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富乐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富乐镇位于云南省罗平县最北端,东临富源县富村乡;南连罗平县老长乡;西至麒麟区东山镇;北与富源县竹园镇接壤。距县城97千米,总面积208平方千米,辖桃源、必米、法本、乐峰、天水、富乐、菜园、新沙河、鸡场、半坡、阿洪、红岩、河外12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全镇有耕地面积35304亩,其中水田577亩,人均耕地0.8亩,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226人。[1]

简介

人口情况:2006年年末,全镇总户数11557户,总人口48332人,其中农业人口45172人;少数民族7090人占总人口的15%。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彝族4590人,占64.8%;回族1980人,占27.8%。人口自然增长率9.5‰。

粮经作物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6865亩。总产1764万千克,比上年的1623.2万千克增140.8万千克,增8.6%;粮食平均亩产310千克。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有粮390千克。在粮食总产中,小麦101.6万千克,玉米1115.3万千克,稻谷129.5万千克,薯类(含魔芋)272.1万千克,其它杂粮145.5万千克。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8700亩,总产740万千克,其中:烤烟面积15368亩,产量209万千克;油菜籽面积21900亩,产量324.1万千克。[2]

经济收入

2006年全镇经济总收入17764万元,比上年的14377万元增23.55%;农民人均纯收入2389元,比上年增 23%,在经济总收入中,农业收入7471万元,林业收入38万元,畜牧业收入3618万元,工业收入1610万元,运输业收入436万元,商饮业收入 713万元,其它收入3878万元。

畜牧业生产:富乐镇以生猪、肉牛养殖为龙头的养殖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带动了全镇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通过示范带动,全镇规模化养猪、养鸡、养牛不断增多。年末,全镇生猪存栏23535头,大牲畜存栏7410头(匹);羊存栏5959只,家禽存栏27639只。年内肉猪出栏33227头,肉羊出栏3500只,肉牛出栏750头,家禽出栏65084只,肉类总产350万千克。畜牧业科技措施推广力度加大,全年饲料青储 5600吨,氨化2500吨,工业饲料推广560吨,天水肉牛养殖场的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带动了周边村子畜牧业的发展壮大,达到了发展一户带动一村,发展一村带动一片的效果。

林业生产:林业资源得到有效管护,乱砍滥伐行为得到打击,护林防火工作卓有成效,森林覆盖有所提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启动,加强对麻箐林场和土城林场的管理工作。2006年人工造林15.6万株,实施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6410亩;封山育林3884亩。[3]

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006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口恩公路全面完成了测设规划和评审工作。阿洪至河外公路,北斗至红岩公路路面改造等工程在积极筹措中。水利建设成效明显,2006年共完成管网建设7200米,建设小水窖892口,水池完工23个,修复水渠9100米,阿洪大沟,法本、合家山基本烟(农)田建设全面启动,工程进展顺利,将于2007年3月投入使用,解决了全镇8500亩的农田用水难问题。

乡镇企业:2006年,全镇企业总数321个,从业人员1400人,企业总产值11184万元,比上年的9851万元增11.9%;营业收入总额13370万元,比上年的11545万元增加15.8%,年净利润总额2050万元,比上年的1265万元增62%;实交税金149万元,比上年的140万元增3.5%。

固定资产、财税金融:2006年,全镇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50万元,全年财政总收入341.79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 176.12万元;财政总支出 523.28万元,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6125万元,全年累计发放贷款2432万元。

科技教育:科技兴农意识在群众中形成,学科技,用科技已深入人心,“两校进村”共举办各种科技活动培训班16期820人。农函大办班 4期22人。2006年富乐镇继续巩固“两基”教育成果,适龄儿童入学率99.5%,初中入学率达100%。基础设施建设有新改善,切实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巩固和充实教师队伍,大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加大对学校危房改造力度,投资60余万元兴建的富乐完小已投入使用,投资40余万元改扩建桃源完小,拟投资400余万元的河外希望小学,已经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积大地改善了全镇全镇的教育教学环境。全镇有普通中学两所,在校学生1928人,小学22所,教学点24个,在校学生6100人,全镇有中学教师117人,小学教师340人,其中代课教师101人。

文化卫生:各项体育活动正常开展,顺利承办了罗平县第三届老年人门球运动会。老年人活动场所进一步改善,投资2万余元建天水村委会老年人门球场一块。农村文化中心户,农村文艺演出队不断发展壮大,同时镇政府调出资金3000余元购买文化娱乐设施组织的“欢乐大家唱”,群众反响强烈,丰富了富乐居民的文化生活。全镇有文化中心一个,卫生院一个,病床27张,医务人员24人,村卫生所13个,医务人员35人。

广播电视电信:全镇广播电视电信覆盖率达97%,2006年在原有1900户有线电视用户的基础上新增200户达2100户。

扶贫工作:全年实施安居工程150户,发放救济大米39吨,救济款8000元,发放衣被185件套,救助特困人口1797人,解决大病医疗救助30人,救助资金达19500元,解决民房倒损15户15间,救助资金达23700元,决温饱人口300人,巩固低收入人口800人,落实帮扶资金达80余万元。

计划生育工作:全镇13个村(居)委会全面推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全年计划生育“三术”完成575例,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完成83例,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5‰以内,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检查率的达95%,农业人口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办证巩固率达100%。[4]

历史文化

浙溪书院

据罗平县志和地方碑文记载,富乐原本不是聚居村落,明朝中期仍只有散居游商不定期来此生活,有民居生活记载是外地游商到此发现有银矿(现在的铅锌矿)而云集于此(其代表者刘志远)形成小镇,其中以明未清初的镇远将军李定国号称带兵10万人(最少五万)到此开矿为鼎盛时期,富乐的历史已超400年,富乐原名卑逝厂,开矿后叫窝银厂,约民国初年定名为富乐;新中国成立后区划为罗平北区第五辖区;1952年为罗平第七辖区;1953年为县第六辖区;1958年改称富乐公社,<火箭公社>,至1963年更名为富乐区;1970年为富乐公社;1984年后又改名富乐区;1988年定名为富乐镇至今。富乐镇杂居着回、彝、白、傣、壮、布依等少数民族,各民族信仰各异,道、佛、伊斯兰、天主教四教合一。富乐人民多为外来移民,土著居民较少。富乐镇虽地处罗平边陲,堪称旱码头,其原有商业文化、手工业文化、饮食文化和民族文化成为罗平12个乡镇中较为繁荣和发达的一个文化古镇。文物古迹如下:

现幸存文物古迹

1710年建的财神庙(原称两广会馆);1737年建的“中天斗阁”;1685年建的浙溪书院;1888年建的乐峰天主教堂;1897年建的富乐清真寺;乾隆49年(1785年)建块泽大桥,均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珍贵文物有清代佛道供奉的青铜和合金铸的青铜佛像21人。竟内有1740年—1790年修建的“五尺古道”30余公里;有古街、老宅打破自然建筑的雄姿;有连绵10多公里的杜鹃花风景自然区——土城林场;有具备传奇色彩的天生桥和自然的“一里不同水”的供给;还有人们褒称的自然温泉——富乐鸳鸯池(热水塘)。此地非常特殊,从富乐有居住人口起,沐浴洗澡只分先后,不分男女老幼,一直延续至今,最特殊的是富乐洞经音乐,除纳西古乐外,在曲靖独树一帜。[5]

风景名胜

天生桥

富乐天生桥位于镇政府所在地正北约3.5公里的块泽河上游,该地河谷深邃,悬崖陡峭,水流湍急,鹰旋兽迹,一桥横卧东西,茶马古道顺悬崖山势尾桥而过。远观其景,斧劈悬崖,险峻之中点缀着苍翠,古道蜿蜒上下走势平坦,一桥飞架,是桥非桥,趋于自然;身临其境,山水映人,人居山水,自在而清幽,神秘而坦然,大自然鬼斧神工,给你带来的是灵犀之中的遐想。

鸳鸯池

鸳鸯池,原来人们叫热水塘,位于富乐镇政府所在地正东约7公里,是块泽河上游自然形成的温泉,因其借块泽峡谷之景而蜚声四围。在过去的人们心中,那是大自然的恩赐,人人都可享受,是块泽河两岸人民童年的记忆、成年的“红粉”、老来的独衷。从古至今,块泽河两岸人民在鸳鸯池中一直就是“老少同游拉家常,男女共浴不设防”。来此就是享受和谐,享受自然,何计俗礼姓氏,“各人自驱劳作乏,那管他人身上垢”,来了就洗,洗完即走。

块泽河

块泽河发源于富源金鸡洞(富源城西部支锅石村大水塘)属珠江支系,是云南南盘江下游主要支流黄泥河的一级支流,河流全长174公里,流域面积3265平方公里,河流中段东南横切富乐镇8个行政村,有“一河托两县,两县混一河”之说,河经之处悬崖峭壁,滩急弯险,大有地头蛇出山之势,时隐时现,流经富乐镇境内之处,反佛神龙崭头,意欲一展雄风,它给人们带来种种奇思妙想和许许多多常听常新的神话。[6]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