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5年2月,学院现有财税和公共管理两大学科,设有5个本科专业,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二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目录

教学设施

资料室各类图书资料丰富,种类齐全;实验室软硬件设备先进。在加强现有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学院拟建立电子政务实验室、社保基金精算实验室等教学基础设施。

我院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富于创新和奉献精神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博士8人(含在读),硕士36人(含在读),硕士生导师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本院教师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工作,以科研带动学科发展,近年来,出版专著教材30部,公开发表论文300余篇,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9项。

面向未来,全院教职工将在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结合本院实际,积极开展研究性工作,加强学院全面建设,培养大学意识、大学精神和大家风范,以硕士点建设为牵引,加强学科建设,积极为申报博士点创造条件,狠抓教学与科研,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发展,建设素质全面的师资队伍,为培养21世纪公共部门高级管理人才而努力奋斗。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学院成立以来,随着该校人才政策的实施,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与提高,我院逐步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1]为骨干、梯队整齐、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现学院共有教职工82人,专任教师77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8人。

学院现有本科学生班级29个,在校本科生1359人。在校研究生63人。

办学条件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涉及两大学科——属于经济学类的财税学科和属于管理学类的公共管理学科。其中财税学科是该校的传统学科和优势学科,在安徽居于领先地位、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公共管理学科属于该校的新兴学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

以专业学科建设为龙头,是我院一贯坚持的办学方针。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建设对人才需求,该院始终把专业学科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健全专业学科体系,强化对传统专业的改造,加大对新专业的建设力度。现我院设有六个本科专业:财政学专业。该校财政学专业始创于1959年,是学校成立时的首批本科专业之一,当时全国仅有九所财经类院校设有财政学专业。1966年文革开始后本科停止招生,学校降格为中专,仍每年招财政学专业。1978年学校恢复本科专业招生,设置了财政金融专业,1984年财政与金融专业[2]分设。财政学本科专业2005年确定为安徽省教改示范专业。税务专业。该校税务专业最早设置于1994年,1998年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税务专业并入财政学专业,前后招生五届。2006年恢复设置税务专业,现已招生两届。行政管理专业。本专业2001年设置,已招生七届。本专业设公共行政管理和企业行政管理两个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专业2002年设置,已招生六届,每届一个班。本专业现设劳动经济和社会保障两个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专业2002年设置,已招生六届,每届一个班。本专业培养方向侧重于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专业属新批准设置的专业,2007年招生一个班。学院现设有两个硕士点。财政学(含税收学)专业。1986年批准设立,是该校最早设置的四个硕士点之一。社会保障学专业。2006年设立。在近五十年的办学历史中,我院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5000多名本科生、300多名研究生,他们分布在财政、税务、经济管理、公共管理等行业和教学科研机构,大多成为部门的领导和业务骨干,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培养人才

以培养人才为目标,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把学生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放在首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实更新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健全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加强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优化课程体系等。我院在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财政学专业确定为省级教改示范专业;《财政学》《社会保障学》《政治学》《税法》《税收学》等课程建设成为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取得二十多项教学研究项目;曾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视频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相关视频

安徽财经大学:坚持“分类分层分级” 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
安徽财经大学延时摄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