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安格斯.迪顿

增加 1,10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人物介绍==
[[File:了.png|缩略图|左|[https://ww1.sinaimg.cn/large/470bf257gw1ewznud5jn3j20p00dwtas.jpg 原图链接][https://m.weibo.cn/status/CEWyaz74C?mblogid=CEWyaz74C&luicode=10000011&lfid=1076031191965271&sudaref=pic.sogou.com&display=0&retcode=6102 图片来源于生活微博网]]]
安格斯·迪顿,微观经济学家,曾就读于爱丁堡Fettes学院,并在剑桥大学获得其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安格斯·迪顿也是美国艺术与科学协会成员,计量经济学协会成员,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咨询委员会成员、盖洛普(Gallup)组织高级研究员,此前,他曾是世界银行研究审核委员会主席(2005-2006)、国际货币经济组织华盛顿访问学者(2006年10月)、哈佛大学经济系顾问团主席(2009年12月)、全美经济学会主席(2007)。
[[File:了.png|缩略图|左|[https://ww1.sinaimg.cn/large/470bf257gw1ewznud5jn3j20p00dwtas.jpg 原图链接][https://m.weibo.cn/status/CEWyaz74C?mblogid=CEWyaz74C&luicode=10000011&lfid=1076031191965271&sudaref=pic.sogou.com&display=0&retcode=6102 图片来源于生活微博网]]]
他因为与John Muellbauer共同开发的近理想需求体系而为众人所知。
2005-2006,世界银行研究审核委员会主席。
[[File:迪顿1.jpg|缩略图|右|[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438/20151012192058-208499121.jpg/0 原图链接][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438/20151012192058-208499121.jpg/0 图片来源于原图]]]
2006年10月,国际货币经济组织华盛顿访问学者。
==个人荣誉==
[[File:迪顿2.jpg|缩略图|左|[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891/20151013113344-133684432.jpg/0 原图链接][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891/20151013113344-133684432.jpg/0 图片来源于原图]]]
1978年首届弗里希奖的获得者、BBVA基金会经济、金融与管理知识前沿奖获得者。<ref>[http://money.163.com/15/1012/19/B5OG2D8K00252G50.html 安格斯·迪顿: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热门候选人 ],网易财经 ,2015-10-12</ref>
迪顿关于家庭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和个人的需求、消费以及储蓄等方面。其标志性著作是和米尔鲍尔(J.Muellbauer)合著的《经济学与消费者行为》(1980a)。书中迪顿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范式和相关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述和总结,阐述了有关消费者行为的经济理论以及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对模型的构建和实证检验都力求做出合理的解释。通过引入现代消费行为经济学研究中的对偶理论,着重讨论了这一理论在福利经济学和计量分析中的应用。之后,他们又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几近理想的需求系统》(1980b)的论文。2011年该文入选1970年以来《美国经济评论》最顶级的20篇论文之一。在这篇论文中,他们根据斯通(Stone)的消费需求理论,利用鹿特丹(Rotterdam)支出模型与对数转换模型(translog model)的函数逼近方法,提出了一个几近理想的需求系统(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AIDS)。这个模型除了具有鹿特丹模型与对数转换模型的一般特性外,还非常接近线性,比较容易估计和预测;它可以对任意的需求系统给出一个一阶近似,具有与已知家庭预算数据相一致的函数形式,能够较好地满足消费者选择公理。AIDS为衡量消费者对价格和收入的反应提供了一个工具,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分析中,如用来解释福利经济学、政府购买的消费效应、各种政策制定及影响等,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政策导向性。后来这一系统被称为迪顿-米尔鲍尔系统,目前该系统已经成为消费者需求实证分析的标准。
[[File:181242445.jpg|缩略图|右|[http://i6.hexunimg.cn/2015-12-17/181242445.jpg 原图链接][http://i6.hexunimg.cn/2015-12-17/181242445.jpg 图片来源于原图]]]
迪顿对于储蓄行为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和其合作者(Deaton et al,1985)在研究关于跨期储蓄和劳动供给时,介绍了用截面的时间序列构造真实面板数据的方法。这篇文章以及后来的研究被广泛地引用和运用。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消费变动趋势小于收入变动趋势的现象,是由持久收入而不是由当期收入决定的,而且持久收入相对于当期收入要平滑些。1987年,很多时间序列分析者发现,美国以及其他地方个人平均收入是一个正的一阶自回归的单位根过程(a unit root process with positive autocorrelation in firstdifferences)。迪顿认为,如果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对劳动收入的一个单位冲击就会转化成对持久收入的很大冲击。那么对持久收入假说的预测,不是消费比收入平滑(数据显示的结果),而是收入比消费平滑。迪顿在《消费的生命周期模型,理论与证据一致吗?》(1987)一文中,检验了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生命周期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对消费和劳动力供给的代表性代理模型(agent models)做简单的非参数检验,以及对可支配收入的时间序列特征和基于生命周期模型假设下的消费行为简单化的研究,迪顿指出持久收入比当前收入更不平滑。对于为何消费比收入平滑,持久收入理论无法提供一个直接并被广泛接受的解释,因此消费的平滑性不能直接用持久收入理论来解释。迪顿在《为什么消费如此平滑?》(with J.Campbell,1989)一文中,从总消费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美国季度消费数据的变化规律,构建一个储蓄和劳动收入的两变量VAR模型,对霍尔(R.Hall)的随机游走(random walk)假说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持久收入事实上并不比当期收入平滑。相对于持久收入假设中的消费函数形式,由实际的消费数据所计算出的消费支出波动性更小,居民消费没有像理论假说所描述的那样随着收入变化而发生同步变化,居民消费对收入冲击的反应表现得过于平滑。迪顿将这种实际消费小于理论估计值的消费现象称为消费的"过度平滑性"(excess smoothness)。迪顿的这一思想,即消费支出的变动趋势小于收入的变化,消费表现出了一个惊人的平滑性,也可以表述为,在时间序列数据中,消费的变化和预期收入正相关(过度敏感性,excess sensitivity),对不可预期收入不敏感(过度平滑性),这一理论后来被称为"迪顿悖论"。
[[File:994B09D50077BD28884E822DB6086653.jpg|缩略图|左|[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9/99/994B09D50077BD28884E822DB6086653.jpg 原图链接][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9/99/994B09D50077BD28884E822DB6086653.jpg 图片来源于原图]]]
迪顿另外两篇关于储蓄的文章也对后来的相关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关于缓冲库存储蓄(on buffer stock saving)的文章(Deaton,1991)描述了一种静态均衡,即消费者不能借钱但可以储蓄,他们拥有可以短期平滑消费的资产,但没有积聚大量财富。当消费者相对缺乏耐心且劳动收入随时间独立同分布时,资产就起到了缓冲库存的作用,保护消费不受收入减少的影响。如果收入过程是正的自相关且固定不变,那么资产仍可以用来缓冲消费。当劳动收入是一个随机游走的过程,对缺乏耐心的且流动性受限的消费者来说,这是一个相对其收入的最佳消费。另一篇文章(Deaton & Paxson,1994)探讨了跨期选择、保险金和不平等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跨期选择模型,比如那些具有较强预防性动机和流动性约束的跨期模型,不但能够限制甚至能够阻止不平等的扩散,而且还能够分担个人风险。这篇文章催生了宏观经济学领域中关于消费保险的诸多研究,虽然这些研究仍存在很多分歧。
1991年迪顿应邀在牛津大学的克拉伦登讲坛(the Clarendon Lectures)进行学术讲座,他利用这次机会融会贯通了自己和其他学者有关消费的研究,并于次年出版了专著《理解消费》(1992)。该书介绍了1990年代初经济学家对消费的理解,指出在消费研究领域,一直坚持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而且大部分研究都是明确地以微观个体的理性决策为前提,以生命周期内对特定时期的约束为条件,以模型和对数据收集处理的高度技术性为特点的。
[[File:20151012073108696.png|缩略图|右|[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5/1012/19/31/20151012073108696.png 原图链接][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5-10/7742940.html?agt=252 图片来源于环球网]]]
(二)、'''关于经济发展和价格波动的研究'''
129,86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