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参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寄参寥 |
作品名称:寄参寥 创作年代:北宋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陈师道 |
寄参寥是北宋官员、诗人陈师道的一首作品。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1]
正文
平生西方愿,摆落区中缘。 惟于世外人,相从可忘年。 道人赞公徒,相识几生前。 早作步兵语,晚参云门禅。 舍策孤山下,一室颇萧然。 林昏出幽磬,竹杪横疏烟。 昨日寄书至,坐想参寥泉。 此泉如此公,遇物作清妍。 一别今几时,绿首成白颠。 子亦怜我老,我岂要子怜。 会逢万里风,一系五湖船。 酌我岩下水,咽子山中篇。[2]
作者生平
16岁时从师曾巩。当时朝廷用王安石经义之学以取士,陈师道不以为然,不去应试。
元丰四年(1081),曾巩奉命修本朝史,荐陈师道为属员,因其布衣而未果。太学博士正录荐师道为学录,他推辞不就。当时的执政大臣章□曾托秦观致意,让陈师道往见,准备加以荐举,他却回答:士不传贽为臣,则不见于王公(《与少游书》),拒不谒见。
元□二年(1087),当时任翰林学士的苏轼与傅尧俞、孙觉等推荐他任徐州州学教授。四年,苏轼出任杭州太守,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陈师道到南京送行,以擅离职守,被劾去职。不久复职,调颍州教授。当时苏轼任颍州太守,希望收他为弟子。陈师道以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婉言推辞。但苏轼不以为忤,仍然对他加以指导。
绍圣元年(1094),他被朝廷目为苏轼余党,罢职回家。他家境贫寒,但仍专力写作,欲以诗文传于后世。
元符三年(1100),任秘书省正字。次年病逝。
陈师道的文学成就主要在诗歌创作上。他自己说:于诗初无诗法,后见黄庭坚诗,爱不释手,把自己过去的诗稿一起烧掉,从黄学习,两人互相推重。江西诗派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列为三宗,其实陈师道只是在一段时期内学习过黄庭坚的诗风,其后就发现黄庭坚过于出奇,不如杜之遇物而奇也(《后山诗话》),因而致力于学杜。对于他学杜甫所达到的境界,黄庭坚也表示钦佩,曾对王云说,陈师道其作文深知古人之关键,其作诗深得老杜之句法,今之诗人不能当也(王云《题后山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