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与黄鹤楼相望(陈响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烟雨丹霞》是中国当代作家江继祥的散文。
作品欣赏
烟雨丹霞
那年,一个晴朗的秋日,唐朝大诗人崔颢登临黄鹤楼,面对波涛膨湃的长江,遥望对面的龟山汉阳,晴空万里的汉阳江畔树木郁郁葱葱,好像近在眼前历历在目,于是,如泉的诗意涌上心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千百年流传的佳句诗篇,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从诗面理解,我们仿佛看到,站在黄鹤楼上的崔颢,此时象是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可以说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此诗作具有的浓郁民歌风味,语如联珠,自然天成,文采飞扬。诗人将思念亲人的狭义乡愁与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有机结合,真可谓是景到、言到、情到。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有文无行”的崔颢,无论如何不会想到几百年以后,汉江的江畔会因为他的诗句又建造了一座黄鹤楼的姊妹楼“晴川阁”。
后来,与黄鹤楼相关的古诗文不断涌现。在众多的唐代诗人中,和荆山楚地结下不解之缘的应首推唐代诗坛巨星、号称“诗仙”的李白。李白青少年时代在江汉、云梦泽一带漫游十多年,他曾自称“少长江汉”。又说:“我本楚狂人。”荆山楚水曾造就过战国屈原这样伟大的诗人,李白成长也离不开壮丽的楚地山水对他的哺育和陶冶。据统计,李白的诗集中共收诗歌1000余首,而有关黄鹤楼、江夏、汉阳的诗共有50多首,武昌蛇山留下了许多李白的传说和遗址,有搁笔亭、太白亭、李白读书处等。他写的许多诗歌名句流传至今,如他创作的“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令古今中外的文人所折服。他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更是名扬天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公元727年,也就是唐玄宗开元十五年的时候,李白东游归来,行至湖北安陆。在寓居安陆白兆山期间,他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诗友相会,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的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也就是今天的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于今的武昌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就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我在电脑上写这篇读诗随笔的时候,正值2021年的暮春初夏,刚刚经历疫情一周年的武汉,黄鹤楼周边,绿树葱浓,花开正艳,我能想象到这首诗的写作意境。如果此刻我要写一首诗向友人表达此刻此景的心情,也一定会欢畅淋漓。
可以想象,开元盛世,繁荣似锦。此时此刻,送别友人,又恰缝烟花三月,春意兴浓,从黄鹤楼顺江而下,沿途一定是风景如画。李白又是位极度浪漫、游览广泛之人,所以他在作这首诗的时候,心情完全是在一种浓郁的畅想和抒情的放松,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他为孟浩然这趟旅行而快乐,为他的去向而向往。一边送别,一边心情飞翔,胸中的诗意随浩浩的江水春风荡漾。于是,李白一挥而就,以绚丽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图。短短的二十八个字符,飘逸灵动,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令人神往。
后来,被称为苦吟的唐朝诗人贾岛也在黄鹤楼前留下了这样的诗句:
高槛危檐势若飞, 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 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 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 空使含情对落晖!
贾岛用他那炼意、炼句、炼字的笔法,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黄鹤楼的壮美图。他说,黄鹤楼附近的青山万古不变、依然如旧,然而黄鹤楼中的黄鹤又在哪一年飞去、至今不返呢?江岸旁隐隐映现出西洲的轮廓,江岸上汉阳城在树丛中微露。大江的南头水气缠绕,江旁树木依稀可见。描写了黄鹤楼优美的地理环境,写得气象雄浑,仪态万千。
作者简介
江继祥,笔名大江东去、江影沉香、江晚莫愁;网络诗人,发表诗歌七百多首,擅长写旧体诗;业余作家,发表散文、短篇小说等四十余篇,有一部长篇小说发表;高级工程师,在国家和省级期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
参考资料
- ↑ [中国作家网 (chinawriter.com.cn)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