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宝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宝庆指今湖南邵阳市,宝庆府还包括娄底市以及益阳部分地区,春秋末期楚国大夫白善在此筑城,称白公城,属楚地。汉置昭陵,唐设邵州,宋称宝庆,民国改为邵阳,是一座历史古城。[1]

历史沿革

邵阳市史称“宝庆”。宝庆,今湖南邵阳市,湘中明珠、资水名城,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名播湖湘。汉置昭陵,唐设邵州,宋称宝庆,民国改为邵阳,是一座历史古城,西周召伯,甘棠布政;春秋白善,垒土筑城,距今已有2500余年了。位于湘中而偏西南。

北障雪峰之险,南屏五岭之秀,资水横贯,邵水交汇,盆地珠连,丘陵起伏。自西汉置县,为郡为州为府,为一方之重镇。北邻娄底,南界永州,上通云贵,下接长衡。自古为交通要道,商埠中心,经济发达,文化昌明。

春秋末期楚国大夫白善在此筑城,称白公城,属楚地。邵阳秦代时分属长沙郡及黔中郡。

西汉初,始置昭陵县。吴宝鼎元年(266),分零陵郡北部都尉辖地置昭陵郡,治今城区,为境内建郡之始。西晋太康元年(280),更昭陵为邵陵,移郡治于资江北岸。唐代设邵州,与邵阳县在今城区同城而治。宋崇宁五年 (1106),分邵州西部置武冈军。

南宋宝庆元年(1225),理宗赵昀登基,国号宝庆,用年号命名曾领防御使的封地,升曾在此避难邵州为宝庆府,宝庆之名始于此。现邵阳市的府门口,就是宝庆府的衙门所在地。

元代设宝庆、武冈2路。明初设宝庆、武冈2府,后降武冈为州。宝庆府包括娄底市以及益阳部分地区,中华民国2年(1913),废宝庆府,设宝庆县,境内各县隶湘江道;

民国11年直隶于省。民国17 年,宝庆县复名邵阳县。民国26年,在邵阳县城设置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解放战争时期的衡宝战役(衡指衡阳)“宝”就是指宝庆。解放后,湖南省改宝庆为邵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设置湖南省邵阳区督察专员公署;同时建立邵阳市,隶邵阳县。11月,邵阳区督察专员公署更名为行政专员公署。翌年7月,邵阳市升格为县级市。

1955年4月,邵阳区行政专员公署更名为邵阳专员公署。1968年2月,邵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邵阳专区改称邵阳地区。1977年7月,邵阳市升格为省辖市,仍由中共邵阳地委、地区革委会代管;10月,分邵阳地区东北部置涟源地区。1980年元月,邵阳市由省直隶。

1986年元月,国务院批准撤销邵阳地区建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1990年末,邵阳市共辖邵东、新邵、邵阳、隆回、洞口、绥宁、城步、新宁8县和武冈市,东、西、郊区3区,59个县辖区,59镇,308乡,11个街道办事处。

截止2008年底全市总人口为750万人,居湖南省14个地州市首位。其中市区人口51.75万人;加上59个建制镇,城镇人口达194. 92万人,占总人口的28.8%。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25人,较全省平均密度高出38人。中、东部人口稠密,西南部山区人口稀疏。

邵阳又是湖南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辖市,除汉族外,繁衍生息着苗、瑶、回、侗、土家、壮、仫佬、满、布依、拉枯、黎、彝、白等39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9. 3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 94%。

建有1个苗族自治县,25个民族乡。

视频

宝庆 相关视频

一梦漫言 _ 第6集:宝庆
知邵阳却不知宝庆?文物、古城墙、美食 带你来逛吃“铁打”的宝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