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完颜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完颜霆(?-1223年),本姓李氏,原名李霆,后赐姓完颜,中都宝坻(今天津市宝坻区)人。

  • 金朝末年,他招集离散乡民,组建民军,保一方平安。历任宝坻县县丞、义军都统,代理宝坻县县令、都提控、遥授同知通州军州事,同知清州防御事,通州刺史、河北东路行军提控,大名路行军提控,率军收复河北三县。后任滨州、棣州行军都提控,同知益都府事,加宣差都提控,棣州防御使,并赐姓完颜氏,率军转屯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代理单州经略司事,充宣差总领都提控。击败了活动于山东地区的红袄军,代理海州经略副使。此后两次挫败宋 军对海州的进攻,升任安化军节度使,仍代理海州经略副使,驻守海州。
  • 兴定四年(1220年),完颜霆改任集庆军节度使,兼同知归德府事。兴定五年(1221年),完颜霆改任定国军节度使,兼同知京兆府事。
  • 元光元年(1222年)十月,命完颜霆以本官出任安抚使,管护迁居到南山的百姓。
  • 元光二年(1223年),完颜霆去世。

基本信息

姓名    完颜霆  
原名    李霆     
民族    汉族      
官职    定国军节度使、同知京兆府事  
出生地   中都宝坻(今天津市宝坻区)
出生时间  不详   
去世时间   1223年 
所处时代   金代   

人物生平

召集民军

  • 完颜霆原名李霆,他粗知文墨,善于骑射,为人轻财好施,深得家乡父老的拥戴。[1]
  • 金朝末年,蒙古大举南下,金兵溃散,黄河以北广大地区陷入无政府状态,各地士绅乡民纷纷结寨自保,贞祐元年(1213年),乡民共推李霆为四乡部头,以保乡邻。李霆招集离散乡民,组建民军,保一方平安。金国招抚司将他的事迹上奏朝廷,金国朝廷将他的官阶连升两级。
  • 李霆的军队很快发展到数千人,他与弟弟李云率军活动在固安县(今河北省固安县)与永清县(今河北省永清县)之间,金国朝廷遥授李霆为宝坻县县丞、义军都统。乡人刘璋劝说李霆投降蒙古人,李霆不从并将刘璋绑缚送至经略司。为表彰李霆的忠心,金国朝廷又将李霆的官阶提升三级,并任命他代理宝坻县县令、都提控、遥授同知通州军州事。 [2]

计除叛将

  • 蒙古兵围中都,城中粮尽,李霆派军队入驻清州(今河北省青县)、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一带,召募商船,向中都运送粮饷。因功遥授同知清州防御事,随河北路宣抚使完颜仲元守卫清州、沧州一带。后遥授通州刺史、河北东路行军提控,成为完颜仲元所统领的“花帽军”重要将领。
  • 完颜仲元上奏朝廷说:“臣统领军队共三万人,有三名将领都官至五品了,恳请朝廷赐给他们金牌。”按金国旧制,宣抚副使才能佩带金牌,但廷议时认为李霆等人忠勇无比,就同意赐给他们金牌。
  • 其后,李霆改任大名路行军提控,率军收复了玉田县(今河北省玉田县)、三河县(今河北省三河市)、香河县等三县,遂率军徙屯于滨州(今山东省滨州市)、棣州(今山东省陵县)、淄州(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一带,只留副将孙江驻守沧州。但李霆走后,孙江向元将王檝投降,将沧州献于蒙古军,随后率所部去围攻金兵占据的观州(今河北省东观县)。
  • 李霆率军来救援观州,为了除掉孙江,就给孙江写了一封信,约他共同攻取沧州,并故意让王檝得到这封书信,王檝得到书信之后,果然中计,怀疑孙江与李霆合谋袭击蒙古军,就将孙江从观州召回沧州,将其斩杀。
  • 李霆计除孙江,解了观州之围,率军回驻滨州、棣州、淄州一带,因功连升三级官阶,升任滨州、棣州行军都提控。不久,遥授同知益都府事,加宣差都提控,升任棣州防御使,赐姓完颜氏,率军转屯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不久,完颜霆又代理单州经略司事,充宣差总领都提控。 [3]

大败宋兵

  • 兴定元年(1217年),金兵南下攻宋,活动于山东地区的红袄军(李全领导的汉族武装)出兵援宋,袭扰金兵。四月,泰安(今山东省泰安市)、滕州(今山东省滕州市)、兖州(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等地的百姓,在石花五、夏全带领下起兵响应红袄军,东平行省侯挚派完颜霆率军前去镇压,完颜霆军斩杀一千多名民军,迫降了石花五、夏全,收编民军二万余人,老幼五万余人。随后代理海州经略副使,与红袄军作战。红袄军将领于忙儿率军进攻海州,李霆率军将其击退。
  • 兴定二年(1218年),南宋高太尉彭元帅率兵三万进驻海州朐山,在山上筑寨扎营。完颜霆率军前来迎战,宋军坚守朐山,隔着山下的湖港与金兵对峙。完颜霆的军队缺少粮食,只能采野菜麦苗吃,不能与宋军长期对峙,完颜霆就偷偷派人在湖港中修建了暗桥,派遣万户胡仲珪、副统刘斌率领一批死士通过暗桥悄悄登上朐山,完颜霆亲率四千兵马直扑朐山下,双方约定昏时(二更)举火为号,上下夹攻宋军,昏时火起,金兵山上山下同时猛攻,宋军大败,惊慌之中,坠下山涧,淹死的不计其数,高太尉、彭元帅被斩杀,残部溃逃而去。此战之后,完颜霆升任安化军节度使,仍代理海州经略副使,驻守海州,他的儿子也被任命为符宝典书。
  • 过了一个多月,宋军再次来攻海州,完颜霆率军迎战,驻军城外,与宋军对峙。半夜时分,宋军乘金兵主力在城外,而城内空虚之机,破城而入,经略使阿不罕奴失剌率兵死战,都统温迪罕五儿、副统蒲察永成、蒲察只鲁身先士卒,斩杀二百余名宋军,击退宋军,保住了海州城。 [4]

安抚南山

  • 兴定四年(1220年),完颜霆改任集庆军节度使,兼同知归德府事。
  • 兴定五年(1221年),完颜霆改任定国军节度使,兼同知京兆府事,他的儿子也被升为皇宫护卫。
  • 元光元年(1222年),陕西行省完颜白撒上奏说:“京城汴梁的南山地区接近宋国,官吏百民迁居避难于此的大约有一百多万人,容易生事作乱,朝廷应当派官员前去镇抚,或许能避免生事作乱。”金宣宗深以为然。十月,命完颜霆以本官出任安抚使,守同知归德府惟宏、大司农丞郭皓为安抚副使,分别管护迁居到南山的百姓。[5]
  • 元光二年(1223年),完颜霆去世。

人物影响

  • 金朝末年,蒙古南下,百姓流离失所,李霆组建民军,招集离散乡民,保一方平安。晚年又担任安抚使,安置管护迁居到南山的一百多万百姓。
  • 兴定元年(1217年),金宋开战,山东红袄军乘机攻击金兵,完颜霆率军与红袄军作战,连续击败红袄军,稳定了山东的局势。
  • 兴定二年(1218年),完颜霆率军连续两次击败来犯的宋军,保住了海州城。

人物评价

  • 《金史》:①“廷议霆辈忠勇绝人。”②“霆等皆为名将,功名与(完颜)仲元相埒。”[6] [7]

史料索引

  • 《金史·卷一百三·列传第四十一》 [8]

参考资料

  1. 《金史·卷一百三·列传第四十一》:粗知书,善骑射,轻财好施,得乡曲之誉。
  2. 《金史·卷一百三·列传第四十一》:霆与弟云率众数千巡逻固安、永清间,遥授宝坻县丞,充义军都统。刘璋说霆使出降,霆缚送经略司。迁三阶,摄宝坻令,升都提控,遥授同知通州军州事。
  3. 《金史·卷一百三·列传第四十一》:霆乃定观州而还。进官三阶,充滨、棣行军都提控。未几,遥授同知益都府事,加宣差都提控,迁棣州防御使,赐姓完颜氏,屯海州。俄权单州经略司事,充宣差总领都提控。
  4. 《金史·卷一百三·列传第四十一》:逾月,宋兵复至,霆逆战,驻兵城外。夜半,宋人乘虚逾城而入。经略使阿不罕奴失剌率兵扼战,都统温迪罕五儿、副统蒲察永成、蒲察只鲁身先士卒,杀二百余人,城赖以完。
  5. 《金史·卷一百三·列传第四十一》:元光元年,陕西行省白撒奏:“京兆南山密迩宋境,官民迁避其间者,无虑百万人。可遣官镇抚,庶几不生他变。”宣宗以为然。十月,霆以本官为安抚使,守同知归德府惟宏、大司农丞郭皓为副使,分护百姓之迁南山者。
  6. 《金史·卷一百三·列传第四十一》:仲元部将李霆等积功至刺史、提控,仲元奏赐金牌,霆等皆为名将,功名与仲元相埒。
  7. 《金史·卷一百三·列传第四十一》:佩金牌。旧制,宣抚副使乃佩金牌,仲元奏:“臣军三万,管军官三人,皆至五品,乞各赐金牌。”廷议霆辈忠勇绝人,遂与之。
  8. 金史 .国学导航.2018-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