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知魚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安知魚樂 |
安知魚樂 本文講兩位論辯高手,同游於濠水的一座橋樑之上,俯看鰷魚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因而引起聯想,展開一場人能否知魚之樂的辯論
基本信息欄
莊子(約前369-前286)。戰國時哲學家,莊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漢族,宋國蒙(今安徽蒙城縣)人。做過蒙地方的漆園吏。莊子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原系楚國公族,楚莊王后裔,後因亂遷至宋國蒙,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文采更勝老子。代表作《莊子》並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
目錄
人物簡介代表作品莊子學說莊子語錄莊子哲學歷史地位文學地位道教傳承典故視權貴如腐鼠
寧做自由之龜 [1]
知魚之樂
是貧窮,不是潦倒
巧論三劍,一言興邦
人生本如是迷茫嗎
齊一萬物,莫強分別
入火不熱,沉水不溺
利害唯己,誰貴誰賤
逞能辯論,終於徒勞
方今之時,僅免刑焉
無用之用,方是大用
一龍一蛇,與時俱化
死亦可樂
鼓盆而歌,送妻升遐
安時處順,窮通自樂
莊周夢蝶
莊子一書莊子故里安徽蒙城說
河南商丘說
人物簡介代表作品莊子學說莊子語錄莊子哲學歷史地位文學地位道教傳承典故視權貴如腐鼠
寧做自由之龜
知魚之樂
是貧窮,不是潦倒
巧論三劍,一言興邦
人生本如是迷茫嗎
齊一萬物,莫強分別
入火不熱,沉水不溺
利害唯己,誰貴誰賤
逞能辯論,終於徒勞
方今之時,僅免刑焉
無用之用,方是大用
一龍一蛇,與時俱化
死亦可樂
鼓盆而歌,送妻升遐
安時處順,窮通自樂
莊周夢蝶
莊子一書
莊子故里安徽蒙城說
河南商丘說
展開
簡介
莊子半身畫像
莊子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涵蓋着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皈依於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莊子曾作過漆園吏,生活貧窮困頓,卻鄙棄榮華富貴、權勢名利,力圖在亂世保持獨立的人格,追求逍遙無恃的精神自由。對於莊子在中國文學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貢獻,封建帝王尤為重視,在唐開元二十五年莊子被詔號為"南華真人",後人即稱之為"南華真人",被道教隱宗妙真道奉為開宗祖師,視其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莊子一生著書十餘萬言,書名《莊子》。著書于越國杭州。 《莊子》一書也被稱為《南華真經》。其文章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對後世文學有很大影響。這部文獻是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 他的思想包含着樸素辯證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無為",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為"道"是"先天地生"的,從"道未始有封",莊子主要認為自然的比人為的要好,提倡無用,認為大無用就是有用。就像" 一棵難看的樹被認為無用,有一個木匠要找一棵樹作房梁 ,但這棵樹太彎了,沒法做房梁;第二個木匠找樹做磨的握柄,要彎的,但這棵樹太難看了,又沒辦法;第三個木匠要做車軲轆,但這棵樹長得不行,從某方面講是無用的。但從莊子的角度看,無用就是有用,大無用就是大有作為,所以莊子提倡無用精神(即"道"是無界限差別的),屬主觀唯心主義體系。"道"也是其哲學的基礎和最高範疇,即關於世界起源和本質的觀念,又是之人認識境界。主張"無為",放棄一切妄為。認為一切事物的本質雖然有着千差萬別的特點,但其"一"本同,安時處順,逍遙無待,窮天理、盡道性,以至於命。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假慈、假仁,假意等大偽。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