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宜州化石馆景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宜州化石馆景区创建于1994年,是辽宁省第一座古生物化石博物馆,1996年被接收为中国地质博物馆辽西分馆(原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亲笔提写馆名)。开馆以来,一直倍受国内、外科研院校及其他社会各界的关注,年接待中外专家学者就达千余人次,各级领导几百人次,游客十几万人次。宜州化石馆相继被评为“全国石文化事业先进单位”、“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基地”、“辽宁省科普基地”、“锦州市科普基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实习基地”等等,并在2003 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AA级旅游景点[1]”。

展厅分布

随着2006年义县旅游名县战略的实施,宜州化石馆做为义县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再次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由于馆内环境和设施落后,珍稀化石标本不能得以完美的展示,更不能很好的发挥旅游景点的作用,2006年8月,宜州化石馆改造项目工程正式启动,历经三个多月时间,投入资金近百万元,改造后的宜州化石馆将在2007年“五一黄金周”到来之际以全新的面貌在义县旅游名县大潮中展示它独有的风采。改造后的宜州化石馆共设有五个展厅:

恐龙展厅

以展示杨氏锦州龙为主,新制作一中生代恐龙模拟场景,请专业画师绘作了一幅中生代景观图,并购置一台带有恐龙知识的触摸屏,大大增加了科普性与趣味性。杨氏锦州龙是宜州化石馆震馆之宝,2000年发现于义县头台乡白台沟村,是目前辽宁省保存完整的最大一枚恐龙化石[2],该恐龙以中科院素称"中国恐龙之父"-杨忠键院士命名。根据专家鉴定,该恐龙属禽龙类,长约4.5米,宽约2米,仍属幼体,该恐龙的发现填补了辽西地区从未发现过大型恐龙化石的空白,为禽龙类的起源与演化都起到了重要的鉴证作用。

中生代景观模拟场景包括杨氏锦州龙立体复原模型,产于辽西热河生物群的鹦鹉嘴龙、热河龙及恐龙蛋等,并配以榕树、草坪等景观,展厅四周衬托中生代景观大型油画全景,极好的展示1.25亿年前的中生代恐龙时代的繁荣景象。

动物展厅

动物展厅以展示中华神州鸟、圣贤孔子鸟、带皮肤的鹦鹉嘴龙、爬兽等重要化石标本为主,我们采用了暗色调的灯光效果,从而增强了化石的神秘感。

义县是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宜州化石馆在二楼动物展厅重点展示了中华神州鸟标本,该标本经我国着名古生物学家季强博士鉴定,并发表了国际性论文。

动物展厅主要陈列了义县地区发现的热河生物群中的各种动物化石标本。其中,主要的有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哺乳类、昆虫类、鱼类、腹足类、双壳类等。

植物展厅

在植物展厅再现了一亿多年前辽西地区各门类植物的生态景观,展厅北侧设置了植物生态景观区,该区配以生态景观图(我省着名专家郑少林原创)、各种木化石标本,带有年轮的木化石切片,极好的展示了原始森林景观。

重点展示:开在辽西的世界第一朵花--辽宁古果,该标本为我国着名古生物学家孙革院士所赠。展区中还有重要的被子植物化石标本--中华古果、义县发现的裸子植物化石标本--无梗银杏。其它包括苔藓类、有节类、真蕨类、苏铁类、银杏类、松柏类、被子植物化石标本。

科普影视厅

我们从天津自然博物馆引进了生命起源的全套科普影视材料,制作了75张科普展板,向人们再现了地球历史:原生代、古生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等各个地质年代生命起源的全过程。并增加了大屏幕投影,多媒体教学设备,既可以长期播放与恐龙有关等科普影片,又可以接待各种规模的学术会议,为科研、科普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多年来,宜州化石馆先后被辽宁省、锦州市评为科普教育基地。宜州化石馆每年与教育局联合开展科普活动月、科普夏令营、科普知识有奖征文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2009年宜州化石馆被评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且是锦州市唯一的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

字画展厅

宜州化石馆多年来接待了很多贵宾,收藏了很多名人名家字画。馆藏有原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亲笔题词"中国地质博物馆辽西分馆"真迹;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现任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原国家地矿部长宋瑞祥、中宣部副部长翟泰丰、中组部副部长赵宗鼐、国务院发展中心主任孙尚清、原国家司法部部长邹瑜都留下了墨宝,各届省领导顾金池、全树仁、徐少甫、孙奇、肖作福、郭廷标、赵鑫良、高继中、徐德明等先后为宜州化石馆题词。

本次字画展厅改造,重新进行了设计和扩建,由原来60平方米增至80平方米。设计后的字画展厅不但迎接八方来客和贵宾参观游览,并增加了文化沙龙的新功能,展厅内高2.3米的木雕塑像--诗仙李白立于中间,烘托了字画展厅的气氛。

新的参观楼梯与办公楼梯分开,使游客有一个良好的参观顺序的同时也便于了管理。五个展厅均设有镶嵌式和立体式空调,其中恐龙展厅和植物展厅改造成地暖。整个展区均安装了红外线电子监控设备,二十四小时对馆内展区进行全程监控,为馆内安全提供了有效手段。

由于馆内原有文字、图片与标本介绍等资料明显不足,特聘请中科院及省内知名专家、学者帮助,收集辽西热河生物群各个门类化石标本的文字(中文、英文、拉丁文)10万多字、图片300多幅、专家学术论文20多篇等资料。

展览与藏品

薄氏辽宁枝

中生代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距今约1.2-1.5亿年。2000年8月,在中国召开的第六届国际古植物大会上,我国着名古生物学专家孙革教授等在权威刊物《古生物学报》第39卷(增刊)发表了这一辽西植物化石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植物为松柏类新属、新种。一亿多年前广布于辽西,是热河生物群的重要植物之一。该化石保存精美,具有重要的科研、观赏、收藏价值。该命名是为纪念宜州化石馆创建者薄海臣先生对辽西古生物化石收藏和研究所作的贡献。

金钱松

晚侏罗至早白垩世。该标本为松柏类新属、新种(沈阳地质研究所郑少林等教授命名),一亿多年前广泛分布于辽西,是松柏类的典型代表之一。

细小矢部龙

2001年《国土资源》中,中国地质博物馆姬书安、卢立伍与义县宜州化石馆原馆长薄海臣共同发表了《细小矢部龙(蜥蜴亚目)化石新材料》。该文章详细介绍了1942年日本学者远藤隆次和鹿间时夫记述的枣茨山的一件蜥蜴化石,并命名为细小矢龙(Yabeinosaurus tenuis)。该化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代表了我国热河动物群中唯一一件蜥蜴类化石,但遗憾的是该正型标本在抗日战争时期下落不明。2001年,在义县金刚山义县组金刚山层发现一件保存完好的蜥蜴类化石,该标本无疑为细小矢部龙(Y.Tenuis)且与同种的正型标本在大小、形态特征等方面几乎完全一致。金刚山与枣茨山毗邻,两者的化石层位完全相同。由于枣茨山细小矢部龙的正型标本已丢失,所以义县金刚山的标本作为了该种的新型标本,为蜥蜴类化石发展与演化方面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该标本现保存在义县宜州化石馆。

翼龙

晚侏罗至早白垩世。个体中等大小,前肢为膜状翼,尾短,尾椎退化,腹肋细弱,前肢骨骼较粗大。翼指骨各端关节面均明显扩展,股骨较直,其长略小于胫骨长的2/3。该翼龙应生活在湖边,不能作远距离飞行,以鱼类为食。

杨氏锦州龙

2001年6月,义县头台乡白台沟村发现一枚恐龙化石。经专家鉴定后,定名为杨氏锦州龙(为纪念中科院院士杨钟键而命名)。该标本长约4.5米,高2.5米。是目前辽宁省境内发现的最大的一枚恐龙化石。

该化石保存十分完整,头部的牙齿保留清晰,颈椎骨弯曲,四肢形成于一侧。通过这些保存状况,可以想象这很有可能是1亿多年前,正在沉睡中的一只恐龙。突然间火山爆发,剧烈的地壳变迁运动把它惊醒。仰起头,想看看周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时,还没有感觉到灾难的来临,就被火山灰迅速掩埋。造成了它目面狰狞,紧咬牙关,颈椎骨弯曲,把死亡时的状态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该化石的发现为禽龙类起源与演化提供了重要科研依据,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视频

宜州化石馆景区 相关视频

国际博物馆日 辽宁朝阳 探秘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我和我的祖国——中国地质博物馆国庆献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