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峨眉藏酋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峨眉藏酋猴(学名:Macaca thibetana thibetana):是藏酋猴的指名亚种,也简称“峨眉猴”。因生活在佛教名山,故又雅号“猴居士”、“猿居士”,当地山民俗呼“山娃儿”。属中国国家二级保护的兽类。
峨眉藏酋猴在十几种猕猴属动物中体重最大,这与它的叶食和地栖倾向有关。成年雄猴平均18.3千克,最大21.5千克;雌猴平均12.8千克,最大15千克。四肢等长,尾短于后脚,长约9厘米;耳朵小,有颊囊,成年猴两颊和颏下有一圈须状髭毛;颜面初生时肉色,幼年时白色,成年时鲜红,尤以眼圈最红;头部毛色深棕,背毛棕褐色或黑褐色,腹毛淡黄色,雌猴的毛色浅于雄猴。
喜群栖,由10几只或20-30只组成,大群可达百余只。是杂食性动物,但以植物为主,以野果、植物嫩叶、昆虫为主食。分布于海拔800-2400米的群山峻岭之中,大约有1000余只。[1]
形态特征
峨眉藏酋猴是猕猴属动物中体重最大的,成年雄猴平均18.3千克,最大21.5千克;雌猴平均12.8千克,最大15千克。四肢等长,尾短于后脚,长约9厘米;雄兽的阴茎龟头短而且呈圆锥状。耳朵小,有颊囊,成年猴两颊和颏下有一圈须状髭毛;颜面初生时肉色,幼年时白色,成年时鲜红,尤以眼圈最红;头部毛色深棕,背毛棕褐色或黑褐色,腹毛淡黄色,雌猴的毛色浅于雄猴。有一对大的犬齿,雄猴的脸部为肉色,眼围为白色,眉脊有黑色硬毛;雌猴的毛色浅于雄猴,脸部带有红色,眼围为粉红色。全身披着疏而长的毛发,背部色泽较深,腹部颜色较浅,头顶常有旋状项毛。
颜面随年龄不同而异色,性成熟时呈鲜红色,进入老年时变为紫色、肉色、黑色。雄猴头部深棕色,背为棕褐色,靠近尾基黑色;腹面及四胶内侧淡黄色,四肢外侧及手、脚的背面棕色。幼体毛色浅褐。
栖息环境
主要生活在高山深谷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或稀树多岩的地方。栖息场所固定,晚间多住岩洞或岩崖,有时也上树过夜。峨眉山是中国最大的野生自然生态猴区,峨眉藏酋猴分布于海拔800-2400米的群山峻岭之中,大约有1000余只。在峨眉山中山区,气候温和、花草繁茂,而且茂林修竹,又有流泉飞瀑,是猴群理想的栖息地。
峨眉藏酋猴通常出没在峨眉山的洗象池、遇仙寺、仙峰寺、茶棚子、洪椿坪、牛心岭一带大约面积为50多平方公里的深涧密林中。登峨眉山,从山麓到山顶共有60公里的石级山径,而最为曲折难行的路段就是从大坪寺到海拔1800米的九老洞,称为九十九道拐,这里也是“峨眉猴”聚集的主要地点。
生活习性
迁移
藏酋猴在四川峨眉山的亚种,被称为“峨眉猴”。这猴不惧怕人类,能与游人和平相处。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峨眉猴”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而且随着峨眉山旅游公路和客运架空索道的开通,有的群体开始了“历史性”的大举迁移,扩大领地达60多平方公里,有的甚至活动在海拔较高的主峰“金顶”一带。游客在山上投宿,如果防范不严,没有注意关严窗户,有时房间里就会突然出现许多 “不速之客”,它们聚集在床上、板凳上、桌子上、地板上,翻箱倒柜,闹个不停。
藏酋猴大举迁移的原因据有关人士分析可能有以下方面。其一,峨眉山对外开放以后,进山的游客越来越多,“峨眉猴”也逐渐吃惯了“嗟来食”,养成了懒惰的习惯,再也不愿意费力寻找野食充饥。过去由于交通原因,游人均为徒步游山,它们就聚集在半山腰游客登山必经的路上等候,以游客的“赏赐”为生。游客大多坐汽车转缆车直上“金顶”,使藏酋猴聚集地的游人骤减,使沿途乞食喜凑热闹的“猴儿们”也感到了生存威胁,便随之改变了栖息地点,向山顶一带迁移;其二,徒步上山的游人,主要是一些来朝山拜佛的香客和居士,他们所带食物“猴粮”多为粗食,而坐车上山的游人则以度假或旅游的人士居多,他们携带的“猴粮”不仅种类较多,而且也比较高级,整日索食的藏酋猴吃惯了“美味佳肴”,口味也在日渐提高,使得它们哪里有好吃的就往哪里跑;其三,藏酋猴内部的 “领地”之争也不断发生,各个群体“部落”之间时常因为争斗、争食、争好食而引起的战事不断,结果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落荒者只得另辟领地。
对于峨眉山的藏酋猴扩充领地,人们的看法不一。有的动物专家认为,根本就不宜向野生的藏酋猴人为投放食物,而应该帮助它们“自食其力”,从而减少它们对于人类依赖的“勇气”与“信心”,否则照此下去,天长日久,野生藏酋猴的消化功能势必受到严重的影响,其自然的性情和生活习性也会随之“恶变”,抵抗力会减弱,也极不利其繁衍生息。但热衷于开发旅游业的人士大多认为,四方香客,八方游人都万分“钟情”于峨眉山的“灵猴”,愿意“孝敬”“猴居士”,将此作为游山的一大乐趣。藏酋猴将活动区域扩大,可以使更多的游人感受这种“人猴相亲”的欢乐场面,实在没有必要去改变。不过,也有人以群体繁殖过快,有些“流氓猴”的恶作剧使游人受到受害等为由,捕捉了很多藏酋猴在山下进行人工饲养,即保护了猴群,也为游人提供逗乐、照相等服务,同时也能取得一些收入。
习性
喜群栖,由10几只或20-30只组成,大群可达百余只。每群有1-3只成年雄猴为首领,遇敌时首领在队尾护卫。喜在地面活动,在崖壁缝隙、陡崖或大树上过夜。峨眉山有近2000年的佛教历史,寺庙曾多达100余座,不仅是僧人的居所,一些峨眉猴也常居于庙堂之上,当然更多的猴子是隐藏于山林之中。正因此,峨眉猴挺有灵性,学会了与人和睦相处,对人彬彬有礼、温顺可爱,还会象僧人一样盘腿打坐。当然有时也会野性大发,既具有灵性,也免不了顽性。
峨眉猴的灵性还体现在猴子之间的相互关心。据说,冬季是母猴怀孕的季节,需要大量的食物,这时猴王会带领其他猴子频繁出来活动,向游人觅食,以满足怀孕母猴的需求。母猴在生下小猴后,会整天把婴猴吊挂在自己的肚皮上,即使是生病死了,仍会紧紧搂着不放,也会如人类一样悲伤、难过。
食性
峨眉猴是杂食性动物,但以植物为主,以野果、植物嫩叶、昆虫为主食,未见它们捕食鸟类。有些猴子还常常溜进寺庙偷吃供果,僧人慈悲为怀,对这种小偷小摸行为,总是视而不见,只管专注打坐念经。峨眉猴不少是大胖猴,这显然是一些游客喜欢用营养丰富的食物喂猴子的结果。所以许多猴子已患上“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
繁殖方式
藏酋猴性成熟期雌性略早于雄性,4-5岁时发情,一年中都可见到有交配现象,但其高潮期多在10-12月。孕期约5个月,次年3-5月产仔,一般每胎产1仔,偶产 2 仔。哺乳期为 4-5个月。
亚种分化
峨眉藏酋猴也称四川藏酋猴,是藏酋猴的指名亚种。
种群现状
峨眉藏酋猴是中国特有种,由于人类的盲目开垦导致阔叶林遭到破坏,使藏酋猴的生存区域日渐狭窄,据调查统计,相对集中的一共有6个群落,数量约有1000余只。峨嵋山管委会在洪椿坪下、清音阁上的“一线天”附近,建成了一个集科学研究、自然生态观光、人猴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野生猴区―――猴山。景区范围约10万平方米,在茂密的树丛中,建有400多米长的栈道,以及若干廊桥、索桥和观景亭台。数十只猴子出没其间,或互相追逐,或拦路向游客索取食物。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中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四川,峨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