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安平海头社魏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安平海头社魏宅

中华民国台湾)文化资产

图片来自文化部iCulture

基本资料

等级    台南市定古迹

公告日期  2003年5月13日

登录类别  宅第

地理位置  台南市安平区安北路121巷16弄6号

建成年代   日本大正年间(1930年代)

安平海头社魏宅位于台南市安平区,于民国九十二年(2003年)5月13日公告为市定古迹,其占地为16[1],为典型的单伸手住宅[2]。于民国九十五年(2006年)12月进行修复工程,翌年10月完工,并于该年11月24日早上9:00举行该建筑的竣工启用典礼。

地方简介

  • 从荷兰时期开始,安平聚落的发展,先在热兰遮城市周边展开,海头、王城西、灰窑尾形成聚落,而妙寿宫、港仔尾以南昔日为海埔,后来在清领时期逐渐形成新生地,并形成新聚落。聚落出现以后,渐有海头社、港仔尾社、王城西社、妙寿宫社(囝仔宫社、港仔宫社)、十二宫社、灰窑尾社等6社形成。
  • 而海头社推估最早的开发时间应为西元1624年荷兰人进占安平,开始营建奥伦治城(后改称热兰遮城)而开始。
  • 在清领初期,安平成为军事重镇,水师主要以此为驻扎地,并建立烽火馆、海山馆(海坛馆)、金门馆、闽安馆、提标馆等5大系统馆舍,作为士兵住宿、饮食、祭祀以及活动空间使用。其中海山馆系统的房舍,几乎都位于海头社聚落。
  • 而魏家祖先魏大猷担任武官时即属于海山馆的馆社系统,所以当时魏家移民入台时,可能因此选择海头社为落脚之处。[3]

历史沿革

  • 魏宅是清朝水师副总兵魏大猷后代的祖厝,原本位在海头社文龙殿庙埕的左前方,坐东朝西,于台湾日治时期的大正年间因故于现址重建,而其方位也改成座北朝南[2]

建筑特色

  • 安平海头社魏宅为单伸手的格局,是安平常见的住宅类型,基本上为砖造建筑,在墙上抹有蚵灰,屋顶为硬山顶马背[2]
  • 该建筑的入口原本有墙门,但已毁损。正厅为传统布置,门上有门额写著“景星庆云”,而在左侧有一小圆拱门通往外面,至于东边则主要是卧室[2]

相关条目

外部连结

参考文献

  1. 安平海头社魏宅.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 2.0 2.1 2.2 2.3 傅朝卿. 台南市古迹与历史建筑总览. 台南市: 台湾建筑与文化资产出版社. 2001年11月. ISBN 957-30880-4-5. 
  3. 安平海头社魏宅,随意窝,201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