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神針 - 《西遊記》中的兵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定海神針 - 《西遊記》中的兵器 |
中文名;定海神針 出處;《西遊記》 所屬人物;孫悟空 別名;如意金箍棒;定海神珍;神珍鐵 類別;兵器 原屬;東海龍王 |
定海神針,出自《西遊記》;原為東海龍王龍宮的鎮海之寶,後被孫悟空"借"走。自此,此針改名為"如意金箍棒",為孫悟空的貼身武器。其後,亦有簡稱為"神針"者,如著名詩人、學者、文學家阿袁(即陳忠遠)《又見》詩:"安得齊天孫大聖,神針底定太平洋!",即是。
序言介紹
大禹治水時用做定江海淺深的一個定子,後為孫悟空所得,成為其打鬥的兵器,又名如意金箍棒。
出處
出自中國古典神魔小說《西遊記》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類盡除名"正說處,後面閃過龍婆、龍女道:"大王,觀看此聖,決非小可。我們這海藏中那一塊天河定底的神珍鐵,這幾日霞光艷艷,瑞氣騰騰,敢莫是該出現遇此聖也?" 龍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時,定江海淺深的一個定子,是一塊神鐵,能中何用?"龍婆道:"莫管他用不用,且送與他,憑他怎麼改造,送出宮門便了。"老龍王依言,盡向悟空說了。
悟空道:"拿出來我看。"龍王搖手道:"扛不動,抬不動!須上仙親去看看。"悟空道:"在何 處?你引我去。"龍王果引導至海藏中間,忽見金光萬道。龍王指定道:"那放光的便是。"悟空撩衣上前,摸了一把,乃是一根鐵柱子,約有斗來粗,二丈有餘長。他盡力兩手撾過道:"忒粗忒長些,再短細些方可用。"說畢,那寶貝就短了幾尺,細了一圍。悟空又顛一顛道:"再細些更好。"那寶貝真箇又細了幾分。悟空十分歡喜,拿出海藏看時,原來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乃一段烏鐵,緊挨箍有鐫成的一行字,喚作"如意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心中暗喜道:"想必這寶貝如人意!"一邊走,一邊心思口念,手顛着道:"再短細些更妙!"拿出外面,只有丈二長短,碗口粗細。"
名字演變
按書中所說實際應稱為"神珍",悟空說"龍王只認做是塊黑鐵,又喚做天河鎮底神珍","神針"一說是逐漸演化而來,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為孫悟空所得後,不用時變作繡花針大小;
二、大禹治水,將其插在海底,看起來如同"針插入";
三、"針"同"珍",且更為生動形象,但是屬於訛傳,尊重原著,宜寫作"珍"。
如意金箍棒
毫無疑問,此物本不是兵器,僅僅是一件工具;完成使命之後,被深埋海藏,埋沒了幾千年。對於此物,雖然東海龍王敬之為上古之物,卻並未當作一回事。[1]
按說東海龍王乃是一個行家耆老,修行了幾千年,沒啥嗜好,就好這口珍寶收藏,俗話說哪愁龍王沒寶呢。--即使是作為這樣一個老前輩,對這件上古海藏,依然是走了眼的。君不見猴子來龍宮那會,龍王送叉送戟,送到手軟,猴子也不稱心;龍婆獻計,龍王依然覺得"那是大禹治水之時,定江海淺深的一個定子。是一塊神鐵,能中何用?"可見老龍從未將其放在心頭。而龍婆說:"莫管他用不用,且送與他,憑他怎麼改造"可見其並非兵器,只是一塊鐵。
到那玉華縣時,黃獅精把師兄弟三件兵器都偷將去,可是要用來做什麼"釘耙會",把豬八戒那耙子奉若上寶,卻把金箍棒丟在一邊,也可以看出凡間大眾對於這件寶物的認知。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不外乎三個字:不識貨。沙和尚和豬八戒的武器,均重"五千零四十八斤",兩位在西行路上,也是一路扛着扛過來的,也確實均是天上地下,舉世無雙之寶,可能也是天庭高級將領才能擁有的標準裝備。猴子耍寶那會,三個小王子就問:"豬師、沙師之兵,俱隨身帶在衣下,即可取之。孫師為何自耳中取出?見風即長,何也?"無心一問,寶物與眾不同,便脫穎而出。
而《西遊記》第七十五回中,孫悟空與獅駝嶺的老魔青毛獅子有一段對話也表明金箍棒也是太上老君之作"棒是九轉鑌鐵煉,老君親手爐中煅。禹王求得號神珍,四海八河為定驗。"
可惜可喜,惜的是這樣一件罕世奇珍就這樣躺在海藏千百年,喜的是真主出世,終於可以重見天光,再創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來。就仿佛那千里馬,終遇伯樂也。
相關視頻
參考資料
- ↑ 西遊記中的定海神針有幾根,除金箍棒之外其他的叫什麼? , 360搜索 202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