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富田古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富田古镇是国家级旅游景区,一座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镇,通行赣语,这里是民族英雄文天祥、著名史学家罗泌和原上海市委第二书记胡立教的故乡,是庐陵文化重要发祥地,是爸爸去那儿第三季拍摄地 ,红色、古色、绿色旅游资源交相辉映。自古以来,庐陵就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匡家匡娘娘,文家出了个文丞相,王家有座大祠堂。”这句话涵盖了富田古镇的三个特色景点——匡家娘娘祠—崇孝堂、文天祥故里、王家大祠堂—诚敬堂。距吉安市区46公里,镇域面积216平方公里,人口约3万人,境内通行赣语方言,基本上为江右民系。2010年被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授予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2012年被国家环保部评为国家生态镇。2015年1月20日公布了全国第二批建设宜居小镇,是中国传统村落最多的古镇,中国最醇古镇!

地理位置

富田镇位于吉安市东南,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4′,北纬26°40′之间,东西长约24公里,南北宽约9千米,总面积为216平方公里。

概况

历史传承,千年积淀。富田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三国战乱时期。柳塘街始建于三国,盛于唐朝。宋朝中叶,柳塘街开始衰败,才有了富田街的雏形。富田镇拥有宋、元、明、清时的各种建筑,其中以祠堂、庙宇最为显著。祠堂、庙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凸显一个地方的民俗文化。富田王家宗祠诚敬堂号称江南第一祠,占地面积3646平方米,是一座全国罕见的大祠堂,始建于明朝中期,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匡家娘娘祠、陂下古村的敦仁堂、各种庙宇以及以“大夫第”为首的古建筑群,凸显了赣中民宅的建筑风格,为研究明清以来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极好的范本。富田镇文化底蕴深厚,除拥有丰富的儒家文化外,还有佛教、道教文化,今年还有从云南贵州涌入的天主教和基督教。它们在富田重叠,又相互融洽,造就了富田文化的独树一帜。 红星闪耀,永久记忆。富田镇无论哪一个村庄,都经受了血与火的战争洗礼。富田是中央苏区革命活动的中心,毛泽东朱德陈毅曾山邓小平毛泽覃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众多战斗和生活遗址,现在还保存了赣西南特委第一次党代会旧址、苏维埃邮政总局(后迁移东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旧址、公略中心县委驻扎地、毛泽东下井冈山后建的列宁台、红军医院、红军教导营等旧址群,红白标语在富田景区内部也随处可见,至今保存完好的红军标语有1700多条,鲜活而生动地体现了红军革命时期各个珍贵的历史镜头。从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走出了袁升平刘贤权等7位共和国开国将军。 按北斗星方位散落在匡、王、文家三村的“七星伴月”景观,吉安市境内保存完好的横坑村清代特大屏风,“村街合一”、“道佛合一”、“天人合一”的自然环境体现了富田镇深厚的千年历史文化底蕴,越来越受到海内外游客的喜爱和推崇。 山青水秀,风光媲美。美丽的富水河蜿蜒曲折地从深山里盘旋而出,就像是一根串联珍珠的丝线,连接着各个景点。正气苑翠竹万竿,静谧安详。古樟沿河绕村,景观独特。白云湖山水秀丽,美景众多,旖旎迷人;安仁山四周峰峦密布,景色迥异,巍峨瑰绮;天马山群峰俊秀,层峦垒嶂;九寸岭树木森森,峭崖夹峙;水口温泉喷珠溅玉,水清质优。 2010年,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

2014年,陂下古村获评为国家4A级景区

2015年,富田古镇被评为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

2015年1月20日,富田镇获评“全国宜居小镇示范单位”

2015年2月10日,陂下村获评“美丽宜居村庄”

2016年2月,匡家村获评“美丽宜居村庄”

2016年2月,横坑古村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

2012年—2016年 ,中国传统村落有:陂下村、横坑村、匡家村、奁田村[3]、王家村、

风景名胜

富田古街

古街:由王家古街和匡家古街组成,整个古街全长约1500米。王家古街长约600米,连接龙川阁古码头和诚敬堂两个旅游景点,同时穿过马路到达匡家古街。匡家古街曾是一条古老的驿道,街上古民居、古商铺多,东南西北由四个古庙串联,多为明清时期建筑。这里是红色标语的大海洋,革命教育的大课堂。 在大革命时期,富田是红白军竞相争夺的地方,争夺的遗迹主要表现为墙上密密麻麻的标语,匡家古街现在保存下来清晰可辨的红色标语就达500多条。古街里还有中共赣西南特区委、苏维埃中央邮政总局、江西省总工会等机构旧址。

江南第一祠王家大祠堂—诚敬堂(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富田镇王家村,始建于明朝中期,祠堂长82.3米,宽44.3米,总面积为3645.89平米,是江西省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古祠堂,有“江南第一祠”的美誉,在全国范围内极为罕见。

祠堂建筑构思奇特。座东朝西,俯瞰呈“丁”字形,与对面呈“人”字形的照壁相对应,暗寓王姓“人丁兴旺”;诚敬堂的门楼风格特异。底层为门廊,俗称“拴马廊”,整座门楼全靠两根立柱支撑,顶层为喜鹊聚巢阁;祠堂的整个布局犹如一座城堡,除大门外,另有6道小侧门,纵身分为五个层次:门廊、前厅、天井、正厅和后厅,而且祠堂的平面设计成纵阶梯形,寓含了步步高升的意思;后厅的门是一个完整的圆形,且圆形的下方刚好与中厅墙壁的缺口底端相切,就像是太阳从地平线升起一般,寓意“日”,这恰好与祠堂后面的“月光台”交相辉映,每年举行祭祖庆典时,旺盛的香火将后厅映衬得红彤彤的,又因祠堂是座东朝西的,远处看来,仿佛一轮红日从东边冉冉升起,充满了朝气和活力;整座祠堂共有五口天井。后厅两口,中间的院子是一个大的天井,两边的耳房也各有一口,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形成一个品字,这也是祖先希望子孙后代做人有品行,读书有品味,做官有品阶。木料衔接都用木榫。

全栋祠堂的木料构件数以千计,所有木料衔接部位都用木榫,没用一颗铁钉,特别是正厅的穹顶和门楼的鹊阁,这样高难度的建筑不用一颗铁钉,实在是匪夷所思,令人叹为观止,这也是评为国保单位的主要原因。2006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天祥陵园====(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文天祥陵园(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占地39公顷,由服务区、纪念区、陵墓区三个部分组成。服务区占地面积约0.9公顷,由出入口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组成。纪念区包括清源、牌坊林道、丹心园、正气广场、正气竹林,以及围绕平地广场的另两面山体(丹心山、文曲山),占地面积17公顷,是陵园面积最大的区域。

陵墓区位于景区东南部,是整个景区的核心区域。区域面积约0.5公顷,包括陵墓、墓前“仁至义尽”牌坊,以及墓前溪水、铺地及周围绿化带等构成。墓区前方为储水潭,两侧为纪念林种植园。

文丞相祠

富田古镇原图链接

文丞相祠复原工程项目总投资900万元,占地1036平方米,为二井三进式结构,祠馆结合,祭祀成列。该文丞相祠在历史上曾得朝廷“敕令”修建而成,历经三建三毁。作为文天祥故乡的青原,基于打造文天祥正气文化承载平台的考虑,于2013年9月决定按照原址原貌规划复原文丞相祠。2014年1月,青原区以祠馆结合的形式对文丞相祠进行维修复原,复原工程得到了各方大力支持,市委办、市政府办、吉安县政府以及文氏后裔、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为项目认捐资金600余万元。经过精心的维修复原,文丞相祠终于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下一步,青原区将启动祠内布展,于明年上半年正式对外开放文丞相祠,并做好周边古码头、古街修复工作,将文丞相祠打造成富田景区新景点。揭牌后,王萍、王少玄、吴敏、刘宗华等在家的市四套班子领导参观考察了文丞相祠和周边古码头、古街及富田镇陂下古村。

匡家娘娘祠—崇孝堂

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呈两院三厅结构,由照壁、聚星池、孱亭、厢房、朝楼、享堂等组成,是吉安地区最长的祠堂,占地面积达到了3501平方米。据匡家家谱记载,明高帝六世孙建安简定王朱拱樋娶了匡氏匡鹏中的长女为妻,被诰封为一品夫人,这座祠堂式的朝楼就是专门为了纪念匡娘娘建造的。 门楼粉白色调,门框是宽大的红条石,堂前是一个写有“魁”字的大照壁,照壁前是一水塘,祠堂内有别具一格的娘娘梳妆楼,体现出了令人生畏的皇家气派。流传于乡间特有的民俗活动“妆撵”也与匡娘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凡村中有喜事皆以此形式来庆祝。匡家娘娘祠也是江西省行动委员会、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当年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主席曾山就在这里办公、开会和训练部队。国内革命时期,国共两军在娘娘祠内和附近匡家古街的墙壁上留下了大量红、白两色标语。江南第一祠—诚敬堂 [1] 陂下古村(爸爸去那儿第三季拍摄地)

陂下古村(国家4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陂下古村座落于富水河畔富田镇西南,距吉安市中心城区约48公里,古村占地面积约为3.5平方公里。陂下古名潭溪,由唐代罗姓开基,北宋中期参军胡盛四世孙胡晃徙居陂下,渐为胡姓聚居村落,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素有“古樟村”、“祠堂村”“、“红军村”“、”“长寿村”“、“双胞胎村”“及“古井村”之美誉,古村红、古、绿资源交相辉映。 2007年7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8年12月被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0年被江西省旅游局评为省4A级乡村旅游点,2012年末被国家环保部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陂下村具有光荣的红色革命历史,原生态、高品位的革命旧居旧址众多,以毛泽东、朱德、陈毅、邓小平、曾山为首的革命先烈曾在此战斗、生活过。中共赣西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敦仁堂召开,毛泽东、朱德曾在竹隐堂开办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分别担任校长和政委。这里拥有公略县委旧址、中共赣西南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公略县委保卫局、裁判部、毛泽东旧居、红军模范营、红军学校、红军广场、列宁台等一大批红色遗址,现保存基本完好的红军标语有二百多条。 陂下村祠堂文化丰富,36座祠堂,堂构迥异,各领风骚。每年正月三十举行的大型民俗活动“喊船”规模宏大,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横坑古村

横坑古村(国家3A级景区)横坑古名泓溪,有683年的历史。横坑古村田野阡陌,绿树成荫,古樟、古枫环绕,竹林掩映,风景优美,是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第四批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 古村内原有23座祠堂,现存11座,其中7座保存完好。村内数条古巷纵横交错,祠堂、砖雕、石雕彰显着古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 横坑古村拥有富有特色的农耕文化历史。为了让游客切身体会农耕文化特色,该区在古村重点打造了农耕文化体验区,建设了1个榨油坊,布置了水车、油槽、碾米间、豆腐磨坊等。建设了两处游乐池塘,以及300多米的游步道。

白云湖

白云湖(白云山水库)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白云山,距吉安市中心城区60公里。白云湖是白云山水电站蓄水形成的人工湖,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库区水面总面积7500亩,库容总量1.2亿立方米,湖区总面积20余平方公里。湖区前接民族英雄文天祥故里,后接“东井冈”二次反“围剿”主战场一东团畲族乡,人文景观丰富。白云湖聚“红色、绿色、古色”之秀,是水上娱乐、避暑休闲胜地。

富田八景

富田古镇原图链接

文竹伴士、海螺成形、双童讲书、双狮把隘、文笔点水、铜壶滴漏、六月飞雪、石印浮水等景物景致,无不蕴含着优美动人的传说,这是八仙送给文天祥的礼物小八景。

安仁山

安仁山离街市二十余公里,海拔528米,全是原始次生林,它是富田境内最高的一座山。土地革命时期,曾山同志经常在这一带开展革命活动,这条十余里的长坑就被群众爱称为“曾山峡谷”。山腰的这座千年古刹叫“能仁寺”,始建于隋唐时期。宋代时,寺庙里开设了馆舍,供方圆百里的学子们读书,文天祥、邓光荐、彭殿元、解缙、邹元标等学者都曾来这里游历讲学。据传,乾隆皇帝游江南时,听说安仁山的茶泡开后,有“安仁山”三个字的字样,便特意上山品尝,并钦定这种茶叶作为供品。寺庙右侧的这棵树叫白果树,又叫银杏,你看它身姿伟岸,哟三人合抱之大,约有四十米高。尤为奇特的是这棵稀世古树,到了近两千岁的1998年才第一次开花结果,真是叫人啧啧称奇。

天马山

海拔396米,因为山顶两头高,中间凹,形同天马奔腾,所以叫它为“天马山”。天马山自然景观丰富,享有盛名的就有:拂云松、猿猴礼佛、天池、香炉峰、箫竹林、览世天台、试剑石、罗汉肚。树荫下的“试剑石”,传说是文天祥同一班好友游天马山时,有感于元军入侵,自己遭奸相贾似道、权宦董宋臣、台臣黄万石之流的谗毁,壮志难酬,一时愤慨,仰天长啸,拔佩剑怒劈顽石所致。自山腰至山顶,共有四道战壕,特别是东部的“门槛石”,两边高如耸门框的巨石,中间“华山一条道”,形势极为险峻。一挺机关枪守在上面的战壕里,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著名人物

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1])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2],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3] 胡立教(1928-2006),江西吉安人。192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8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1928年至1930年,任江西省吉安县村团支部书记,历任连副政治委员、红军总司令部电台报务员,新四军后方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后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财政部副部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代行长、党组代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3年后,历任河南省革委会副主任兼省政协副主席、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1981年1月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二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袁升平(1912-2003),中将军衔,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木湖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游击队班长,赣南独立团排长、连长,红军卫生学校政治教员、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第一师十三团总支部书记,一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副营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二、三团政治委员,第一支队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教导第二旅政治部主任、旅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辽西、辽吉、辽北军区政治部主任,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七纵队政治部主任,第十二纵队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治委员,志愿军干部部副部长,华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北京军区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刘贤权

刘贤权(1914-1992),少将军衔,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江背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干事,政治指导员,卫生队队长兼政治指导员,师卫生部政治委员,敌工科干事,民运科科长,民运部部长兼统战部部长,支队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分区司令员,师政治委员,纵队政治部主任,师长,副军长,军政治委员,海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军长、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青海省军区司令员,铁道兵政治委员、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土地革命战争中,他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中,他带领部队多次粉碎敌人的清剿和扫荡,歼灭大量敌人。解放战争中,他参加了东北秋季攻势和辽沈、平津、渡江、衡宝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为军队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为祖国的铁路建设做出了贡献。

刘昂

刘昂(1916—2002),江西省吉安县(今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江背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九军团第三师九团连政治指导员,红三十二军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团政治委员。曾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七一八团营长,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五团副团长,八路军南下支队分队长,湘鄂赣军区东分区参谋长,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干部教导团团长,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参谋长,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华北军政大学高级干部队队长、副总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三十二步兵学校校长,南京步兵学校校长,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空军军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空军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钱江

钱江(1915~1996),少将军衔,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横坑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参加长征。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历任红军总司令部宣传员,军委二局报务员,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二局工作队队长,中原军区司令部二局政委,东北军区二局处长、局长,中南军区二局政委,军委三部三局局长,总参三部副部长兼解放军工程学院院长,总参三部政委、顾问等职。一生从事无线电军事侦察工作,为全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刘华香

刘华香(1913—2007),少将军衔,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江背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六军第二纵队政治部宣传队队长,机炮连政治指导员,红三军第八师二十四团政治委员,红九军团第三师七团团长,红三十二军第九十四师参谋长,第九十六师团长,参加了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雁北第六支队支队长,第五军分区参谋长,参加了“反扫荡”和“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绥蒙军区参谋长,绥远军区参谋长,参加了绥包、朔县、大同等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绥远军区莎县军分区司令员,蒙绥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

罗通

罗通(1915—2005),少将军衔,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云楼村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瑞金特科学校排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连政治指导员,陕甘宁边区关中保安司令部政治科科长,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第四团政治委员,中共豫鄂区委军事部副部长,路西指挥部参谋长,新四军第五师十四旅四十一团政治委员,中原军区第四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湘鄂赣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鄂东军区参谋长,晋绥军区第九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原军区补充旅政治委员,江汉军区独立第二师师长,第四野战军五十一军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战车学校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政治部干部部部长,济南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政治委员,济南军区政治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得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廖鼎琳

廖鼎琳(1914- ),少将军衔,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木湖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炮兵营通讯员、警卫员、教导师2团连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指导员、抗大一分校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营教导员、冀中军区第2军分区自卫营指导员、17团政治处主任。第7军分区36区队政委、第7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军区3纵11旅政治部主任、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副政委、第10军分区副政委、定县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清风店、石家庄等战役。建国后,任绥远军区旅政委、师政委,36军106师政委。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36军106师政委、志愿军装甲兵指挥部政委。获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历任63军副政委、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政委,69军政委、65军政委、国防科委训练基地政委,炮兵学院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叁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民俗文化

朝禾原拜

朝禾原拜这是王家一姓的活动,一年 一度的朝禾原拜,是以庆祝丰收在望,保一 方平安为目的。时间在夏至节前后,活动由 “约会”牵头。“约会”为王家的民间组织, 由每个支房派出l一2人组成,每年轮换一 次,主要职责是管理山林、陂圳、鱼塘及族内 的一些庆典活动。活动时间为2天,全族12 岁以上的男丁均要参加。活动开始前一天要 挑选40名身强力壮者轮流抬“三老爷”、 “杨老爷”、“米谷神”菩萨,他们集中在总 祠诚敬堂用餐,其它执事人员,如神铳、红旗 (五色旗)、锣鼓、香头等到诚敬堂领取饷钱 后,回到各支房用餐。活动第一天,抬菩萨人 员在下午三时统一在诚敬堂用膳,标志活动 开始,用膳完毕,到庵下点香放鞭炮,将菩萨 抬往天马山去朝拜。朝拜队伍的顺序为:神 统、红旗、米谷神、锣鼓、三老爷、锣鼓,最后 是杨老爷、锣鼓、香头。路线从庵下起轿,经 仁心堂门口,兰亭遗址前、尊乐堂旁至富田横街,过富田大桥至半山庙门口停轿。稍事 休息后,约会全体人员、抬菩萨全体人员、总 香头、两管神铳、两面红旗,继续往天马山进 发,其余人员返回村中,第二天早晨再在此 迎接队伍下山。朝拜队伍到达天马山时已是 傍晚,在天马山庙稍事用斋后,由庙里的道 士做一夜功课(念经)。第二天凌晨三点再 抬着菩萨下山,约五点钟在半山庙门口与村 中前来迎接的人员会合,按原队伍排列,经 原路返回庵下。早饭后,原班人员列队到富 田直街,经匡家、张家[1] 一本堂至油洞管停轿, 改四人抬菩萨为两人抬,但全体朝拜人员不 得减少,一直到洞口三爷庙,在庙里让道士 念完经后,于下午二时返回庵下,上香、放鞭 炮,将菩萨安放好,至此,朝拜活动结束。

妆撵

妆撵这是匡家特有的活动,凡村中有喜事皆以此为庆祝。其方法是:做一个大木架,内空,四周用幕布遮住,里面坐着2个人,木架中间上下各留一个洞,插一根约2O米高的铁管,里面坐着的人,不停地旋转着铁管,铁管为曲尺形,分为上下两层,每层上站着一个人,站在下层的人手中拿着一根芦苇来回摆动,站在上层的人表演着各种历史故事,如七仙女下凡,白蛇传等,表演形式略似木偶表演,由于两人配合默契,远处看表演者似乎是站在芦苇上表演着轻功,很有趣味,也颇受欢迎。每次活动都要妆有4台,附近吉安、吉水、永丰、兴国、泰和五县的人都会前来观看,人山人海,加上鞭炮、锣鼓声,热闹非凡,方圆几里地都能听到。

喊船

喊船也叫请神送神,五十多年前,这种活动是青原区富水河一带比较有有特色的民间文化活动。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陆续被终止这种活动至今,民间基本上未再开展。近几年,富水河流域,有的家族再续这项活动,并且有一定的活动基础,如富田陂下胡氏家族,在几位老人的带动下,基本上把过去的喊船仪式和过程传承下来,渼陂梁氏也保留完整的1941年版的《渼陂梁氏团和神文》,为进一步推动这一古老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喊船活动起于何时,不见文献记载。民间相传,喊船是江西特有的祭神活动,它与道教张天师有关。

李世民将张道陵刺封为天师,俗称张天师。然而朝中有官员听到百姓盛赞张天师的恩德,对他的道术极其崇拜,心中不服,便撺辍皇帝要试试张天师的道术,皇帝正有此意,便与大臣们精心设计了一场考试。

殿试那天,皇帝说地下有鬼在吵闹,要张天师镇邪。张天师说没有鬼,皇帝不依,硬要张天师施展道术镇邪,无奈,张天师端起一碗清水,用指一弹,殿底下“闹鬼”的大臣便纷纷躲雨,一时喧闹声安静下来。皇帝急了,一跺脚,“闹鬼”的大臣又敲锣打鼓的闹起鬼来。皇帝故意揶揄张天师本事不济,张天师也急了,猛地将碗中水尽数泼将出去,殿底立刻涨起了洪水,很快便将说有闹鬼的大臣淹死了。皇帝后悔了,张天师后悔了。为了妥善安排遇难大臣的灵魂,张天师答应将他们灵魂送回江西老家享受乡亲们的祭祀。然后再送到河南洛阳封神,以表自己的愧疚。于是,江西便有了这项喊船活动福建。

以前,江西各地都有喊船活动。在吉安,富水河一带的活动最为发达。各地民俗不同、掺杂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活动规模大小、内容因村庄而定,以喊船为主线,根据本村的人口多少,财力情况,各种小习俗,连续活动一个月甚至一个多月。自腊月二十四开始,正月至十六甚至二月初一结束,因各族人力财力不同而有差异。

头一年腊月请神,每晚安排一户当值,轮到的当值户负责点香烛敬神,喊船班子的夜宵(如有的村用米果、糕点招待;有的村庄煮“八宝粥”招待;有的村则有酒肉招待等)。 请神必须有请神图,纸画船(如横坑不仅有请神图、十八层地狱图、篾扎纸画船,布画船等),还要彩旗引路,篾扎船随后、菩萨殿后,最后是乐队,中间杂的花钵、鲤鱼、蚌壳、狮子、龙等,后山请神、祭拜天地及过往神纸,游村一周,途中,扛菩萨的要将菩萨左颠右颠,俗称“扛起菩萨打灵”,意为大臣的灵魂受到菩萨欢迎,菩萨高兴得手舞足蹈,再往河边游行一段路后,引至宗祠内安座,有条件的村庄会用篾扎十多二十个大臣的画像游村安座。祠内搞龙、舞狮、祭拜天地祖宗、仪式方告一段落。如匡家村有装擎、陂下村有御赐48副銮架出游、木湖村要将江里的荆棘砍掉,为船清道,为让大臣们的船来到顺爽,走得高兴。一路上必须是鞭爆不断,神铳连连。

晚上喊船,一人领,众人和男女老少都可参与,喊船各村不尽相同,各具特色,如王家村会跑到江边去喊船。喊一会,歇一会,热闹够了才吃夜宵散场。每晚必喊,天天如此。 大革命前夕,各村都有戏班子,互通往来,搭台唱戏,说是演给大臣们看,实则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 元宵节,又是上灯节,也是送半月神的节日,各村娶妻生子的称为添丁,届时要请全村老幼及亲友吃灯酒,欢聚一堂,其间,有的村庄又会像请神一样热闹一番,所不同的是要将一部分大臣的灵魂先行送走。送到河边将篾扎船、纸画船草龙放入水中漂走,并将部分祭品烧毁,即宣告仪式结束。 笋苨米果敬观音[4] 阴历二月十九日,观音老母的生日。每年这天,富田家家户户都要打笋苨米果和斋敬观音老母,村子里面的碓整天响个不停,孩童们更是跳进跳出,欢喜不已。没在笋苨摘的地方,就用艾叶替代,所以又叫艾叶米果。年复一年,这种又香又软又甜的笋苨米果,成了富水河流域一大特色美食。 笋苨,是初春在稻田里生长的一种匍匐状植物,夏天会开金黄色的花。将鲜嫩笋苨芽叶采摘回来洗净,放在锅里煮熟,稍稍沥水,待用。将糯米和早米按8:2的比例放入碓臼中捣碎成粉,过筛。加入沥好水的笋苨再在碓臼中捣匀成团,然后揉搓成一个个半两重、中间裹糖的米果,上笼蒸熟即可。 笋苨米果,其实就是笋苨加上糯米粉和适量的早米粉做成的米果,做法非常简单。刚出笼的笋苨米果又香又软,咬一口,香在口鼻,甜在心里。 为什么二月十九日非要打笋苨米果和米斋呢? 传说东海孽龙难耐龙宫的寂寞,每年清明节都要找借口去南海为龙王烧钱挂纸,实则要出海游玩。父亲以为儿子孝道,却忽略了儿子的顽性。且说孽龙出了水晶宫,心里好不高兴,一路腾云驾雾,兴之所至,狂飙连天卷,冰雹当头砸,暴雨倾盆而下,房倒树拔,老百姓无处臧身,死伤累累。 有一年阴历二月十九,观音菩萨路过江南一带,见孽龙肆虐人间,待要降服于他,又恐世人不识,也有违人子之道,怎么办呢?菩萨灵光一现,降下云头,化作一老太婆,告诉人们孽龙害怕什么,应该怎么去制服孽龙?人们便按照这个老太婆的指点,采摘笋苨或艾叶蒸煮,再点燃鞭炮。浓郁的芳香气味、震耳的鞭炮声直冲云霄,孽龙被薰得头昏脑胀,吵得心烦意乱,哪有兴风作浪的兴致?一路狂奔逃回海里。连续几年,都是如此,孽龙干脆懒得出来了。 后来,人们得知这个老太婆就是观音菩萨变化的,为了感谢她的拯救之恩,每年的二月十九日,家家都会采摘笋苨或艾叶做成米果,或者将揉好的米粉放进木板雕刻的观音老母的佛像里,打成米斋来敬奉菩萨,这种风俗一直沿袭至今。 还有一种传说是笋苨有美容作用。观音老母为什么会青春永驻呢?那是她成佛前吃了笋苨米果的缘故,妇女们想要容貌美丽,又怕男人们骂她们“臭美!”所以,每年的二月十九日,妇女们便借口供奉观音老母,大打笋苨米果,不但可以一饱口福,而且又可堵住男人。[5]

参考文献

  1. 汤移平. "富田古镇建筑探析."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论文特辑(2017) 2017.
  2. 张建荣, and 王炎松. "基于主姓宗族的聚落空间研究——以江西省吉安市富田古镇为例." 南方文物 1(2019).
  3. 搜狐网,2016,-12-30
  4. 梁芳苓,李建兰. "富田村的商业经济与庙会." 南方文物 4:84-88.
  5. 梁芳苓,李建兰. "富田村的商业经济与庙会." 南方文物 4: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