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宏观会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宏观会计

宏观会计,是以整个国家经济为主体,在宏观经济运转的全过程中,应用会计统计数学方法,定期地、系统地、全面地对社会总资金运动进行核算监督,协调宏观与微观经济关系,以取得最佳社会经济效益会计管理工作

它是在企业会计和政府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会计的组成部分。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与管理科学化要求的需要,企业会计由微观会计发展为宏观会计; 政府会计由行政预算会计发展为宏观经济管理会计。[1] 狭义的宏观会计一般是指社会会计,而把政府会计作为微观会计,仅限于行政预算会计,不包括政府会计管理宏观经济的内容。广义的宏观会计包括政府会计社会会计两个组成部分。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宏观会计 [2]

外文名称 Macro-accounting

宏观会计1.jpg

别称 社会会计

主要内容 国民收入会计、投入产出会计等

主体内容

"微观会计"的对称。又称"社会会计"、"国民经济会计"。指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运用会计和统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国民收入和社会资金流量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宏观会计是会计发展的新领域,准确地对它进行表述还比较困难。根据联合国1968年公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宏观会计的内容主要包括:

(1)国民收入会计。核算和监督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价值和国民收入。

(2)投入产出会计。利用投入产出法反映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核算和监督产品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3)资金流量会计。即从各个经济主体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上反映以金融机构为媒介的资金流量和流向,考查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资金和财务工作。

(4)国民资产负债表。反映一个国家拥有的有形资产、金融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综合反映一国资产、负债的结构和总的财务状况。

(5)国际收支表。反映、监督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因劳务、物资等的输入、输出和国际间的信贷关系而产生的外汇收入、支出、积累以及对外发生的债权、债务。宏观会计主要为政府制订经济政策和干预经济提供依据,从它的内容和作用来看,都已超越了传统的会计。

宏观会计2.jpg

具体内容

宏观会计的具体内容 :社会会计于本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从国民收入统计发展而来。最初的社会会计是将会计方法引入国民收入统计。美国、英国、荷兰等是最早开展这方面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的国家。1935年,美国的M.A科普兰提介对国家总体产业结构中的每一重要部门应用社会资本和社会收益账户形式进行核算。

1947年美国首次发表了按账户形式表示的国民收入统计数字。1941年荷兰克利夫首次提出了社会簿记和国民会计等概念,并在这一年荷兰《经济学家》杂志的7月号和11月号上,先后发表了题为《国民会计:荷兰年度调查经验,1938年》和《论国民会计的意义和组织》两篇文章。

1941年英国公布题为《战争资源来源分析和 1938、1940年国民收入和支出估计数字》的白皮书。其中,最早明确提出社会会计这一概念的是英国经济学家J.R.希克斯在1942年出版的《社会结构-经济学入门》一书的序言中写道:"如果我们要给他命名的话,那么可以称其为社会会计,因为它不是的,而是整个社会或国家的会计,正像私人会计是个另企业的会计一样。

"同时,该书中用大量篇幅具体论述了社会会计的理论与方法。

1947年,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共同成立了国民收入和财富研究国际协会,以交流各国在国民收入和财富方面的研究成果。大体与此同时,联合国成立了研究类似问题的专家小组,以协几规范各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其成果集中体现在1947年公布的《国民收入的计量和社会账户的编制》和1953年公布的《国民账户和补充表现系》以及于1968年公布的《国民账户体系,简体SNA》这三个指导性文件之中。

人们对宏观会计或社会会计的认识尚不一致。有一种观点认为,会计只涉及微观领域,根本不存在宏观会计,国民经济核算属于统计而不是会计;即使垢学者,对社会会计的性质也有不同的认识。英国经济学家、享有国民经济核算之父美称的R.斯通,将社会会计定义为"对发生于一国经济各部门间的活动,用交易来表现的一种系统的反映。

宏观会计3.jpg

"英国学者H.C.埃迪等人则认为:"社会会计是关于个人及其机构活动的统计分类描述,以便有助于我们了解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美国著名学者、资金流量核算的开拓者M.A.科普兰认为:"(一国)整个经济统计资料按财务报表形式编制和解释的这种程序,就叫做社会会计。"

监管特色

宏观会计监管的中国特色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中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宏观会计监管体系和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在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这些宏观会计监管的方法基本上没有被扬弃,而是继续被成功他沿用并有所创新与发展,正是由于从宏观上有效地进行了会计监管。

才保证了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会计工作得以稳定和健康发展,也使中国在宏观会计监管上体现出鲜明的特色,这就是用计划经济的强力手段为主辅之以职业界的自律来从宏观上监管市场经济中的会计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是划分管理会计工作职责权限关系的制度,包括会计工作管理的组织形式、管理权限的划分、管理机构设置等。中国在《会计法》中以法律形式规定了会计工作由各级财政部门主管,在管理体制上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除了政府部门外,会计学术界、职业界和其他会计组织均无管理会计工作的行政职能。

2、会计核算规范制定权限

宏观会计5.jpg

会计核算规范是企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所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准则、条例、办法和制度等规范性文件。中国现行的会计核算规范主要由企业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组成,其制定权和解释权均属于国务院财政部门,这与西方国家由职业界制定会计准则,由企业自行根据准则确定会计核算方法的模式不同,也与只制定统一会计核算制度的前苏联模式不同。

3、会计人员管理

中国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任职资格、继续教育等也是由政府部门统一管理的。根据规定,所有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今年7月起实施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对会计从业资格的条件、考试科目,从业的注册和登记、检查与管理等有关内容作出了全面规定。

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也由以前的评审改为由各级财政部门与人事部门共同组织和管理,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对会计机构负责人、大中型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企业的总会计师,则作出了严格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要求。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 ,对不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时间、方式、考核、管理等均作了明确规定。而在西方,这一切几乎都是由职业界自律管理的。 4、会计监督

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合规。中国的会计监督是由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其中国家监督由财政、税务、银行、证券监管等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所有单位或特定单位实施监督;

社会监督则以会计中介机构为主体,由其接受他人的委托,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格进行审计、验资等工作;内部会计监督则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家统一要求必须建立内控制度。与西方国家主要依靠职业界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进行事后审计相比,显得更为完善。

宏观会计7.jpg

影响意义

宏观会计是促进会计理论研究发展的重要工具,其本身也是会计理论研究的内容之一。中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工作者一般受过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因此在会计理论研究中能站在较高的高度上把握,一般认为应将宏观会计分为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两个层次。

在会计研究的方法论层次上,中国会计理论研究工作者一般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进行研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主张用联系、发展和对立统一的观点去观察和认识世界,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和原则,对所有学科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使中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少走了不少弯路。

在会计理论的具体研究方法层次上,中国长期以来一直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即以规范化作为其研究的逻辑起点,旨在通过一系列会计原则的要求从逻辑上高度概括或指明最优化会计方法,进而指导会计实务,实现会计实务规范化。

规范化研究方法以规范化概念为前提和基础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只有具有相同价值基础的人才会认同其观点,理解其过程。中国是一个经过长期封建统治和高度集权政治的国家,人们的思想观念表现得较为正统、稳定,而在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时代,人们的思想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即使在改革、开放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人们的思维观念仍深受影响,对价值评判标准也有很强的趋同性,使规范会计研究方法有了肥沃的土壤,成为会计研究方法的主流。直至九十年代以后,才陆续有人采用实证会计研究方法,近几年,实证研究方法开始受到较多关注,形成了以规范研究方法为主,以实证研究方法为补充的格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