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宣和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宣和乡是闽西客家地区连城县下辖的一个乡镇,位于福建省连城县西部,东邻文亨镇林坊乡,南接朋口镇,西靠长汀县境,北依罗坊乡。宣和,宋时叫河源,属汀洲河源上里,清代改叫宣河里,1943年为长汀第九区宣河联保,1945年把“宣河”改为“宣和”。建国后,宣和乡为长汀县第十五区,1953年改为宣和区。1956年3月划入连城县,并入朋口区,1962年成立宣和公社,1984年改为宣和乡至今。2017年,宣和乡行政区域面积10080公顷,常住人口10014人。[1]

中文名: 宣和乡

外文名: XuanHe Township

别 名: 河源

行政区类别: 乡

所属地区: 连城县

地理位置: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西部

面 积: 10080 公顷

下辖地区: 辖培田、中曹、科南、黄沙…等13个村委会

政府驻地: 宣和乡中曹村

电话区号: 0597

邮政区码: 366213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10014人(2017年)

著名景点:培田古民居建筑群,神剑峡瀑布

机 场: 龙岩市连城冠豸山机场

火车站: 连城县冠豸山火车站

车牌代码: 闽F

地理概况

宣和乡位于福建省连城县西部,东邻文亨镇与林坊乡,南接朋口镇,西靠长汀县南山镇,北依罗坊乡。2010年时,平均每平方千米145人。自然村56个,划分为13个村委会。

乡政府驻地中曹村,距连城县城16.15公里,距冠豸山机场14.5公里,距赣龙铁路冠豸山火车站9.5公里(直线距离),有县道X661公路、培田旅游专线与国道G319(厦成线)交汇。宣和三面环山,中间峡平原,森林茂盛。河源溪是全乡10条溪河的汇流,并串穿全乡9个村。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9℃,年平均降雨量1823毫米,年无霜期275天。

历史沿革

宋代,宣和是长汀县古田乡的河源上里,清代改叫宣河里,1943年为长汀第九区宣河联保,1945年把“宣河”乡改为“宣和”乡。建国后,宣和乡为长汀县第十五区,1953年改为宣和区。1956年3月划入连城县,并入朋口区,1962年成立宣和公社,1984年改为宣和乡至今。

历史名人

宣和乡人才辈出。较知名者有宋代礼部侍郎傅正先、中宪大夫曹远生;清代武进士吴拔祯(光绪帝之侍卫);民国初期有吴建德留日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积极讨袁反帝;后有吴旭初、吴树均、吴乃青(吴建新)与周总理一道留法勤工俭学,谋求富国强帮之路。解放战争时期,宣和还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闽西义勇军独立第七团,由曹晖任团长,为解放永安、连城作出了贡献。已经查明认定的烈士有吴日新、曹进古等32人。

旅游名镇

概述

宣和拥有承载历史,承载着客家文化深厚底蕴培田古民居,让人震撼,令人神往的旅游景点。

培田古民居建筑群

培田古村落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福建省闽西山区连城县宣和乡境内。至今仍保存着(全国)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其精致的建筑;精湛的工艺;浓郁的客家人文气息……堪与永定土楼、梅州围龙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筑文化的经典之作,人称“福建民居第一村”、“中国南方庄园”,有“民间故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中国十大最美村镇之一”之美誉。2005年11月12日,在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中,培田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称号。

培田古村,被誉为“福建省民居第一村”。因为培田的祖先给这个面积仅13.4平方公里、住户300多家,村民仅1000多人的小小村落留下一笔巨大的遗产:培田村保存着30幢大宅、21座祠堂、6处书院、1条千米古街、2座跨街牌坊、4处庵庙道观,总面积达到7万平方米。全村建筑的博大、保护的完好、珍藏品的多、文化底蕴之深,为外界所叹服。

神剑峡瀑布

神剑峡位于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西麓的宣和乡境内,因峡谷峭壁悬崖上插有一柄能摇动却难以拔出的神奇古剑而得名。是梅花山十八峒之一,旧属汀州府管辖,有两条汀连古驿道穿过神剑峡。它地处中亚热带丘陵地貌区,光热充足,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野味十足的天然氧吧和旅游休闲的洞天福地。

神剑峡的溪涧中,有十多挂瀑布,自上而下形成了密集的瀑布群。瀑布常年奔泻,水花飞溅,瀑底则是清丽的水潭,潭边有农家水车、可爱的山花芷兰和茂密的原始森林,还有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留下的古战壕、暗堡。神剑峡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生长着红豆杉、水杉、香樟、楠木等珍稀树木,还有猕猴桃、香菇、木耳、灵芝等奇珍异果,飞翔奔跑着飞狸、雉鸡、穿山甲、野兔、山獐……漫游其间,可品尝观瀑揽胜,游泳戏浪,登山探险寻宝等山情野趣;可提供摘菜,植树,种花,采果等多种实践机会,领略渔猎烧烤、犁耙耕种等农夫情调;还可探寻神出鬼没的幽林古道,“瑞金红都第一屏障”、“长征始发地”的遗址秘境,追忆远去的烽火岁月,缅怀革命先烈…

客家文化

概述

宣和不仅拥有承载历史,承载着客家文化深厚底蕴培田古民居,而且有着许多富有客家文化特色的民俗活动。

民俗文化

进公太、夜晚游花灯也是宣和特色之一,由“河源十三坊”组成,每个姓氏13年轮1回,入(迎)公太对于宣和人来说是个盛大的日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王审知(闽王).夜晚游花灯不但样式多而且又长。

美食文化

宣和米冻为宣和人民逢年过节必备美食。

经济概况

农业

宣和乡土地肥沃,气侯温和,雨量充沛,发展种植业、畜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农业以种植茶叶、水稻、烤烟、薯类为主,其中茶叶、烤烟为宣和的特色产业,宣和绿茶在闽西享有一定的声誉,所产烟叶产量高,质量优,全乡种植面积均在2900余亩,烤烟生产已成为宣和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除此以外,宣和的淮山及群众养殖的河源鸡、福建黄兔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2005年全乡种植淮山1000亩,河源鸡存栏5万多只,出栏1万只,黄兔存栏3万只,出栏4万只。除了种养业以处,当地群众主要以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升星等几个村的群众自发发展鞋垫等手工业加工,2005年全乡生产鞋垫700余万双。产品畅销三明、漳州、厦门等地,是该乡的重要特产。我乡生产的鞋垫 畅销三明、漳州、厦门等地,鞋垫加工成为宣和的一大特色产业。

宣和成为鱼米之乡。物产除木材、松脂、土纸外,有烤烟、席草、青果、大豆、香菇等,宣和米冻,米粉和茶叶尤其著名,以其色、香、味俱全而遐迩皆知。

上曹村位于宣和乡中部,分为石头段,中兴段,甘贝,全村以中烟,水稻,养殖为主.该乡经济发展坚持以种植业为主体,养殖业和加工业为两翼,利用山地优势,实施山地综合开发。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建成了3550亩柑桔基地,4000亩油柰基地及万亩竹林基地。乡镇企业发展迅速,骨干企业有乡茶场、林场、电管站、纸厂等。茶场现有茶园120亩、油柰50亩、柑桔20亩、板栗20亩及大柿、梨等杂果几十亩。林场现有山林面积7000多亩,种有杉木、毛竹、松木、泡桐、山苍等树,年间伐松杉木材可达200多立方米。

工业

2001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8619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500万元,农业总产值5119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4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466元,乡财政收入156万元,粮食总产7180吨。

基础设施

教育

文化教育及各项事业稳步发展。1951年,全乡仅8所全日制小学。1993年,全乡11所完小全部新建了规模化教学大楼,并配齐了附设设施;连城县宣和中学新建了教学楼、试验楼、综合楼、教工和学生宿舍楼,有14个教学班。1992年全乡中、小学通过省、地县“六项督导”和“实验教学”验收,均达优级水平。全乡有1座电影院及2所录像厅,还有2个村办汉剧团和1个木偶剧团。水电设施配套完整,高压电网与闽东电网并网,输电正常。通讯设施先进,装1400门程控电话可与世界各地随时联系。

交通

宣和乡境内主干路为x661县道,北面通往罗坊乡和林坊乡。2013年从朋口镇文坊村直达培田古村落的旅游专线竣工正式通车,这标志着在宣和乡赶集日等特殊日子时旅游车无法开进来的局面得到缓解,使得宣和交通更为便利。

电力设施

宣和电管站对芦地、金鸡、培田3个装机容量125千瓦的电站进行联网发电,年发电量130万千瓦小时左右,年产值17万元,上交财政5万元。2013年11月14日,国网福建连城供电公司35千伏宣和变1号主变38A1刀闸合闸成功,标志着该公司35千伏宣和变电站顺利投运。该变电站的投入,结束了连城县宣和乡长期没有变电站的历史。宣和乡由于没有变电站,从110千伏朋口变接入10千伏主线路。由于线路过长,供电质量无法保证,供电可靠率低,严重影响了宣和乡的旅游经济发展。该变电站的投入运行使这种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变。“35千伏宣和变从2013年的3月份开始建设,今天终于建成投运,对我们宣和培田古民居等旅游开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宣和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将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障。”该公司生技部主任黄盛斌介绍道。据了解,宣和35千伏输变电工程总投资1300多万元,新建35千伏线路11.24公里,变电站主变容量6300千伏安,投运后可完全满足宣和乡用电负荷增长的需要,大幅度减少线路损耗,同时优化了我县的电网结构,大大提高了该区域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连城县共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6座,35千伏变电站9座,从源头上优化了电网结构,进一步提高了电网供电的安全可靠性。

资源

农业资源

宣和乡境内北部和西部属山区,尤其西北部的前进村一带,山壑纵横,溪涧交错,其中田源是贯穿宣和境内的河源溪主要发源点;东南部从培田以下至洋背沿河源溪两岸为河谷盆地、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产,年可二熟。新中国成立后,修建大小水坝数十处,水渠2条,长达10余里;兴建大小水电站10多座,加上纵横交错的溪流,宣和成为鱼米之乡,主要物产有木材、松脂、土纸、烤烟、席草、青果、大豆、香菇等,宣和米冻和茶叶尤其著名,科南村茶场为全乡最大茶场,以其色、香、味俱全而遐迩皆知。

矿产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稀土、大理石、硅石等。

视频

宣和乡:历史与客家文化的载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