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安达市升平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安达市升平镇,隶属黑龙江省安达市。地处安达市西南部,东与羊草镇肇东市相邻,南与大庆市肇州县接壤,西与安达畜牧场相连,北与羊草镇毗邻。人民政府驻拥护村。升平镇行政区域面积230.61平方千米。2018年末,升平镇户籍人口23945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隶属肇州厅。民国隶属肇州县第三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改为升平村。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属第七区。1956年,分为升平、劳动2乡。1958年,2乡合并为升平公社。1960年,划归安达市。1965年1月,属安达县。1983年12月,公社改乡。1985年3月,乡改镇2019年10月,升平镇辖9个行政村。2018年,寒葱沟镇有工业企业3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个。[1]

中文名: 升平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安达市

面 积: 230.61 km²

下辖地区: 辖9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拥护村

电话区号: 0455

邮政区码: 151412

人口数量: 2.39 万

车牌代码: 黑M

历史沿革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隶属肇州厅。

民国隶属肇州县第三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改为升平村。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属第七区。

1956年,分为升平、劳动2乡。

1958年,2乡合并为升平公社。

1960年,划归安达市。

1965年1月,属安达县。

1983年12月,公社改乡。

1985年3月,乡改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升平镇辖拥护、保田、太平、增涵、板子房、劳动、幸福、新建、中心9个村民委员会;下设60个村民小组。

2019年10月,升平镇辖9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升平镇地处安达市西南部,东与羊草镇和肇东市相邻,南与大庆市肇州县接壤,西与安达畜牧场相连,北与羊草镇毗邻。人民政府驻拥护村。

升平镇行政区域面积230.6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升平镇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呈东高西低之势。

气候

升平镇属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寒夏热,冬夏温差较大。

自然灾害

升平镇春季倒春寒现象时有发生。

自然资源

升平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富含石油、天然气和地热资源。野生动物种类10余种,主要有狼、狐狸、野兔、野鸡等。

交通

升平镇运输203国道和安大公路从境内通过。客运运输线路1条。

人口

2011年末,升平镇辖区总人口24486人。另有流动人口420人。总人口中,男性12500人,占51%;女性11986人,占49%;18岁以下3904人,占15.94%;18~35岁6784人,占27.71%;35~60岁10730人,占43.82%;60岁以上3068人,占12.53%。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有朝鲜、满、蒙古、回、达斡尔5个少数民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4.1‰,人口死亡率4‰,人口自然增长率0.1‰。

2018年末,升平镇户籍人口2394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末,升平镇财政总收入5217万元,比上年增长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51万元,比上年增长5%。

2011年末,升平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50万元。

农业

2011年末,升平镇有耕地面积16.5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1.8亿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

2011年末,升平镇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9.5万吨。2011年,森林覆盖率11%,活立木蓄积量2.5万立方米。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升平镇有文化综合服务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3个;村图书室3个,学校阅览室2个;有书法、美术、音乐业余兴趣爱好者队伍成员30人。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升平镇有中心小学1所,在校生970人,教职工11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学1所,在校生570人,教职工142人,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末,升平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0万元。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升平镇有卫生院1个;病床24张,专业卫生人员13人,其中执业医师7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2人。

体育事业

2011年末,升平镇有体育活动场所1个,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

广播电视

2011年末,升平镇有无线电视用户915户,有线电视用户1700户。

社会保障

2011年末,升平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12户,人数1214人,支出194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9人,支出2.6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51人,支出11.73万元。

2011年末,升平镇有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0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0.6万元。

2011年末,升平镇有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8546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