呈梁、峁、塌、灣、坪、川等地貌,山高、坡陡、溝深。全縣有4條大川,溝壑密度為4.7萬條/平方公里。最高海拔為1731.1米(鐮刀灣鄉高峁山),最低海拔為1012米(沿河灣鎮羅家溝),平均海拔為1371.9米。縣城海拔為1061米。地勢除王家灣鄉南高北底外,其它地區多由西北向東南傾斜。主要山丘有高峁山、雅行山、白豬山、天澤山、玉皇廟嶺、神嶺山等。

氣候環境

安塞區位於延安市北部,屬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中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平均海拔1371.9米,年均無霜期160天、氣溫9.1℃、降水量506.6毫米。

自然資源

自然條件獨特,現代農業發展勢頭強勁。安塞山地資源廣,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是世界最佳果菜優生區和羊子適生區。王家灣羊肉因羊子食用的地椒草融入羊骨髓而肉質鮮嫩、風味獨特,被譽為「肉品中的人參」;安塞小米色澤金黃,粘糯芳香,富含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是滋陰補血、調整膳食結構的上佳食品,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安塞山地蘋果、地椒羊肉獲得國家地理標誌商標,安塞小米被確定為國家地理標誌認證保護產品。目前,全區累計發展設施蔬菜5.6萬畝,山地蘋果40萬畝,規模化養殖場117個,被確定為全省設施蔬菜生產基地、全省蘋果產業基地縣區、全省肉養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3]

區域經濟

概述

2016年,全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6.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下降3.5%理環境] </ref> 有經濟實現增加值15.73億元,占GDP比重為20.5%。

全年財政總收入17.7億元,下降35.3%。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0.6億元,下降26.5%。其中稅收收入5.3億元,下降17%,非稅收入5.4億元,下降33.8%。財政總支出20.8億元,下降14.2%。

第一產業

2016年,全區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73億元,增長11.9%。其中農業產值12.51億元,增長13.3%;林業產值0.39億元,下降9.1%;牧業產值1.44億元,增長6.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39億元,增長7.6%。全年累計生產蔬菜28.7萬噸,增長56.1%。水果產量9萬噸,增長91.5%。生豬出欄2.64萬隻,下降0.9%。出欄羊子3.16萬隻,增長1.7%。肉類總產量3316噸下降0.5%。禽蛋產量2078噸,增長4%。

第二產業

2016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74.9億元,下降32.6%。其中長慶原油產值25.99億元,下降23.9%,生產原油134.91萬噸,減產14.28萬噸;長慶天然氣產值9.46億元,下降22.9%,生產天然氣8.68億立方,減產1.52億立方;杏子川原油產值13.27億元,下降41.4%,生產原油80.05萬噸,減產4.8萬噸;電力完成產值3.74億元,下降10.1%;園區完成產值22.44億元,下降40.7%。

全區有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2億元,增長3%。

第三產業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6億元,增長4.2%。其中限上單位完成消費品零售額6.87億元,增長20.1%,限額以下個體完成零售額5.59億元,下降10.3%。按城鄉分,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額8.69億元、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3.77億元,分別增長4.1%和4.6%;按行業分,餐飲收入零售額2.29億元、商品零售額10.17億元,分別增長0.2%和5.2%。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9億元,增長2.4%。全年完成客運量641萬人次,同比增長13.4%;旅客周轉量18270萬人公里,同比增長13.5%;貨運量493萬噸,同比增長9.7%;貨物周轉量66057萬噸公里,同比增長10.3%。[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全區現有中小學、幼兒園66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職教中心1所、初級中學6所、小學19所、幼兒園39所。有中小學生及在園幼兒33361名,其中高中生2821名、中職生113名、初中生6056名、小學生15327名、在園幼兒9044名。小學階段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為93.8%。

衛生事業

全區年末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7家,其中區直醫療衛生單位4個,鄉鎮衛生院13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789人,有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84人,註冊護士305人,實有床位603張。

文化事業

2016年末擁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檔案館1個、紀念館1個、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座,有線電視入戶達到43.5率。

體育事業

2016年,全區共設有公共開放體育場1個,體育館1個,在參加延安市第六屆運動會上,最終以56金、44銀、44銅共2051分的總成績獲得延安市第六屆運動會2016年度比賽團體總分第一名,獲得單項團體獎牌12塊,體育道德風尚獎牌4塊。

資源環境

化學需氧量排放量1864噸,氮氧排放量209噸,二氧化硫排放量954噸,氮氧化物排放量243噸,主要污染物減排率4.02%,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90.78%,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6.5%,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率4.58%,綠化覆蓋率40.4%,農村自來水普及率87.0%。

人民生活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46元,增長7.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71元,增長8.0%。[5]

安塞文化

安塞—黃土高坡上的民間繪畫之鄉、民間剪紙之鄉、腰鼓之鄉、民歌之鄉、曲藝之鄉。

安塞自古就是邊塞之地,有」上郡咽喉「之稱。秦漢兩朝,安塞縣境內的烽火台多達四五十處。宋代,安塞是宋與西夏激烈爭奪的戰場,堡塞遍布,戰火頻仍。在長期的歷史變遷中,安塞一直是中原農耕文化與西部遊牧文化的交流地帶,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逐漸形成了既有漢民族特點又有西域其他民族特點的文化特色。而明代以後長期的封閉、半封閉狀態使得在其他地區失傳的古老民族文化傳統得以在安塞比較完整地保存下來,成為我國西北地區黃土高原文化保存最好、民間藝術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區域之一,並且陸續培育出四朵民間藝術的奇葩———腰鼓、剪紙、民間繪畫和民歌。

腰鼓:黃土地上的陽剛之舞

安塞腰鼓源於戰爭和祭祀,後來演變為民間的娛樂活動,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宋代詩人范成大有詩曰,」腰鼓百面如春雷,打徹涼州花自開「,充分證明當時在西北邊塞腰鼓的盛行。安塞縣文化館裡陳列着一塊陝北出土的宋代腰鼓畫像磚,磚上人物的打腰鼓動作瀟灑剛勁,栩栩如生,證實包括安塞在內的陝北地區打腰鼓的歷史源遠流長。在安塞農村,上至古稀老者,下至六七歲娃娃,幾乎所有的的人都會打腰鼓。據安塞縣文化館的工作人員介紹,安塞腰鼓在現代的發展起自延安時期。1942年,陝甘寧邊區的新秧歌運動極大地發展了安塞腰鼓,邊區的文藝工作者挖掘整理了安塞腰鼓,使這個古老的陝北民間藝術形式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傳承與發展。而安塞腰鼓走向全國,卻是在改革開放以後。

1984年,由陳凱歌導演、張藝謀擔任攝影的電影《黃土地》劇組走進了仍然比較封閉的安塞。他們要在這裡尋找一種與黃土地相契合的、充溢着生命原動力的民間舞蹈。他們選中了腰鼓。拍攝那天,在朗朗晴空下,150名身穿一色黑襖褲、頭扎白羊肚手巾、腰扎紅布帶的精壯的陝北漢子,腳踏厚厚的黃土,在牛皮大鼓的助威下,齊齊地舞將起來。他們前進、後退、踢腿、轉身,展轉騰挪如入無人之境,勇猛如虎,翻卷如龍,酣暢淋漓,飛揚激越。攝製組的人們震驚了,陶醉了。當拍攝到最後一個鏡頭:鼓手們從山坡後面湧上來時,只見黃塵滾滾,人影恍惚,震天的鼓聲和150條漢子的吼聲交織在一起,猶如黃河咆哮、萬馬奔騰,在場的人熱烈鼓掌,激動得快要瘋了。從此以後,安塞腰鼓一發不可收拾地打出了黃土地:1986年,安塞腰鼓在首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比賽上奪

得最高獎項;1989年,台灣電影人凌峰將恣意豪放的安塞腰鼓收入他的專題片《八千里路雲和月》,並作為片頭鏡頭;1990年,安塞腰鼓敲進了首都北京,在第十一屆亞運會上大放異彩。1997年和1999年,安塞腰鼓分別參加了香港回歸、國慶50周年慶典以及在德國柏林舉辦的亞太活動周等重大活動。目前,安塞全縣有腰鼓協會14個,骨幹腰鼓手達到了1600餘人。

如果說悠揚高亢的信天游是黃土高原的憂鬱的詩情,那麼安塞腰鼓就是這片土地的頑強生命的吶喊和奔突。這是一種民間的舞蹈,更是一種深刻的文化現象。

民間剪紙和繪畫: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安塞的剪紙和民間繪畫是安塞民間藝術的另外兩枝奇葩。與撼山震岳、激越奔放的腰鼓相比,在獨特的歷史環境和地域環境中孕育出來的安塞剪紙和民間繪畫有着別樣的美:既有粗獷豪放、雄渾古樸的民間藝術傳統,又洋溢着鮮活濃烈的現代生活氣息,令觀者嘆為觀止。

安塞地處陝北黃土高原腹地,是黃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安塞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山高谷深、溝壑縱橫而自然環境相對單調、惡劣的條件下,生存的磨礪與理想的遙遠激揚了他們生命本體和精神世界的強烈張力,因而這裡民間藝術的創作往往構圖古樸豪放、色彩大膽濃烈、造型明朗誇張,極富想象力。

安塞的民間藝術家多是女性。這是因為農耕社會的分工使得絕大多數婦女把她們一生的追求留在了家裡,於是,她們的精神世界在剪紙和繪畫中找到了寄託。在安塞農村,95/%以上的婦女會剪紙。當地民歌中這樣唱到: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隨意)鉸(剪)的。意思是說,看一個女子是否聰明靈巧,得看她窗花剪得好不好。安塞的剪紙藝術就像黃土高原上的山丹丹花,質樸而美麗,並有着強烈的個性。安塞剪紙沒有什麼歷史記載,全憑家庭女性長輩的口傳心授。女孩子從小就被媽媽或者祖母手把手地教會剪紙,所以至今許多人家都保存有用煙熏成的祖傳古時花樣。代代相傳的傳統和相互交流、不斷提高,使安塞剪紙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多年來,安塞剪紙的用途大致可分為四種:美化環境,在安塞農村,隨處可見農家窯洞、房舍窗欞上美麗的窗花。尤其在春節,更是婦女們展示自己的才華相互競技的好機會,內容多為代表平安吉祥的牛馬豬羊和老虎獅子;婚嫁時裝飾洞房,窗花是這時必不可少的,講究也最大,作品往往帶有陰陽結合、生殖繁衍的寓意;用於宗教禮儀的裝飾,如神龕上的門帘、門神等;用作刺繡和縫製布玩具的底樣,常見的有枕花樣、鞋花樣、兜肚花樣等。

安塞的剪紙個性非常強烈,很少有重樣的。因為在當地,剪紙是人們自我欣賞的藝術,女人們是用剪紙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感覺,美化自己的生活環境,想怎麼剪就怎麼剪,不受任何限制和約束。創作上頗似當地民歌信天游,強調」隨心走「,因而作品各個生動真摯、寓意深長,毫無模式化的弊端,使得任何一位稍稍懂得或喜愛藝術的人,都會為其傾倒和驚嘆。

安塞的民間繪畫出現於上世紀70年代末,是在吸收了剪紙、刺繡、布玩等藝術形式的精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帶有鮮明的剪紙」母體「的痕跡。安塞民間繪畫的主要作者也是婦女,尤其是老年婦女,但她們運筆的瀟灑自如、線條的優美流暢、色彩的強烈明快、構圖的奇巧大膽、意境的浪漫唯美,簡直讓人不敢相信作者竟大多是不識幾個字的農村婦女。

安塞民間繪畫深深植根於生活的土壤,常以放牧、耕作、社火、豐收的情景以及家畜、鬼神、十二生肖等為創作題材,構思以情為上,以意為主,以神為美,巧妙地將生活的美與理想的美結合起來,大膽、浪漫、簡潔、誇張、抽象,無拘無束,甚至異想天開。雖然這些畫不講究比例,也毫無透視原理的運用,但就是讓人覺得那麼美,那麼純淨、那麼鮮活、那麼震撼,仿佛畫面上的動物、植物和人物從白紙上跳下來馬上就能活!

安塞民歌:信天游悠悠不斷頭

安塞民歌又稱」酸曲「,是世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自編自唱的歌兒。一般由歌者即興演唱,然後在傳唱中不斷加工而成為地地道道的民歌。安塞民歌帶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和泥土氣息,演唱題材廣泛、形式多樣、旋律高亢而優美。因為歌曲多為即興創作,緊密聯繫生活,所以通俗易懂,久唱不衰。此次在安塞,親耳聆聽被文化部命名為」民歌大王「的安塞民歌手賀玉堂的演唱,特別是他的清唱,直覺如山野之中的清風,沁人心脾,令人難忘。多年來,安塞的民歌手多次參加中央電視台等單位的大型晚會演出,先後為七十餘部影視劇配唱,」民歌大王「賀玉堂作為他們中的傑出代表,於2001年登上了北京人民大會堂的舞台,在黨和國家領導人及上萬名觀眾面前高歌一曲《黃河船夫曲》。他那純淨透亮的高音,悠揚婉轉的唱腔,引來了如潮的掌聲。如今,年輕一代的安塞民歌手王二妮、李濤繼承了前輩的傳統,並有所創新。也是在2001年,他們在於北京舉行的首屆全國農民民歌大賽中,分別獲得了一等獎和二等獎。[6]

風景名勝

安塞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境內堡寨眾多,關隘四設,較有名的有王窯秦直道、方家河仰韶文化遺址、雲品寺北魏石窟、龍安古城、蘆子關、高橋寨等。安塞曾是陝甘寧邊區的一部分,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有20多個中央直屬機關設在安塞,是黨中央重要的後方基地。毛澤東曾在王家灣居住過58天,指揮了青化砭、蟠龍、羊馬河三大戰役,發表了《關於西北戰場的作戰方針》和《蔣介石正處在全民的包圍之中》兩篇光輝著作。安塞是「為人民服務」的發祥地,1942年中央警衛局班長張思德在樓坪鄉石峽峪燒木炭時,因崖窯崩塌光榮犧牲,毛主席發表了著名的演講《為人民服務》。李鐵映、曾憲林、伍紹祖、劉力貞等曾在縣城南郊的延安保育小學就讀。境內還有中央軍委二局、延安保小、中國第一所航校等革命舊址。安塞也是「共產黨員承諾制」發起地,全國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試點縣和胡錦濤同志的聯繫點。

中央軍委二局舊址

中央軍委二局是革命戰爭年代我黨我軍重要的技術偵察情報部門,是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於1931年底在江西蘇區親手創建。1935年10月19日,軍委二局隨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吳起鎮,12月5日紅一、二、四方面軍三個技偵部門在陝北保安合併,組建成統一的中央軍委二局,1937年1月中央軍委二局隨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由保安移駐延安,1938年11月19日由延安遷至安塞碟子溝和黃崖根兩個村莊,1947年3月離開,在陝北戰鬥生活了12年,曾希聖為軍委二局第一任局長。

安塞區碟子溝舊址是軍委二局在陝北工作時間最長的重要基地。為黨中央指揮全國的解放戰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因為二局的功勳卓著,所以得到中共領導人的格外垂青,在修復的窯洞牆壁以及紀念館裡懸掛了不少領導人為二局的題詞和表彰。長徵結束後毛澤東對二局評價道:「沒有二局長征是難以想象的,有了二局,我們就像打着燈籠走夜路。」,後來他還給二局題詞:「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周恩來則給二局題詞:「掌握全局突破一點,自力更生前途無量」。

中央軍委二局安塞舊址占地面積約6畝,主要由軍委二局安塞紀念館、窯洞舊址、室外展示區及附屬用房等組成。中央軍委二局安塞舊址於2008年7月啟動,2009年5月動工維修,2010年5月6日舉行了修復落成典禮。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馬曉天上將,原總參三部政委劉曉北少將,時任陝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記李希和省軍區司令員程兵少將以及當時安塞縣委、縣政府領導等出席了典禮,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上將題寫了館名「軍委二局安塞紀念館」。2014年6月15日,舊址被正式列入陝西省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南溝生態旅遊景區

南溝生態旅遊景區位於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景區規劃面積24平方公里,概算總投資19.6億元,核心區6.1平方公里,建設周期為10年,一期工程2000畝,已經完成投資3.6億元,建成矮化密植蘋果園、生態酒店、格桑花谷、沙地摩托和花樣迷宮、兒童遊樂、動物觀賞及VR體驗等項目,於2017年8月建成並投入運營。南溝景區北接棗園、南連萬花。距延安市區15公里,在延安外圍興盛一條新的旅遊環線。

2017年12月28日,在安塞區2018年元旦文化旅遊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上,延安市旅遊局向南溝生態旅遊景區頒發國家AAA級景區牌匾。

腰鼓山

安塞區腰鼓山於2004年開始建設,2011年7月建成,海拔1145.5米,總投資為1500萬元,占地9120平方米。已造成窯洞群150孔。其中特色窯洞12孔(按年代歷史修建),土窯22孔,陝北最大的窯洞3孔。"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樓,腰鼓樓高24米,位於墩山主峰墩峁上。

丹霞大峽谷

新近發現的丹霞地貌大峽谷位於安塞區磚窯灣鎮范台村一帶的黃土溝壑中,由於洪水多年沖刷而逐漸顯現。

峽谷隱藏在黃土覆蓋的地方,人跡罕至,一派原始神秘的自然風光。

目前,已露真容的3處峽谷宛延數千米,深達數十米,寬處可容車輛通行,窄處僅容一人斜身而過。

光影魔術般的峽谷,藏在黃土高原的隱秘處,紅色丹霞,奇幻瑰麗。

千百年來雨水沖刷溝壑縱橫,黃土層被風雨沖刷剝離,形成大片連接的丹霞地貌。光影下色彩變幻的演示,波浪起伏的線條,猶如一幅流動的畫卷。

風和雨水的沖洗,大自然的雕琢,使得這片神奇的峽谷凹凸有致,線條流暢,奇異幽美。

岩石上波浪般的條紋,從遠處而來,又延伸到另一個遠方……

雨水沖刷的痕跡烙刻在紅色的岩石上,苔蘚邊,昭示着這片土地的年代久遠。

峽谷內千迴百轉,鬼斧神工,造型各異,變化多端,如同迷宮,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神奇。

幽碧的苔蘚爬滿石壁,厚厚的落葉覆蓋谷底,昭示着這裡的寧靜和原始。[7]

秦直道

秦始皇吞併六國,統一華夏之後,除其它政績外,還辦了兩件舉世矚目的大事:一是修築了萬里長城;二是修建了一條類似今天的高速公路——秦直道,陝北俗稱「皇上路」「聖人條」。是秦始皇於公元前212至公元前210年命蒙恬監修的一條重要軍事要道。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陽軍事要地雲陽林光宮(今淳化縣梁武帝村),北至郡(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南孟家灣村),穿越14縣,700多公里。路面最寬處約60米,一般亦有20米。

秦直道由志丹縣曹老莊村北關道山進入安塞縣王窯鄉境內後,即下山,沿着鷹嘴子溝南側二級台地,經圓峁、背台、草圈台、過杏子河支流岔路川。又經後陵灣、在棗村陽灣復上山、經堡子山、陽山灣、桃嘴崾峴、臥虎灣、聖人條等地,進入化子坪鄉紅花園村。------經紅花園、白家畔、扣崾峴、殺人崾峴、七垧地崾峴、同溝等地。-------直道又經過延河支流新莊溝水。在新莊溝北岸的河西溝以西,直道路線分為東、西兩條。

東邊一條經哈巴崾峴,到達馮岔村,中線較直,但坡度較大。西邊一條經陽山樑村,路線呈弧形,但坡度較平緩。兩條路在馮岔村重新匯合。到馮岔村後,直道即沿着延河西岸二級台地向北延伸,經徐家溝,進入鐮刀灣鄉境內——秦直道由徐家溝北上進入鐮刀灣鄉境內後,仍沿着延河西岸二級台地延伸,在羅居村南過延河,沿着張家溝西側台地北上,經石窯灘、康家河等地,在前火石洞上山,沿着山樑北行,經麻地渠,到達鴉行山——在鴉行山鑿有一深30多米,寬16—20米,長70米的巨大埡口。直道由此進入王家灣鄉境內。

秦直道穿過鴉行山後,在王家灣鄉黃草塌村西北拐了一個「之」字形彎,復入鐮刀灣鄉境內,經宋家窪,在宋家窪(坬)村東北和王家灣鄉丁嘴梁西北處復入王家灣鄉境,繼續向北延伸,進入靖邊縣小河鄉鄭石灣村境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