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宋哲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赵煦
宋哲宗
出生 (1077-01-04)1077年1月4日
东京开封府
逝世 1100年2月23日(1100-02-23)(23岁)

宋哲宗,名赵煦(1077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原名赵佣,宋朝第七位皇帝(1085年4月1日-1100年2月23日在位),宋神宗赵顼第六子[1],母亲为钦成皇后朱氏。 赵煦早年历封均国公、延安郡王。元丰八年(1085年),被立为太子,同年即位,年仅九岁,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氏(高滔滔)垂帘听政。高氏起用司马光等,恢复旧法,史称“元祐更化”。 元祐八年(1093年),高氏去世,赵煦开始亲政。赵煦亲政后,下令绍述并实施元丰新法,罢旧党宰相范纯仁吕大防等,起用章惇曾布等新党。在军事上重启河湟之役,收取青唐地区,并发动两次平夏城之战,使西夏臣服。

元符三年(1100年),赵煦病逝,年仅二十四岁,在位十五年。谥号宪元显德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庙号哲宗,葬于永泰陵

太子登基

元丰八年二月, 宋神宗病情日趋恶化,不能处理朝政。 王赵佣为皇储,由皇太后高氏暂时听政,神宗表示同意。 高太后出身尊贵,其曾祖是宋初名将高琼,母亲为北宋开国元勋曹彬的孙女,姨母是仁宗曹皇后。幼年时,高太后与英宗都住在宫中,曹皇后视她如亲生女儿。后来,仁宗和曹皇后亲自为两人主持婚礼,当时有“天子娶媳,皇后嫁女”之说,这种世家与皇室之间的联姻无疑有助于巩固高氏在宫中的地位。高太后经历了仁、英、神三朝中发生的仁宗立储、英宗濮议风波和神宗熙丰变法等事,政治经验很丰富,她在保证哲宗继承皇位一事上起了重大作用。神宗生病时,他年龄最大的儿子延安郡王赵佣才10岁,而两个同母弟弟却年富力强,雍王赵颢36岁,曹王赵𫖳30岁,论声望、地位和出身,两人中的任何一个都有资格做皇帝。当时,大臣蔡确和邢恕也有策立二王之意,他们曾想通过高太后的侄子高公绘和高公纪达到目的。邢恕以赏花为名将二人邀请到自己府中,对他们说神宗的病情已无回天之力,延安郡王年幼,雍王和曹王都很贤明,有可能成为皇位继承人。高公绘大惊,明确表示,这是邢恕想陷害他们全家,急忙与高公纪一起离开邢府。蔡确和邢恕见阴谋难以得逞,便决定拥立赵佣,以夺策立之功,并趁机除掉与蔡确有矛盾的王珪。蔡确在与王珪同去探望神宗时,问王珪对立储之事有何看法,暗中却派开封知府蔡京率杀手埋伏在暗处,只要王珪稍有异议,就将他杀死。王珪胆小怕事,是出了名的“三旨宰相”(他上殿奏事称“取圣旨”,皇帝裁决后,他称“领圣旨”,传达旨意是“已得圣旨”)。见蔡确相问,王珪便慢吞吞地回答:“皇上有子。”言下之意是要立赵佣。王珪这一次却很有主张,蔡确无法,便只好四处张扬,说他自己有策立大功,却反诬高太后和王珪有废立赵佣之意,此事在后来给他招来大祸。 不仅朝中大臣另有打算,赵颢赵𫖳也极为关注选立皇储一事。他们时常去皇宫探视神宗病情,看过神宗后,赵颢还径直去高太后处,试图探听或是谈论些什么。神宗只能“怒目视之”,似乎也察觉到弟弟们的意图。到了神宗弥留之际,赵颢甚至还请求留在神宗身边侍寝。高太后见两位亲王居心叵测,为防万一,便命人关闭宫门,禁止二王出入神宗寝宫,实际上是要他们断了念头。同时,加快了立赵佣为储的步伐,还暗中叫人秘密赶制了一件10岁孩童穿的黄袍,以备不时之需。

这年三月,在大臣们前来觐见时,高太后当众夸赞皇子赵佣性格稳重,聪明伶俐,自神宗病后便一直手抄佛经,为神宗祈福,颇是孝顺,还将赵佣所抄佛经传给大臣们看。大臣们齐声称贺,高太后立即命人抱出赵佣,宣读神宗诏书,立赵佣为皇太子,改名赵煦,皇储之争总算平静下来。数日后,神宗去世,皇太子赵煦即位,改元元祐。从此,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掌握大权达8年之久。

太后垂帘

高太后被后人誉为“女中尧舜”,但她在政治上却极为盲目和固执。神宗时代,高太后就是变法的主要反对者之一,她曾与仁宗曹皇后一起在神宗面前哭诉王安石新法败坏祖宗家法,害苦天下百姓。高太后垂帘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回反对变法最坚决的司马光。司马光在神宗变法时隐居洛阳达15年之久,百姓都知道他日后可能复出,称他为“司马相公”,而许多赋闲在家的反变法官员也很钦佩他,这些人是司马光执政后更化的主要力量。司马光被召回朝廷后,立即打出“以母改子”的旗号(以神宗母高太后的名义来变更神宗朝的政治措施),全面废除新法,史称“元祐更化”。司马光废除新法之彻底,不能不说他带进了自己10多年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个人情绪的影响。然而,高太后却不仅一味信任司马光,委以重任,还在司马光死后,将其反对变法的措施执行到底,并起用大批反对派官员如文彦博、吕公著、范纯仁和吕大防等人,又将支持变法的官员吕惠卿、章惇和蔡确等人逐出朝廷,从而激化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

高太后在哲宗即位时,一再表示她性本好静,垂帘听政是出于无奈,但她却丝毫不放松手中的权力。在高太后垂帘时期,军国大事都由她与几位大臣处理,年少的哲宗对朝政几乎没有发言权。大臣们也以为哲宗年幼,凡事都取决于高太后。朝堂上,哲宗的御座与高太后座位相对,大臣们向来是向太后奏事,背朝哲宗,也不转身向哲宗禀报,以致哲宗亲政后在谈及垂帘时说,他只能看朝中官员的臀部和背部。到了哲宗17岁时,高太后本应该还政,但她却仍然积极地听政。而此时,众大臣依然有事先奏太后,有宣谕必听太后之言,也不劝太后撤帘。高太后和大臣们的这种态度惹恼了哲宗,哲宗心中很是怨恨他们,这也是哲宗亲政后大力贬斥元祐大臣的一个原因。

成长教育

尽管高太后和大臣在垂帘时没有考虑哲宗的感受,但他们并不放松对哲宗的教育。高太后任吕公著范纯仁苏轼范祖禹等人担任哲宗的侍读大臣,想通过教育使哲宗成为一个恪守祖宗法度、通晓经义的皇帝,尤其是让哲宗仰慕仁宗,而不是锐意进取的宋神宗,因为仁宗创下了为士大夫津津乐道的清平盛世。

此外,高太后在生活上对哲宗的管教也很严格。为避免哲宗耽于女色,高太后派了20个年长的宫嫔照顾他的起居,又常令哲宗晚上在自己榻前阁楼中就寝,相当于限制了他自由活动的空间。但元祐四年(1089)十二月,民间却传出宫中寻找乳母之事。大臣刘安世得知后大惊,哲宗此时才14岁,后宫竟然寻找乳母,是否是皇帝沉溺声色?刘安世上奏章,告诫哲宗自重。另一大臣范祖禹直接上疏高太后,言辞极为激烈。高太后对外解释说,是神宗遗留下的几个小公主年幼,需要乳母照顾,但私下却将哲宗身边的宫女一一唤去审问。哲宗后来回忆说那些宫女们个个红肿着眼,脸色惨白,他心里很害怕,后来才知道是刘、范暗中告了状,而自己却浑然不知。高太后的这些做法虽然目的是为了照顾和保护哲宗,但却使得哲宗感到窒息,无形中增强了他的逆反心理。

宋哲宗后孟氏

公元1092年,哲宗十七岁 太皇太后高氏和向太后,选出了端庄娴雅的孟氏为皇后。哲宗专宠容貌俏丽的刘婕妤,刘婕妤恃宠成骄,经常冒犯皇后[2]

皇后的福庆公主病重,孟皇后的姐姐懂医道,前来医治,便将道家符水拿来,替公主治病。皇后见了,立即禁止。一天,皇后主动把这事告诉了哲宗,哲宗也不介意,刘婕妤抓住这件事不放说孟皇后搞符咒厌魅。过了些天,刘婕妤又巧立名目和哲宗说:"皇后搬神弄鬼。"哲宗一听立派内侍押班梁从政等人审查。他们逮捕宦官、宫女三十余人,严刑拷打,而后又伪造供词,哲宗以皇后"旁惑邪言,阴挟媚道"废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

刘婕妤斗败了孟皇后,进升为贤妃。三年后,生了皇子,立为皇后。不久,皇子和哲宗先后死去[3]

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向太后垂帘听政,迎回孟氏,尊为"元佑皇后"。向太后死后,刘皇后逼徽宗下诏废去孟后。公元1102年,孟皇后重回瑶华宫,瑶华宫失火,她移居延宁宫,延宁宫又毁于火,她只得住进弟弟孟忠厚家。

公元1126年,金兵攻陷汴京。将微、钦二帝和六宫有号位者尽被掳北上。刘皇后自缢,孟皇后因住在民居,竟免于难。公元1127年赵构在南京(河南商丘)即位为宋高宗,史称南宋。高宗尊孟氏为"元佑太后"。为了避其祖父孟元之讳,改称"隆佑太后"。高宗不敢抗金,从南京逃到扬州,又逃到镇江,最后跑到临安(杭州)。 公元1129年三月,护卫统制苗傅、刘正彦发动政变,拥立三岁的皇太子赵囗(fu敷)为帝,企图让孟太后听政,被孟太后拒绝。不久,韩世忠、张浚等平息兵变。 公元1135年春,孟太后患了风疾。死于越州行宫,终年五十九岁。谥号"昭慈圣献皇太后",葬于宋六陵

逸闻趣事

追念神宗

大臣张舜民在上朝应对时曾对赵煦说:"臣之前到潭州就任时,让臣的儿子上奏陈述了先帝患病的原由。"赵煦感念父亲,因而失声痛哭[4]

少年老成

赵煦即位时,年仅九岁, 由高太后(高滔滔)执政。有一天,按照礼仪应由他接见辽朝使者。大臣蔡确恐怕赵煦年幼,见了辽人的容貌、服饰奇异后会受惊吓,有损国威,就先一日对赵煦仔细地介绍辽朝使者的容貌和服饰,请他不要惊奇,还重复讲了几十遍。赵煦听后不做声,等蔡确说完,他忽然严肃地问道:"辽朝使者是人吗?"蔡确回答说:"当然是人,不过是夷狄罢了。"赵煦说:"既然是人,我怎么会怕他呢?"蔡确没想到赵煦竟有如此主见,只得惶惶然退下。

是非分明

宰相苏颂在执政时,见赵煦年纪小,每逢大臣有事上奏,都取决于高太后。偶尔赵煦有话要说,有时没有人加以应对,只有苏颂在奏报太后后,必定再禀告赵煦。赵煦凡有要事宣读,苏颂必定告诉诸大臣,让他们俯首听命。赵煦亲政后,元佑年间的旧臣都遭贬职,御史周秩想一并弹劾苏颂,赵煦说:"苏颂素明君臣之义,不要轻率议论这位国家的元老。"

尸骨暴露

南宋绍兴(1131年-1162年)年间,太常少卿方庭硕奉命出使金朝,途中拜谒北宋诸帝的陵寝。而宋帝诸陵都遭破坏。赵煦所在的永泰陵受害尤为严重,他的尸骨竟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方庭硕也只能脱下自己的衣服把尸骨包裹起来。

亲属成员

关系 姓名 简介
父亲 赵顼 北宋第六位皇帝,庙号神宗,谥号英文烈武圣孝皇帝
嫡母 向氏 谥号钦圣宪肃皇后
生母 朱氏 谥号钦成皇后
皇后 孟氏 又称元佑皇后,谥号昭慈圣献皇后
刘氏 又称元符皇后,谥号昭怀皇后
张氏 封婕妤。
胡氏 封婕妤。
后妃 章氏 封美人。
妃嫔 韩氏 封美人
慕容氏 封美人
魏氏 封美人
高氏 封美人
刘氏 封才人
儿子 赵茂 昭怀皇后刘氏为贤妃时所生,三月而夭,追封越王,谥号冲献太子,后改谥献愍
长女 邓国公主,原封福庆公主,两岁殇。 生母孟皇后
次女 陈国公主,始封德康公主,下嫁石端礼,累封淑和帝姬
三女 秦国康懿长公主,始封懿康公主,宋孝宗时进封秦国大长公主
幼女 扬国公主,初封懿宁公主,早殇

死因争议

宋神宗一生操劳变法,力图北宋强大起来,结果得罪了旧贵族势力,遭到他们的反扑。尤其是后宫以宋神宗母亲为代表的高滔滔为代表的保守派,更是对宋神宗各种打压。一个男人经不住一群女人的各种打压,变法停停变变,最后宋神宗一命呜呼了。

宋神宗死后,他的儿子赵煦登基继位,是为宋哲宗,可惜年纪太小,朝政大全掌握在了高滔滔手中。他们借用皇帝的名义对变法全盘否定、打压,很多变法的人都遭到牵连,死的死,逃的逃。但是宋哲宗对父亲的变法深信不疑,却无奈无权。 作为一代皇帝,太皇太后高氏活着的时候连宋哲宗的闺房之事也不断干预,后来某个宫女被皇帝搞大了肚子,太皇太后不但处死了那个宫女,而且将皇帝的身边换成了一群又老又丑的女人。就连那些大臣上奏,都是屁股对着皇帝,宋哲宗非常憋屈,每当高氏假惺惺问皇帝意见如何的时候,宋哲宗只是无奈的回应,这个你看着办吧[5]。 高滔滔毕竟年纪大了,多少年后终于被宋哲宗熬死了。宋哲宗终于掌握了朝政大全,他启用变法人士,可是像王安石那样的人才却没有了。他恨透了那些为了个人利益将国家搞的乌烟瘴气的人,将那些人发配的发配,贬职的贬职,主要是祖宗规定不杀士大夫,否则他们哪有可能活命呢。司马光早死也没有逃过被挖坟判罪的下场。

后宫这群女人着实被吓着了,没有想到这个小皇帝居然这般的铁腕手段。宋神宗的皇后向氏颇为觉得尴尬,一是她不是宋哲宗的亲生母亲,二是她的家族并不支持变法,说不定哪天这个小皇帝将要对她的家族动手了。也说不定哪天这个皇帝不开心,将他的亲生母亲朱太妃封为皇太后,直接威胁到她的后宫利益。 宋哲宗和他父亲一样,对付大臣还是有一些手段,但是对付后宫这帮女人却无计可出。由于他的特殊经历,他对这些有心计的女人也毫无防范。某一天吃完饭,他突然感觉心疼,还没有等太医赶来,他就吐血而死了。 他的死,令变法人士痛苦,令他的亲生母亲痛苦,却令向氏松了一口气。一场权力之争再次展开,他决然否定了大臣提议立年长的为君,也否定了宋哲宗母亲提议让另外一个儿子登基,为了家族的利益和后宫稳固的利益,他看上了端王赵佶。 最后赵佶如愿登基,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君。他在在位期间,为我们制造了很多精彩的历史,比如水浒传就是他统治时期的真实写照,他还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两个皇帝被同时俘虏、大臣宗亲妻女被外族奴役的“佳绩”,这就是靖康之耻[6]

陵墓遗址

永泰陵为宋哲宗赵煦的陵墓,附葬刘后陵,位于河南省巩县芝田乡八陵村村南,东北距芝田镇八华里,东南距永裕陵约400米[7]

永泰陵在南宋初年屡遭破坏。至元朝初年,此陵再次遭劫,现今只剩下一座土丘。

永泰陵出土的唯一宫人头像,它青灰石质,高46厘米、厚30厘米、宽32厘米,头戴幞头,幞头两侧雕刻一层圆形饰、三层扇形饰,大耳垂肩,面部清秀谦恭温和。

视频

宋哲宗赵煦, 使西夏臣服之国君, 英年早逝

北宋哲宗绍圣元年绍圣元宝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