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宋彬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宋彬彬 (1947年 - ) 女,籍贯湖南省浏阳市石垅村。 为中国共产党元老宋任穷之女。曾因一张给毛泽东带红袖章的照片闻名全国。

文革后赴美拿到地球化学博士,1989-2003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环保局任环境分析官员,

后加入美国国籍。英资北京科比亚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和北京科比亚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人物简介

宋彬彬 出生于1947年, 籍贯湖南省浏阳市石垅村, 宋任穷之女 。1960年-1968 年,北京师大女附中学生。196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预

图片网址[3]图片来源网址[4]

备党员。 1966年6月文革开始,团中央派工作组进校,成立 “革命师生代表会”,由七人组成,宋为副主席之一。

人物轶事

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天安门第一次接见红卫兵。宋彬彬向毛泽东献了红卫兵袖章。毛泽东问她叫什么名字,答:宋彬彬。毛又问:“是文质彬彬的彬吗?”她说是。毛说:“要武嘛”。 当天下午光明日报记者来校采访了她。 1960年到1966年曾就读于北京师大女附中。

1966年8月20日《光明日报》发表署名宋要武(宋彬彬)的文章《我给毛主席戴上了红袖章》,翌日《人民日报》转载。

1969年,赴内蒙古锡盟阿巴嘎旗插队。

1972年-1975年在长春地质学院学习,毕业分配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研究所,任研究助理。

1978年-1980年,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读研究生。

1980年赴美留学。1983年获得美国波士顿大学地球化学专业硕士学位。

1989 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化学专业博士学位。

1989年-2003年在美国麻萨诸塞州环保局任环境分析官员。

2003 年,原北京101中学68届高中毕业生卡玛(美籍)在美国拍摄了文革纪录片《八九点钟的太阳》(未在中国正式上映)。宋彬彬接受采访,第一次公开声明,文革中她从未参与过打人、抄家、破四旧等暴力行动;《光明日报》署名宋要武的文章,事先没有征求她的意见。 宋彬彬否认文章为本人撰写,也未授权记者代笔。

2007年9月,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原师大女附中)90周年校庆,宋彬彬被评为“知名校友”。

生平

宋彬彬出生于北京,1960年到1966年曾就读于北京师大女附中。文革初期,在刘少奇和邓小平等人批准成立的工作组的领导下,北京师大女附中革命师生代表会于6月6日成立,主席为刘进(刘仰峤之女),宋彬彬为四名副主席之一。但不久后,毛泽东对刘邓两人派出工作组的做法进行批评,工作组于7月30日撤离师大女附中。

1966年7月31日,师大女附中原反对工作组的该校“红旗”派学生宣布成立红卫兵组织“毛泽东主义红卫兵”,原在工作组领导下成立的师大女附中革命师生代表会的人员一时成了“保守派”[1]。

1966年8月5日,师大女附中党总支书记兼副校长的卞仲耘被批斗致死,副校长胡志涛受重伤。卞仲耘为北京市第一个死于文革批斗的教育工作者。当晚,宋彬彬等人在北京饭店向中共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吴德报告卞仲耘死因。

1966年8月8日,刘进与宋彬彬等同学成立师大女附中“文化革命筹备委员会”,主要领导人为原师大女附中革命师生代表会骨干,他们还成为该校红卫兵组织的领导人。

1966年8月18日,刘进宋彬彬等率师大女附中红卫兵赴天安门,参加毛泽东接见红卫兵的活动。宋彬彬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为毛泽东戴上绣著“红卫兵”三字的袖章。毛泽东问她名字,得知她叫宋彬彬后,毛泽东问:“是文质彬彬的彬吗?”宋彬彬答:“是。”毛泽东回道:“要武嘛。”8月19日,由于受到原来反工作组同学的攻击,刘进和宋彬彬贴大字报声明退出“文化革命筹备委员会”。

8月20日,《光明日报》发表署名“宋要武(宋彬彬)”的《我给毛主席戴上红袖章》一文。8月21日,《人民日报》转载了此文,文章称:“这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我给毛主席戴上了红卫兵袖章,主席还给我取了个有伟大意义的名字。……毛主席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起来造反了,我们要武了!”据宋彬彬事后回忆,这篇文章并非她自己所写,但自此她在学校收到了许多致“宋要武”的信,也有寄给“宋彬彬”的信。几个月后,宋彬彬改名为“宋岩”。

8月底,王任重在钓鱼台国宾馆接见刘进和宋彬彬,动员她们赴武汉保中共湖北省委。刘进未去,宋彬彬和同学则于9月初赴湖北武汉,不久后写出了一篇基调是保中共湖北省委的文章,交给了省委。随即当地报纸刊登了署名“宋要武”的公开信,内容和宋彬彬等人的原先文章不同,措辞更加强烈地力保中共湖北省委。宋彬彬对此不满,乃询问省委负责人,并通过省委发表声明,称公开信非自己所写,但仍不同意打倒省委。

回到北京后,宋彬彬成了“逍遥派”,没有参加西纠与联动等老红卫兵组织。

1968年4月,宋彬彬和母亲被押到沈阳软禁。

1969年初春,宋彬彬逃出沈阳,来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牧区,后参加插队。

1972年春,经当地牧民和大队公社推荐,宋彬彬被一所大学接收,后因谣传而被退回。经老乡及知青反映,负责锡林郭勒盟招生的老师顶著压力录取了宋彬彬,宋彬彬进入长春地质学院成为工农兵学员。

1975年,宋彬彬获长春地质学院学士学位。

2007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原为北师大女附中)在庆祝建校90周年时,将宋彬彬评为90名“荣誉校友”之一,此事引起争议。

2014年1月12日,宋彬彬在北京师范大学女附中公开表示,对在文革中受伤害的老师和同学道歉。

文革争议

卞仲耘死亡

1995年,师大女附中1968届高中校友王友琴在香港发表了《1966:学生打老师的革命》一文,首次将1966年8月5日卞仲耘之死与8月18日宋彬彬毛泽东戴上“红卫兵”袖章联系起来成为因果关系。

2004年,王友琴又发表了《卞仲耘之死》一文,直指宋彬彬是导致卞仲耘死亡的红卫兵暴力事件的负责人,证据是在邮电医院为抢救卞仲耘而向医院作保的七人名单,称“这七人中有六人是红卫兵学生。名单上的第一个名字是宋彬彬,该校高三学生,红卫兵负责人。”但宋彬彬回应,七人名单的首位是老师李松文,宋彬彬的名字则排在最后。

2002年,美国出版了一部性学研讨文集 Chinese Femininities, Chinese Masculinities: A Reader[6],其中收有美国女学者Emily Honig对卞仲耘之死的研究文章。Honig根据王友琴的文章,称宋彬彬对文革初期的一些暴力活动负有责任。

2007年,卞仲耘之夫王晶垚先生曾向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抗议将宋彬彬选为杰出校友,因宋彬彬为文革期间师大女附中红卫兵的主要负责人

文革道歉

2014年1月13日, 宋彬彬在北京师大女附中(现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向文革中受到伤害的老师和同学郑重道歉。这是继陈小鲁道歉后的又一起重要的忏悔事件。宋彬彬是文革学生领袖的“符号”之一,她的道歉具有指标意义。

宋彬彬(后来改名宋要武),回国道歉,是继陈小鲁之后的第二个红二代道歉。

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东一楼会议室,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聚在了一起,他们是当年北师大女附中的老师、学生以及部分老师的后人。1966年8月5日,北师大女附中发生了一件大事,时任女附中副校长的卞仲耘被学生打死,卞老师也成为了文革中第一个暴力致死的教育工作者。48年后,当年的学生聚在一起,在安放着卞仲耘老师塑像的会议室里,对自己的老师、同学表达了自己的歉意。

华夏时报社长张宝林称,据其太太高宁介绍,宋彬彬道歉时很动情,数度落泪。六年前,高宁曾参与为卞仲芸校长做铜像的策划过程。高宁也是北京师大女附中校友,毕业于1965年。

网友nocop称,现场有多家媒体在场见证。会议室中摆有卞仲耘校长的雕像。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编辑旷野平在微博评价道,“宋彬彬从美国回来道歉,相比大量不敢道歉、甚至没有悔意的人来说,她今天的行动是值得肯定的。”

参考资料

  • 再不道歉就没机会了_关注_新京报电子报 [5]
  • 文革受害校长丈夫拒绝接受宋彬彬道歉 斥其虚伪_网易新闻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