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唐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宝应,是唐代宗的年号,使用时间是公元762年四月—公元763年六月,共计2年
简介
宝应(762年四月—763年六月)是唐代宗的年号,共计2年。初,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九月改元,“去年号,但称元年,以建子月为岁首,月皆以所建为名”,其后历经建子、寅、卯、辰、巳月(夏历四月),于四月五日崩,时代宗为太子,监国,四月十五日改元,并恢复寅正。四月二十日唐代宗即位沿用。
典故
唐代淮安叫楚州,属淮南道,领山阳盐城淮阴安宜四县。
唐代中期以前,宝应为安宜,代宗李豫继位才改称宝应,其中有一段传说。
唐代中期安史之乱,生灵涂炭,唐肃宗李享在位,某夜得梦,谓东方某地将有宝物出现,系上天所赐,如获神宝可以镇邪,朝中大臣得知肃宗之言,便派人到东南方寻访。
刚巧刺史崔铣听说有一个女尼,名叫真如,在楚州安宜得八件宝物。剌史急欲表功,派员去安宜县勘查,真如捧出八宝:如意珠、红靺鞨、琅垤珠、玉印、皇后采桑钩两副、雷公石斧两柄。刺史大喜,即派人随真如进京,拜见肃宗贡献宝物。此时为上元二年(761年)。
不久,肃宗李享病重,召见太子李豫,谓:“你由楚王而成为太子,上天赐宝楚州,乃天意佑助!”肃宗病故,代宗李豫继位,以肃宗梦宝而得之故,即改年号上元三年为宝应元年(762年),并升楚州为上州,易安宜为宝应县。
适时代宗自觉国泰民安,龙心大悦,遂在宝应县南街建真如寺。明代嘉靖年间又在南街建八宝亭。周恩来九岁时曾随继母陈氏由淮安到宝应,曾在八宝亭看书,后来他当总理接见宝应人范承祚大使时,曾询问有关八宝亭的事。
南宋时,因李全之乱,朝廷以“淮乱相仍,遣帅必毙,欲轻淮而重江,楚州不复建阍,改楚州为淮安军。”朝廷再不敢派员履任,打算弃淮守江,六月,以杨绍云兼淮东制置使,取消楚州建制,降格为淮安军,只领三县,而将宝应升格为州,时隔一月,“七月辛卯以盐城、淮阴、山阳及宝应并隶宝应州”。淮安军空留其名。
纪年
宝应 元年 二年
公元 762年 763年
干支 壬寅 癸卯
大事记
宝应元年——袁晁叛乱。
宝应二年——安史之乱结束。
逝世
宝应元年——李隆基,唐玄宗(时为太上皇);李亨,唐肃宗;高力士,唐朝著名宦官;李白,唐朝著名诗人
宝应二年——史朝义,史思明之子;鉴真,唐朝高僧
其他政权
显圣(761年三月-763年正月):史朝义年号
宝胜(762年八月—763年四月):唐朝时期领袖袁晁之年号
天平宝字(757年八月十八日—765年一月七日):奈良时代孝谦天皇、淳仁天皇、称德天皇之年号
大兴(738年—794年):渤海文王大钦茂之年号
赞普钟(752年—768年):南诏领袖阁罗凤之年号[1]
参考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