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宋朝“澶渊之盟”的利与弊

澶渊之盟

来自网络的图片

宋朝“澶渊之盟”的利与弊公元1004年底的时候,,宋、辽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从此以后两国相安无事上百年,但事实上,澶渊之盟的签订也确实具有着这般的功效,只不过由于这个条约是被辽军打到家门口时,才紧急签订了。那这个“澶渊之盟”签的到底值不值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澶渊之盟”的利与弊。[1]

澶渊之盟,北宋和辽国在1005年缔结的盟约,一场经历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公元999年,辽朝派兵挑衅,掠杀百姓,由于骑兵战术灵活,宋朝边防压力越来越大。

辽朝在北宋边境不断挑衅,直至挥师进逼,可见其觊觎中原之心,其妄图吞并北宋,引发两国之间的战争,这便是之后两国所缔结的澶渊之盟的直接原因。

两国长达25年战争中,其根本目的就是因为燕云十六州,辽国对此地重视,北宋对此地也重视,毕竟这是兵家必争之地。辽国在萧太后的治理下,国内稳定下来,也奠定了战争的基础。

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

《澶渊之盟》对于北宋来说是耻辱,从宋朝后来的几位皇帝念“兹在兹”的话语可知。所以《澶渊之盟是一种地缘政治的产物,表示这两种带竞争性的体制在地域上一度保持到力量的平衡。

《澶渊之盟》的影响:

积极:

一、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干戈”,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

二、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岁币(30万)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费用(3000万)百分之一,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的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以极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效果。

三、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

消极:

王安石和富弼认为澶渊之盟之后,宋朝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忘战去兵”,禁军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皆废”,只剩下陕西军可用;马知节、曹玮、王德用等武臣被排挤,文臣掌握了西府的支配权,王钦若和陈尧叟深获宠幸,以至于导致庆历增币。

同时,百余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直接导致宋、辽双方兵备松弛,后皆为女真建立的金国击败。辽国残余势力只得西迁,在西域建立西辽苟延残喘。宋朝也失去淮河以北大量土地,被迫向金国称臣。[2]

目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