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县博物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容县博物馆位于容县容城镇东外街37号,容县博物馆真武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明珠,其独特的木构建筑被我国着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称为“天南杰构”,容县博物馆则是自治区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容县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文物资源丰富。全县发现汉代冶铜遗址1处,唐代城墙1处,宋代窑址5处,明清近代古建筑26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12个点,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8个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有新石器时代至民国各个朝代珍贵馆藏文物6659件,包括国家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36件,三级文物[1]258件。
发展历史
容县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文物资源丰富。全县发现汉代冶铜遗址1处,唐代城墙1处,宋代窑址5处,明清近代古建筑26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12个点,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8个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有新石器时代至民国各个朝代珍贵馆藏文物6659件,包括国家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36件,三级文物258件。文物数量之多,价值之高,均居自治区各县之首,是广西的文物大县。文物精品多次在县、市、区博物馆及法国“中国文化年”中展出,获得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科学规划 多方投入
为使县内众多历史文物更好地服务当代,惠及后人,容县把文物保护纳入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1995年,容县在城市改建中,某企业拟在城西路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城关窑址建设一个电镀厂,因涉及区保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容县政府多次与有关部门研究,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大局出发,决定让该企业另外择地建厂,并投入2.5万元资金用铁栏栅将城关窑址保护起来。2004年11月,容县政府根据新的建设环境重新划定国保单位经略台真武阁、容县11处近代建筑、城关窑址、西山冶铜遗址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作出在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危及文物安全的设施,不得修建与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不协调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规定,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保护。
容县十分注重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一直把文物经费全部纳入县财政预算。从1979年成立县文物管理所时全县全年文物经费0.71万元,至2009年增加到46.5万元,30年间增加了65倍。容县每年还从城市建设维护费中划拨5万元作为文物维护经费,真武阁公园开辟为旅游景区后,则从经略台真武阁每年门票收入中提取5%作为维修文物专项费用。此外,县政府还为收购文物拨出专项经费,使得该县馆藏文物达到6659件。1995年至2009年的14年间,该县在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支持下,筹集资金158万元,先后维修了经略台真武阁、唐面面亭、明灵钟亭、清和民国的游廊,县保单位黄绍竑故居,修建了真武阁碑廊和文化橱窗、文物库房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重放异彩。
依法保护 规范管理
容县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全部建立健全了文物保护单位档案,划定了保护范围,设立了保护标志,树立了保护区界桩,明确了保护责任,确保全县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根据文物普查登记结果,还将原来未定为保护对象的一批文物点定为保护对象实施保护。
馆舍介绍
容县博物馆是一座以古建筑文物为主,兼备园林风光的园囿式博物馆,占地18,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80平方米。南临绣江,遥对都峤山,环境幽美。园内气势雄峻,高出河岸20米的经略台真武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围有创建于唐代的面面亭和钟亭,还有明、清时代的游廊、碑栏以及民国时的凉亭等附属建筑。经略台相传为唐代着名诗人元结任容筅经略使时所建而得名。
馆藏文物
馆内有藏品5357件,以地方历史文物为主,其中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大石铲和成批出土的滑石网坠。有战国时代的铜斧、铜凿和颇具特色的南方少数民族乐器羊角钮铜编钟。有秦代半两钱和汉至南北朝的铜鼓。有唐宋时代的各式铜镜、石砚和陶瓷器。有明清以来的铜器、瓷器[2]、玉器、以及其他工艺美术的传世品等。此外,还收藏了一批有价值的地方文献,仅族谱就有200余种400余册,还有王贵德、王维新、苏五常、封祝唐、徐松石等地方文化名人着述,以及王素、康有为、徐悲鸿、陈树勋等清和民国年间书画名家的书画真迹。
视频
容县博物馆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文物的级别是怎么定出来的? ,搜狐,2017-12-15
- ↑ 中国瓷器的种类及分类 ,搜狐,2017-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