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堨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富堨鎮位於歙縣北郊第一鎮--,距縣城7公里。全鎮面積56.06平方千米,轄6個行政村,107個村民組,南與歙縣縣城相接;東與桂林鎮相鄰,西與徽州區交界,北與許村鎮接壤。駐地村頭有一唐初修建的堨壩,流量較大,水源豐富,故名富堨。水利資源豐富,富資河穿越鎮域,豐樂北乾渠和多條支渫橫貫境內。文化名人輩出,旅遊資源豐富,城許公路貫穿而過,是通往著名景區--許村古村落和上豐花果山的必經之地。[1]
歷史沿革
唐至清為德政鄉。元、明、清分屬九都、十都。民國24年(1935),置富堨鎮,隸岩寺區。民國35年(1946)改富堨鄉。1949年5月,復置富堨鎮,隸竦口區;10月,撤銷富堨鄉,置富堨區。1952年8月,分設稠墅、中溪、富堨、青山、清流、沙溪、岑山等8鄉。1955年12月,撤銷富堨區,劃歸城關區,稠墅鄉、沙溪鄉併入富堨鄉,青山鄉併入中溪鄉,清流鄉併入岑山鄉。1956年,富堨鄉、中溪鄉和岑山鄉紅光農業社、霞豐鄉三田農業社併入富堨鄉。1958年10月,隸徽州公社。1959年2月,設立富堨管理區。1961年1月,成立富堨公社,隸城關區。1983年改為富堨鄉。1992年改為富堨鎮。2004年,稠墅、棠樾兩村劃屬鄭村鎮。2005年,全鎮轄11個行政村,54個自然村115個村民小組,6036戶16606人,其中非農業1368人。1949年至2005年,全鎮應徵入伍385人。居民主要為漢族,少數民族有回族、苗族、布依族、土家族、水族、彝族、哈尼族、壯族、布朗族共29人。
氣候類型
(音讀 [è])地處亞熱帶北緣,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梅雨明顯,雨量集中;年平均氣溫16C;無霜期平均230天。平均相對桂林鎮]]濕度為78%。
土地資源
富堨鎮轄6個行政村,107個村民組,土地面積56.06平方千米,境內以低山丘陵為主,約占土地總面積的50%,地形南低北高,北部以高丘陵地,南部為平畈區。按照用地現狀規劃分為三個類型:農業用地占土地總面積的95% 。
富堨鎮林業資源豐富,林地面積2142.8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4%,名特優產品豐富。同時,生態宜人,青山村是全省第一批百佳生態村,仁里村為黃山市農業結構調整示範點。
工業資源
富堨鎮在80年代是全縣鄉鎮企業的源發地,具有一定的工業基礎。特別是近幾年,通過優化環境、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實現了全鎮工業經濟的新突破,2007年引進資金5000萬元。2005年規劃了面積達1平方公里的鎮工業園區,接壤城東開發區,迎接縣域輻射。已有華邦紙業、科宏香料、天宇竹業、宏升化工、興農科技、東方紅罐頭廠、杭海電線等近10家企業入駐我鎮,涉及特種紙業、特種香料、木竹地板、精細化工及特色產品深加工等多種門類。全鎮規模以上的企業有2家,列入縣重點項目建設,2007年全鎮工業總產值達2億餘元。
農業資源
富堨鎮是全縣農業大鎮、生態大鎮,是全市重點的科技示範鎮,青山村是"全省生態百佳村",仁里村是"全市農業結構調整示範村",全鎮以經濟作物和養殖業最具特色,全鎮糧食麵積28061畝,總產量10693噸,其中稻穀19926畝,達8788噸;油料7310畝,613噸;經濟作物有蔬菜6000畝,產量9000噸;甘蔗1480畝,產量3977噸;西瓜2248畝,2859噸,柑桔626畝,505噸;家禽飼養量22萬羽,生豬飼養量3。6萬頭。建立了"蔬菜基地";"菊花、桔柑基地"、"千畝黃桃基地"、"萬缽盆景基地"。
富堨鎮可耕地面積2357公頃,人均耕地1.71畝,山林地面積為2142.8公頃,占全鎮土地總面積的33.06%,豐富的土地資源為糧食、蔬菜、水果、林木等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徐村、承獅村已成為歙縣的一線蔬菜基地;豐口、青山、仁里村的柑桔、草莓、雪梨等經果林得以開發;豐口、富堨、棠樾等村由於耕地條件優越,糧食作物產量高,質量好。鳳凰村的土質好生產的蘿蔔質好味甜。同時伴隨着農林業的發展,養殖業發展取得新突破。形成了以高金的土雞、三田的養牛、稠墅的養羊、徐村的養鴨基地。
人力資源
到2003年底,全鎮人口中勞動力人口約人12008,占總人口的58.6%,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第一產業勞動力為9012人,占勞動力總數的75%,第二產業勞動力為587人,占勞動力總數的5%,第三產業勞動力為2401人,占勞動力總數的20%。
總人口16643人(2017)。[2]
旅遊資源
富堨鎮人文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沙溪洞濱祠、豐口四麵坊、富堨老街、莎蘿園、九如橋、五福廟和連村堨等景區各具特色,都極具有開發價值。
林業資源
霞江村交界處海拔512米。全鎮林地總面積2140.8公頃,有林地1938公頃,其中竹林30.9公頃,灌木林地169.9公頃,疏林地11.9公頃,未成林造林地21公頃。果園面積154.2公頃,其中柑橘102.5公頃,李22公頃,青梅18公頃,桃3.3公頃,板栗5.2公頃,梨2.7公頃,柿0.5公頃,茶園面積62.9公頃。
活立木蓄積129630立方米,森林覆蓋率39.2%。
林業站成立於1992年。自2000年以來實施的林業項目主要有退耕還林項目和中德合作安徽二期造林項目。截至2005年共實施面積246.8公頃,其中退耕還林造林面積73.4公頃,中德項目造林192.8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