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宠物东非黑白疣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非黑白疣猴(学名:Colobus guereza):雄性体长54.3-69.9厘米,雌性体长52.1-67.3厘米,雄性体重9.3-13.5千克,雌性体重7.8-9.2千克。共有8个亚种。面部的毛像络腮胡,毛色多为黑白相间,身体两侧长着斗篷一样的白色长毛,从肩膀向下延伸到整个背部。轻盈的体态和长长的四肢,身形较一般猴子大和重,臀疣很小,美丽飘逸的尾巴比身体还长,有时超过1米,颊囊小,拇指已退化成一个小疣,故名。胃很大且复杂,内分成数瓣,以适应从营养不丰富的树叶里吸取养分。

栖息于热带丛林中,或接近草原的树林中,主要吃植物的嫩芽和叶,同时也吃野果和谷物。每群9-13只不等,由成年雄性率领,用宏亮的声音来保卫领地。动作灵敏,能在树枝之间做长距离的跳跃。由于毛皮漂亮,遭到人类捕杀,种群数量受到严重威胁,非洲各国已把该物种列为珍贵保护动物。

形态特征

东非黑白疣猴,雄性体长54.3-69.9厘米,雌性体长52.1-67.3厘米,雄性体重9.3 -13.5千克,雌性体重7.8-9.2千克。共有8个亚种。毛色多为黑白相间,身体两侧长着斗篷一样的白色长毛从肩膀向下延伸到整个背部轻盈的体态和长长的四肢,身形较一般猴子大和重臀疣很小,美丽飘逸的尾巴比身体还长,有时超过1米,分黑白两段,尾巴尖常有一绺浓密的白毛。初生的幼猴毛发全白,与黑毛为主的成猴形成鲜明的对比。不同亚种间的区别除了体形大小不一外,黑白的程度及尾巴的长度也都有差别。颊囊也比一般猴子小,前肢长有与众不同的四个指头,拇指已退化成一个小疣,故称疣猴。

栖息环境

栖息于亚热带和热带干燥森林和沼泽地区。

生活习性

居住在森林的上层和中层,很少到地面上来,家庭由平均8-15 只成员组成,通常包括一只成年雄性、几只雌性和它们尚未独立的子女。几头雌性会共同哺育家庭内年幼的小猴,雄性在成年前会离家独立,雌性则留在家族里。

不同家庭间一般不会和谐共处,彼此间会保护和争夺栖地。每群疣猴都占据一小片地方,按固定的路线从它们睡觉的地方到吃食的地方去。当别的疣猴侵入它们的地方时,双方就会面向对方,咂舌摇尾,但不动手打架。受到侵犯的疣猴则上下跳动,同时发出吼声,有时会连续地吼叫达20分钟之久。它们的吼叫声很响亮,一般能传出1.5公里远。雄疣猴爬到树木的高处,然后往下跳,从一棵树的树枝跳到另一个树枝上去。以这种方式向对方示威和炫耀,最后终于有一群疣猴退走,由带头的雄疣猴断后。[1]

繁殖方式

一年四季均可交配繁殖,婚姻方式为一夫多妻制,在家庭中雄性占主导地位,可以与群族中的任一成年雌性交配,雌猴妊娠期五个月,每胎仅产1仔,刚出生的小猴通体白色,在幼猴出生的最初几个月里,不论是否母亲,族群中的雌猴都会帮助照顾及支持幼猴,而母猴带幼猴到处喂哺,幼猴总是挂在其母亲的胸部抓紧母猴的皮毛。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幼猴3个月后长得和父母体色相同,7个月大时就可以自由活动了,4-6岁左右性成熟。

亚种分化

东非黑白疣猴(8亚种)

中文名称

学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东非黑白疣猴乞力马扎罗亚种 Colobus guereza ssp. caudatus Thomas, 1885

2,东非黑白疣猴大鼎亚种 Colobus guereza ssp. dodingae Matschie, 1912

3,东非黑白疣猴雅法山亚种 Colobus guereza ssp. gallarum Neumann, 1902

4,东非黑白疣猴指名亚种 Colobus guereza ssp. guereza Rüppell, 1835

5,东非黑白疣猴肯尼亚山亚种 Colobus guereza ssp. kikuyuensis Lönnberg, 1912

6,东非黑白疣猴茂森林亚种 Colobus guereza ssp. matschiei Neumann, 1899

7,东非黑白疣猴刚果亚种 Colobus guereza ssp. occidentalis Lorenz, 1914

8,东非黑白疣猴西部亚种 Colobus guereza ssp. percivali Rochebrune, 1886-1887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2008年灵长类红色名录——无危(LC)。

分布范围

分布于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埃塞俄比亚、加蓬、肯尼亚、尼日利亚、卢旺达、苏丹、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和乌干达。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