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寄德聪师」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释智圆画像.jpg|230px|缩略图|右|<big>释智圆(画像)</big> [https://image.gushimi.org/file/8d836883426afbfdc02bb9cfd93ce67c.jpg 原图链接]…”)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释智圆画像.jpg|230px| 缩略图|右|<big> 释智圆(画像)</big>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https://image.gushimi.org/file/8d836883426afbfdc02bb9cfd93ce67c.jpg 原图链接]
+
|-
[https://www.gushimi.org/list/0-58581 来自  古诗大全 的图片]]]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124/bc4288b68d3a4bd7b7ac586b6bdf9c3f.jpeg width="30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368741883_100030261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寄德聪师'''》是[[北 ]][[诗 ]] 释智圆的作品之一。 其诗风幽远清寒。
+
 《'''寄德聪师'''》是宋 初僧 人释智圆的作品之一。释智圆 (九七六-一〇二二),字无外 自号中庸子 钱塘(今[[ 浙江]] 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 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 居杭州孤山玛瑙院 与处士[[ 林逋]] 为友(《咸淳临安志》卷七〇)。真宗乾兴元年卒 年四十七。谥号法慧(《武林高 事略》)。有杂著《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智圆 ,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
 
 
释智圆 站在僧人的角度创作了许多吟咏历史的诗歌 这些诗议论精警独特、观点新颖深刻 而且很注意用[[ 儒家]] 忠孝仁义的 念评说历史人物的千秋功过
 
 
 
他的咏史诗、说理诗以及评论诗等 不仅丰富了僧诗和宋初[[ 诗歌]] 的表现内容 而且在 僧诗 史上和宋初诗坛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center>寄德聪师</center>
 
<center>寄德聪师</center>
行 20: 行 18:
 
|[北宋]释智圆}}
 
|[北宋]释智圆}}
  
== 作者介绍==
+
== 出家学儒==
  
  智圆 (976年~1022年) 字无外,自号中庸 子, 或称潜夫 姓徐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宋初天台 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 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 后人因称 为“孤山法师”。释 智圆 虽为 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 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说
+
 智圆 从小身体不好 其父将8岁的儿 寄放于寺院 一则养病一则念书 并不准备让智圆出 家, 而是期望儿子将来能求取功名 耀族 。而 当智圆十三岁时某一秋天夜晚,正巧睡在俗家,且做了一个印象深刻的梦,智圆将此梦告诉父亲 ,其 父承认 智圆 有缘 决定让他正式出 家。
  
 智圆 天资聪敏,少善诗律,"十五微知骚雅,好为唐[[律诗]]<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cca59d0100nic9.html 唐之律诗],新浪博客,2010-10-22</ref> "(卷一十九《 庸子传》),直至晚年仍然保持旺盛 创作热情,"门径任苔荒,长年寝 床。病中消白日 诗里发清狂 窗暗云遮月,林明叶坠霜。百年能几日,两鬓已苍苍。"(卷四十七《自嘲》) 智圆 一生作诗甚夥,至今保存在《闲居编》中 诗歌尚有400首之多 这些诗作真实地纪录了 智圆 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 为后人了解宋代僧人的[[生活]]与[[思想]]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
  另一种说法是在 智圆 自己心 中的 感觉是他从小异于 般儿童 所以父母让他出家 。智圆 从少接受传统 儒家教育 。智圆 之父 希望儿子“友儒读书为本,干禄于明朝 以光我族”
  
== 词背景==
+
智圆从小友儒读书,志慕儒学,十五岁时就对《 经》、《[[楚辞]]》略有了解,二十一岁时还打算深入学习儒学,拜师为文。智圆学习儒学非常勤奋,“杀青磨铅,不舍昼夜”;同时,他也表现出训世的勇气与信心,“鸣唱文教,金口木舌,大训乎衰世”。成年后的智圆之所以强调儒释调和、振兴儒学,与其年少时期所接受的儒家教育当有密切关系。智圆少善诗律。“十五微知骚雅,好为唐律诗<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203/22/55944577_960571092.shtml 最受热评的八首唐代律诗],个人图书馆,2021-02-03</ref>”,智圆在诗歌方面取得的成就,与其年少时在诗歌创作方面下过一番功夫,也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宋初帝王以五代尚武亡国为借鉴,大兴右文政策,具体到佛教[[政策]]方面,也是一反前代灭佛的举动,而推行保护措施,"宋初诸帝在尊孔崇儒的同时,对佛、道二教也持尊奉的态度,有倡导儒、佛、道融合之文化趋向"。学术界有关宋初佛教政策的论述很多。
+
==斩露头角==
  
 智圆 所生活 的时 代正是宋初 他深刻感受到 [[朝廷]]的美意 对统治者采取扶持和保护 教的措施表示了支持和赞许 他在《翻经通纪序》一文中说:
+
 智圆 虽然八岁出家,但其真正自觉开始学习佛法 的时 间当为二十一岁。记载智圆二十一岁师从源清法师学天台 观于奉先。由于智圆学习非常用功,再加上年少多病,至二十一岁时 因身体疾病对其学习带来 一定阻碍,既而开 始反省,认为自己身为佛家弟子应以学佛为先 此后智 圆才真正地开始用心研习 学经典
  
  浮图之教流 华夏者, 权与于[[ 东汉]] 乎。翻传流衍者无代无之。洎乎李[[唐宪宗]]以降 其务寝者凡一百七十龄,故五代之间,绝闻传译。逮乎我大宋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钦承 扶起坠风 由是象胥之 重光 能仁之 益振 阐扬之利 盖不可得而思议焉 有以见汉明丕显之功 不独美于前世者也 分为两卷,号曰 翻经通纪 。始炎汉,终我朝。俾学佛者览之,既知大觉之宗有自来矣,抑又见太宗之于我教也有继绝存亡之道与。(卷十) 在文中,智圆对[[宋太宗]]设立[[译经院]]表示认同,并赞许这一举措对佛教有"继绝存亡"之功
+
  智圆虽以弘扬佛法为其主要事业,但由 于其 早年对[[ 儒家]] 经典寄有深厚的兴趣 因而 “于讲 经外 好读周、孔、杨、孟书 往往 为古文 以宗其 道, 又爱吟五七言诗 以乐其性情......”  智圆“予多抱疾 尝自称病夫 病夫传 》。
  
==创作思想==
+
虽赢耗癯疾,而不倦讲道以诲人,三藏典诰,洎周、孔、苟、 孟、扬雄、王通之书,往往行披坐拥”。由于博览群书,智圆对《[[周易]]》、《[[春秋]]》<ref>[https://www.sohu.com/a/358815937_120085049 孔子的《春秋》,到底讲了什么?],搜狐,2019-12-06</ref>、《尚书》、《[[诗经]]》、《[[论语]]》皆有所得,也因为心有所得,所以更勇于为学,智圆研习儒学,撰写古文,在当时颇负名望,并得到了“知古人道,有古人文”的美称。
  
提出“文道合一”、“文以致用”的古文理论
+
==卜居孤山==
  
  智圆 非常推崇[[ 白居易]] ;推尊唐代古文运动<ref>[https://www.sohu.com/a/219349449_103932 轰轰烈烈的 唐宋古文运动 ”是 怎么回事 ] 搜狐,2018-01-27</ref>的领袖[[韩愈]];并积极撰写古文与教授古文
+
  大中祥符九年(1016), 智圆 四十一岁卜居[[ 西湖]] 孤山,后人因称其为 孤山法师 ,与林逋为邻友,交往甚密。智圆于大中祥符九年,也就 他四十一岁时 开始居住在西湖孤山
  
在宋初多样化的文化发展中,智圆表现出了对学术的严肃性的[[尊重]]、天台立场的坚定性以及超脱凡俗的佛教教义追求和悲天悯人的现实关怀,这些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
==淡泊无执==
  
 智圆 作为一名对 所处时代儒佛思想进行深入思考的僧 人, 根据佛教的中道思想,主张用佛家思想来修身养性;用[[道家]]思想养生益 ;用儒家思想平乱治世;提出 处理不同文化的冲突时运用中庸思想的观点。这些都 是他 人智 慧的彰显 同时也是中华[[ 化]]兼容并蓄、和谐共荣思想的体现
+
 智圆 “尝患脾病,语久食饱,辄气喘汗流,耳鸣目眩,不堪 苦也” ,虽“每精别方书,调品药石,以自医病” ,然终以斯 斯疾而逝 享年四十有七。 天禧三年春,也就 其去世前三年,就立有《遗嘱》, 向门人交代好了个 的后事以及寺院之处置与未来。 圆在临终前两个月 由弟子云卿笔记《生死无好恶论》一 文。
  
 
==视频==
 
==视频==
 
===<center> 寄德聪师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寄德聪师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宋朝 ,为何会成为历史 ,第一个被外族干掉的王朝?</center>
+
<center>30分钟了解 宋朝 (北宋篇)【闲聊宋朝·总括( )】</center>
<center>{{#iDisplay:n314147imrf|560|390|qq}}</center>
+
<center>{{#iDisplay:d3255o48owq|560|390|qq}}</center>
  
<center> 王立群讲座:从宋太祖到宋太宗</center>
+
<center>018中国历史---诗经与楚辞</center>
<center>{{#iDisplay:d0334dqsqjz|560|390|qq}}</center>
+
<center>{{#iDisplay:y3101tzbx81|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於 2022年7月23日 (六) 21:39 的最新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寄德聰師》是宋初僧人釋智圓的作品之一。釋智圓(九七六-一〇二二),字無外,自號中庸子,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歲,受具於龍興寺。二十一歲,傳天台三觀於源清法師(吳遵路《閒居編序》)。居杭州孤山瑪瑙院,與處士林逋為友(《咸淳臨安志》卷七〇)。真宗乾興元年卒,年四十七。諡號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雜著《閒居編》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於世。智圓詩,存於《閒居編》卷三七至五一。《閒居編》無單本傳世,惟見《續藏經》。

寄德聰師

出家學儒

智圓從小身體不好,其父將8歲的兒子寄放於寺院,一則養病一則念書,並不準備讓智圓出家,而是期望兒子將來能求取功名,光宗耀族。而當智圓十三歲時某一秋天夜晚,正巧睡在俗家,且做了一個印象深刻的夢,智圓將此夢告訴父親,其父承認智圓與佛有緣,決定讓他正式出家。

另一種說法是在智圓自己心中的感覺是他從小異於一般兒童,所以父母讓他出家。智圓從少接受傳統的儒家教育。智圓之父 希望兒子「友儒讀書為本,干祿於明朝,以光我族」。

智圓從小友儒讀書,志慕儒學,十五歲時就對《詩經》、《楚辭》略有了解,二十一歲時還打算深入學習儒學,拜師為文。智圓學習儒學非常勤奮,「殺青磨鉛,不舍晝夜」;同時,他也表現出訓世的勇氣與信心,「鳴唱文教,金口木舌,大訓乎衰世」。成年後的智圓之所以強調儒釋調和、振興儒學,與其年少時期所接受的儒家教育當有密切關係。智圓少善詩律。「十五微知騷雅,好為唐律詩[1]」,智圓在詩歌方面取得的成就,與其年少時在詩歌創作方面下過一番功夫,也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斬露頭角

智圓雖然八歲出家,但其真正自覺開始學習佛法的時間當為二十一歲。記載智圓二十一歲師從源清法師學天台三觀於奉先。由於智圓學習非常用功,再加上年少多病,至二十一歲時,因身體疾病對其學習帶來了一定阻礙,既而開 始反省,認為自己身為佛家弟子應以學佛為先,此後智 圓才真正地開始用心研習佛學經典。

智圓雖以弘揚佛法為其主要事業,但由於其早年對儒家經典寄有深厚的興趣,因而 「於講佛經外,好讀周、孔、楊、孟書,往往學為古文,以宗其道,又愛吟五七言詩,以樂其性情......」 。智圓「予多抱疾,嘗自稱病夫。著《病夫傳》。

雖贏耗癯疾,而不倦講道以誨人,三藏典誥,洎周、孔、苟、 孟、揚雄、王通之書,往往行披坐擁」。由於博覽群書,智圓對《周易》、《春秋[2]、《尚書》、《詩經》、《論語》皆有所得,也因為心有所得,所以更勇於為學,智圓研習儒學,撰寫古文,在當時頗負名望,並得到了「知古人道,有古人文」的美稱。

卜居孤山

大中祥符九年(1016),智圓四十一歲卜居西湖孤山,後人因稱其為「孤山法師」,與林逋為鄰友,交往甚密。智圓於大中祥符九年,也就是他四十一歲時,開始居住在西湖孤山。

淡泊無執

智圓「嘗患脾病,語久食飽,輒氣喘汗流,耳鳴目眩,不堪其苦也」 ,雖「每精別方書,調品藥石,以自醫病」 ,然終以斯人斯疾而逝,享年四十有七。智圓在天禧三年春,也就是其去世前三年,就立有《遺囑》,他向門人交代好了個人的後事以及寺院之處置與未來。智圓在臨終前兩個月,由弟子云卿筆記《生死無好惡論》一文。

視頻

寄德聰師 相關視頻

30分鐘了解宋朝(北宋篇)【閒聊宋朝·總括(上)】
018中國歷史---詩經與楚辭

參考文獻

  1. 最受熱評的八首唐代律詩,個人圖書館,2021-02-03
  2. 孔子的《春秋》,到底講了什麼?,搜狐,2019-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