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宋朝步人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宋朝步人甲

由于北方产马地区的丧失,导致宋朝极度缺乏战马,宋朝军队只能不断加厚士兵的铠甲用于对抗拥有大量骑兵的北方敌国。宋朝步人甲为宋代重步兵的主要装备。宋步人甲以唐步人甲为基础发展而来,是一种能覆盖全身的重型钢铁扎甲。

多数由1825枚甲叶组成,一般甲片总重量为29KG,同时可通过增加甲叶数量来提高防护力,但是重量会进一步上升。为此,皇帝亲自赐命,规定步兵铠甲以29.8KG为限。此后,又把长枪手的铠甲重量定为32-35KG;由于弓箭手经常卷入近战格斗,其铠甲定为 28-33KG;而弩射手的铠甲定为22-27KG。同时期的欧洲步骑兵的铠甲类型还以锁子甲为主,防护性及重量均不如步人甲。宋朝时身着步人甲的重步兵手持长柄武器组成严密的步兵方阵可以有效的抵抗骑兵的冲击,但重步兵的最大缺点是,缺乏机动性。在胜利时无法有效追击敌人,失败时无法及时撤退,以宋金的几场战斗就可以看出。

虽然宋代从民国开始给后人的印象是文强武弱。但鲜为人知的是,宋朝拥有同时代最大数量防护优秀的重装步兵,他们装备着防御优良的宋朝步人甲,南征北战。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宋朝步人甲

所属年代; 北宋、南宋

组成; 1825枚甲叶

重量; 29KG

基本简介

由于北方产马地区的丧失,导致宋朝极度缺乏战马,宋朝​军队只能不断加厚士兵的铠甲用于对抗拥有大量骑兵的北方敌国。宋朝步人甲为宋代重步兵的主要装备。宋步人甲以唐步人甲为基础发展而来,是一种能覆盖全身的重型鳞甲。多数由1825枚甲叶组成,总重量达29KG,同时可通过增加甲叶数量来提高防护力,但是重量会进一步上升。

为此,皇帝亲自赐命,规定步兵铠甲以29.8KG为限。此后,又把长枪手的铠甲重量定为32-35KG;由于弓箭手经常卷入近战格斗,其铠甲定为 28-33KG;而弩射手的铠甲定为22-27KG。同时期的欧洲步骑兵的铠甲类型还以锁子甲为主,防护性及重量均不如步人甲。宋朝时身着步人甲的重步兵手持长柄武器组成严密的步兵方阵可以有效的抵抗骑兵的冲击,但重步兵的最大缺点是,缺乏机动性。在胜利时无法有效追击敌人,失败时无法及时撤退,以宋金的几场战斗就可以看出。

虽然宋代给后世的印象是重文轻武。但鲜为人知的是,宋朝拥有同时代最大数量防护优秀的重装步兵,他们装备着防御优良的宋朝步人甲,南征北战。

总述

步人甲由1825枚甲叶组成,总重量达29KG,同时可通过增加甲叶数量来提高防护力,但是重量会进一步上升。为此,皇帝亲自赐命,规定步兵铠甲以29.8KG为限。此后,又把长枪手的铠甲重量定为32-35KG;由于弓箭手经常卷入近战格斗,其铠甲定为 28-33KG;而弩射手的铠甲定为22-27KG。同时期的欧洲步骑兵的铠甲类型还以锁子甲为主,防护性及重量均不如步人甲。

规格

根据宋绍兴四年(1134)年的规定,步人甲由1825枚甲叶组成,总重量达29KG,同时可通过增加甲叶数量来提高防护力,但是重量会进一步上升。为此,皇帝亲自赐命,规定步兵铠甲以29.8KG为限。此后,又把长枪手的铠甲重量定为32-35KG;由于弓箭手经常卷入近战格斗,其铠甲定为28-33KG;而弩射手的铠甲定为22-27KG。同时期的欧洲步骑兵的铠甲类型还以锁子甲为主,没有达到如此的重量。

绍兴十年前后,是宋朝军队最强大的时期。名将岳飞、韩世忠等,率领以铁甲、长枪强弩为主要装备的重步兵,以密集阵型屡屡击败金朝骑兵。包括兵器在内,当时宋军重步兵的负荷高达40-50KG,由于装备过重,机动性受到影响,如绍兴十一年(1141)的柘皋战役,以步兵为主力的宋军,由于身被重甲,加上过于长大的兵器,负荷过重,因此未能全歼已溃不成军的金朝骑兵。

同时为了更有效抗击装甲骑兵的需要,宋代还生产了大量的各种大刀。特别是在南宋的初期,大刀和大斧已成为装甲步兵(重步兵)的重要装备。例如,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宋军和金兵的郾城之战,宋将岳飞就把装备有大刀、大斧的装甲步兵按两翼摆开阵势,有效地阻止了金兵装甲骑兵的进攻。当时,用大刀对付装甲骑兵进攻的基本战术,先是用大刀劈砍防御比较弱的马腿,然后,对准骑兵的胸部猛砍。

从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出,宋朝并非想象中那样弱,其重装步兵更是在中国古代首屈一指。

比较

在宋代,欧洲锁子甲的重量不过15公斤,15世纪时的哥特式全身甲也只有20公斤。虽然17世纪最重的盔甲达到了42公斤,但普通的重型四分之三甲也只是在20--30公斤的范围内。以重量而言,中国宋代的步人甲(步兵铠甲)是中国历史上最重的铠甲,根据《武经总要》记载,北宋步人甲由铁质甲叶用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属于典型的札甲。其防护范围包括全身,以防护范围而言,是最接近欧洲重甲的中国铠甲,但是也没达到欧洲重甲那种密不透风般的防护程度。[1]

参考文献

  1. 宋朝步人甲, 360智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