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宋史·赵密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宋史·赵密传出自《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卷帙浩繁,共两千多人的列传,比《旧唐书》列传多出一倍,《周三臣传》将韩通、李筠、李重进同列,横跨五代至宋初,弥补过去新旧五代史之不足。[1]

原文

赵密字微叔,太原清源人。政和四年,用材武试崇政殿,授河北队将,戍燕。高宗以大元帅开府,檄统先锋援京师。

建炎元年,从张俊讨任城寇李昱,俊轻骑先行,遇伏,密奔射毙数人,乃脱。擢阁门祗侯。俊置靖胜军,以密统之。平赋董青、赵万、徐明等,累功转武节郎、左军统领。金兵陷扬州,士民随乘舆渡江,众数万,密露立水滨,麾舟济之。苗傅之变,破赤心军于临平。金人犯明州,俊遣密及扬沂中与殊死战,败之,进武功大夫,升统制。 绍兴元年,李成、马进扰江、淮,俊复遣密大破之,成、进皆北遁。赐金带,转亲卫大夫、康州刺史,总管泾原马步军.平张莽荡,寻诏入卫。十年,金犯亳、宿,从俊营合肥,出西路,时水潦暴涨,涉六昼夜始达宿,与敌遇,败之。

明年,敌分兵犯滁、濠,密进击之,且命张守忠以五百骑出全椒县,伏篁竹闻,敌疑,宵遁。密引兵出六丈河,断其归路,又败之。进中卫、协忠大夫,和州团练、防御使。寻拜宣州观察使,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主管侍卫步军。

海寇朱明暴横,密授张守忠方略曰:“海与陆异,穷之则日月相持,非策之善,要在拊定之耳。”守忠用其计,明降。进定江军承宣使、崇信军节度使,以年老转太尉,拜开府仪同三司。明年,领殿前都指挥使,献本军酒方六十六所,积钱十万缗,银五万两助军用,诏奖之。上疏告老,以万寿现使奉朝请。

隆兴二年,进少保致仕.俄报金复犯准,诏密再为殿前都指挥使。初,敌声言航海,朝论选从官视舟师,撤禁旅防守,密不为动,迄如所料。和议成,罢为醴泉使。

乾道元年九月,致仕。卒,年七十一,赠少傅。

译文

赵密字微叔,太原清源人。政和四年,因为有才能而且勇武被推举在崇政殿参与考核,表现优异被授予河北队将一职,驻守在燕京一带。宋高宗因为大元帅擅自开府,于是将讨伐檄文诏告天下,并命令赵密率领先锋军队驰援京师。

建炎元年,赵密追随着张俊讨伐任城的贼寇李昱,张俊率领着骑兵走在最前面,可是遇到了贼寇的伏击,赵密边跑边射箭射杀了很多敌人,才使得他们脱离了敌人的包围。擢升为阁门祗候。张俊设置靖胜军,让赵密来统帅。后来,赵密先后扫平了叛乱的董青、越万、徐明等人,因为功勋卓著而转任为武节郎、左军统领。金兵攻陷扬州,于是军民乘船渡江的,有好几万人,赵密赤膊站在水岸边,指挥船只来送军民渡过江水。苗傅起兵造反,赵密率军在临平大败苗傅的赤心军。金人进犯明州,张俊派遣赵密和杨沂中与金人殊死战斗,赵密打败了进犯的金人,皇帝提拔赵密为武功大夫,提升为统制。

绍兴元年,李成、驰进等人侵犯江、淮地区,张俊又派遣赵密打败了他们,李成、弛进都向北逃亡了。皇帝嘉奖赵密,赐给他金带,转任为亲卫大夫、康州刺史,统帅泾原地区的马步军。赵密平定了张莽荡之后,不久皇帝亲自下诏书,调入卫大夫一任。绍兴十年,金兵进犯亳州、宿州,赵密跟随着张俊驻扎在合肥,于是赵密率众从西路迎击敌军。由于当时天降大雨,河水暴涨,赵密率军渡河急行军六天六夜才到达宿州,刚好就和敌人相遇,打败了敌军。

第二年,敌军分兵两路进犯滁州、濠州,赵密奉命前往迎击敌军,赵密就命令张守忠用五百骑兵从全椒县出发,埋伏在竹林间,引起了敌军怀疑,敌军乘着夜色想要逃走。赵密就率领军队从六丈河杀出来,断绝了敌军的退路,再次打败了进犯的敌军。后来晋升为中卫、协忠大夫,和州团练、防御使。不久又被授予宣州观察使一职,成为了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主管侍卫步军。

海盗朱明残暴横行,朝廷命赵密剿灭他们。赵密教给张守忠打这场仗的诀窍,说: “海战与陆地上打仗不一样,要是想要彻底消灭他们那么就会旷日持久,这不是好的办法,要诀是要通过安抚招降来平定他们。“张守忠使用了赵密的计策,降服了朱明。赵密被提拔为定江军承宣使、崇信军节度使,因为年事已高转任太尉,皇帝给了开府仪同三司的权利。第二年,被授予殿前都指挥使一职,拿出本军的酒坊十六座,积攒的钱币十万串、银子五万两资助军用,皇帝下诏褒奖他。后来上疏告老还乡,皇帝授予他万寿观使的职务,并特许他奉朝请的资格。

隆兴二年,在太子少保的职务上退休。不久得到报告说金人再次进犯淮州,皇帝下诏任命赵密再次担任殿前都指挥使一职。刚开始,敌人声称要从水路进兵,朝堂之上大臣纷纷讨论选从官监督统领水军,调集禁军严加防范,只有赵密不为所动,最终果然如赵密所料。宋与金达成了和解,之后赵密被贬为醴泉使。

乾道元年九月,退休。很快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一。去世后被追封为少傅。[2]

作者简介

蔑里乞・脱脱

脱脱(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至正三年(1343年),脱脱主编《辽史》、《宋史》、《金史》,任都总裁官。[3]

阿尔拉·阿鲁图

(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儿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继脱脱之后,主持了纂修辽、金、宋三史,颁《至正条格》等工作,特别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尔拉·阿鲁图主持的。阿尔拉·阿鲁图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时间上是相当仓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尽管如此,《宋史》仍为极其重要的史书,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这一方面,阿尔拉·阿鲁图功不可没[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