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宋朝脱离贱籍的方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宋朝脱离贱籍的方法贱籍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阶级自古已有,正式开始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直到清雍正时期才被废除。《梦华录》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宋真宗年间,女主赵盼儿原来因为父罪,变成贱籍,后来从良了,但是在剧中脱离贱籍看似很简单,这引起了争议,那么宋朝人如何才能摆脱贱籍呢?[1]

贱籍社会地位最低,贱籍世代相传,不得改变,不得参加科举,不能做官,不许购置土地产业,不能和普通民众通婚,从事当时社会所谓的“贱业”。因此在古代投胎很重要,如果不幸投身贱籍,就永世不得翻身

其实在古代,贱籍是非常难以摆脱的,在明朝只有皇帝特质特赦才可以,连大赦天下,都不能包括脱离贱籍。那么《梦华录》里摆脱贱籍看似没那么困难,好像与相关的官员搞好关系就可以了,赵盼儿的贱籍就是太守恩令就得以赦免,宋引章想摆脱贱籍,一开始是想依靠中了探花的欧阳旭走路子,后来又想依靠顾千帆,那么宋朝摆脱贱籍真的那么简单吗?

但要说回《梦华录》所处的宋代,情况较唐朝有了些许不同。一些研究者认为,唐中期以后,森严的良贱制度已经衰落,突出表现为贱籍组成和体量的不同。比如,宋时的部曲已经突破贱籍而成为良民。宋仁宗以后,官户、杂户等都逐渐失去了原本的含义,南宋时的《梁溪漫志》更是直言:“律文有官户、杂户、良人之名,固无此色人,谳议者不用此律,然人罕知其故。”“顽强”存世的官奴婢也很少由战俘充当,更多是因罪被罚的配吏奴,同样存在的官伎,更多充当“应奉过客,佳节令辰侍觞侑酒”的角色,还享有一定的法律保护与社会地位。

可以说,相较良贱制度真正“存在”的唐朝,还有严格世袭贱籍的明朝,宋朝贱民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稍被宽赦。或许正是这种缺口的出现,才让盼儿求得恩令后脱籍为良。但是放在其他朝代,赵盼儿就很难有这样的运气了。

不过宋时的脱贱为良,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这些人户重归国家的“编户齐民”,从而能更好地参与赋税缴纳和差役的派遣,再不济也能换得民心的归属和统治稳定。雍正的手笔是更好的写照,释放贱民,既能作为一种政治手段赢得民众支持,为初登大宝的自己树立威望,更能在对良贱的破除中,斩断同“汉人之制、之治”的根本联系,消弭民间的反抗情绪,甚至是填平满汉之间撕裂的沟壑。

但是至少在两宋时期,贱民的地位已经有了一定提升。据研究,此时束缚主家和奴婢的不再是单纯的人身隶属,反而是雇佣关系,奴婢们可以凭借自身的品行才能得到区别对待,也有望等到雇佣期满,大大方方地脱离雇主,摆脱奴婢的角色桎梏。其中的女仆在成年后便可来去自由,遇到仁慈的主家,还会“资而嫁之”,影视剧《知否》中盛墨兰的那句“在这伯爵府中做女使,比外头富户的姑娘还要强上三分”,还真不算是空谈。

相比于别的朝代,宋朝实在是开明太多了,仁宗时期,曾实行五等户籍制,佃农、奴婢等以往的贱民被编为齐户良民,籍没罪犯为官奴婢的做法也逐渐减少。这段时期,即便是被迫为奴,生命也可以受到一定保护。公元1055年,宰相陈执中曾因家里的宠妾害死了奴婢,惹得群情沸腾,最终生生丢了乌纱帽。[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