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隅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察隅蒿(学名:Artemisia zayuensis)是菊科蒿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我国的西藏等地,生长于海拔3,1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附近山坡次生杨桦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 中文名 察隅蒿
- 学 名 Artemisia zayuensis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 亚 纲 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 目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 菊科 Compositae
- 亚 科 管状花亚科 Carduoideae
- 族 春黄菊族 Anthemideae
- 亚 族 菊亚族 Chrysantheminae
- 属 蒿属 Artemisia
- 亚 属蒿亚属 Subgen. Artiemisia
- 组 腺毛蒿组 Sect. Viscidipubes
- 种 察隅蒿
- 分布区域 中国西藏
- 系 多花蒿系 Ser. Pleiocephalae
目录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变种
腺毛蒿形态特征
植株:
多年生草本。
茎:
茎直立,高90-200厘米,棕褐色或绿褐色,具明显纵棱,分枝多,开展,枝长20-30厘米;茎、枝被短腺毛。
叶:
叶纸质,上面绿色,疏被短腺毛,背面脉上疏被短腺毛,其余部分疏被灰白色短柔毛或近无毛;茎下部叶花期凋落;中部叶卵形、长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11-14厘米,宽8-10厘米,一至二回羽状分裂,第一回深裂,每侧裂片3(-4)枚,裂片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5.5厘米,宽2-2.5厘米,裂片之间的距离宽,中央裂片最长,长5.5-6.5厘米,先端长尾尖,第二回为深裂,每裂片有2-3枚深裂齿及若干深锯齿,中轴有狭翅并有疏裂齿,叶基部楔形,渐狭成短柄状,无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5或3深裂。中央裂片最长,椭圆状披针形。
花果:
头状花序多数,半球形或宽卵形,直径2.5-3毫米,具短梗或无梗,下垂,基部常有小苞叶,单生或2-3枚集生,在分枝的小枝上排成疏松的穗状或穗状花序式的总状花序,而在分枝上排成复总状花序,在茎上再组成疏松、开展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披针形或狭卵形,中层总苞片长卵形,外、中层总苞片背面无毛,中肋绿色,边膜质,内层总苞片长卵形,半膜质;雌花7-8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裂齿,花柱伸出花冠外甚长,先端2叉,叉端钝尖;两性花15-17朵,花冠管状,檐部有稀疏短柔毛,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钝,花柱与花冠等长,先端2叉,外弯,叉端截形。
瘦果长圆形或倒卵形。
花果期7-10月。[1]
腺毛蒿生长环境
察隅蒿多生长于海拔3 100米附近山坡次生杨桦林中。
腺毛蒿分布范围
察隅蒿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我国的西藏察隅等地。模式标本采自西藏察隅。
察隅蒿化学成分与功效
多数种类含挥发油、脂肪、有机酸及生物碱,主要成分为聚乙炔类 (polyacetylenes)、黄酮类 (flavonoids) 、萜类 (terpenoids) 及其化合物,如倍半萜内酯类(sesquiterpenelactones)等,少数种还含氰苷类 (cyanogenic glycosides) 、黄酮醇苷类 (flavonol) 、香豆素类 (coumarin) 、垂体后叶催产激素 (oxytocin) 类物质及干扰素诱导体等。许多种类入药,为重要或常用的消炎、止血、温经、解表、抗疟及利胆用药或艾灸用;少数种供食用;分布草原及草甸地区的许多种类作牲畜饲料;在荒漠或半荒漠地区生长的若干灌木或半灌木种类其根系粗大、深长,茎、枝萌蘖力强,耐干旱、盐碱,作防风、固沙的先锋植物或为辅助性的植物。[2]
察隅蒿栽培技术
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为菊科艾属植物黄花蒿。株高40-150厘米以上,全生育期120天左右。喜湿润、忌干旱,怕渍水,光照要求充足。青蒿药用价值很高,青蒿素的衍生物可生产很多系列药品。青蒿素主治疟疾、结核病潮热,治中暑、皮肤瘙痒、荨麻疹、脂溢性皮炎和灭蚊等。全草入药,洗净鲜用或晒干制药。青蒿作物粗生易管,生长期短,投资少,收益快。现将其生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幼苗假植 应选择水源充足的田块,起厢种植。要求厢面宽1.2米,假植规格株行距为10-15厘米。假植后加强肥水管理。可用腐熟人粪尿或亩用复合肥5公斤冲粪水淋施,做到勤施薄施。大约假植18-20天左右(气温低时约需25-30天)当植株生长到10-15厘米时,即可移至大田种植。
本田准备 本田应选择水源有保证,能排能灌的田块。经深翻梨耙、碎土。每亩施腐熟农家肥或土杂肥2000-2500斤,磷肥50-60斤作基肥。开沟起厢种植。起厢规格为:宽1.2米,沟宽0.4米,沟深0.2-0.5米,每厢种二行,株行距为0.8×0.8米。
适时移栽 当假植苗达到10-15厘米时进行移栽,移栽时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进行。栽后淋足定根水。可合理密植,亩植1000株左右。
田间管理 移栽后应加强田间管理。做到科学施肥,合理排灌。可分三个阶段施肥。第一阶段:移栽一个星期左右轻施复合肥或农家肥。亩用复合肥10-15斤或用0.3%的复合肥水淋施。第二阶段:移栽后15-20天,每亩开穴施复合肥35斤左右或腐熟农家肥,施肥后进行复土。第三阶段:移栽35-45天后亩施50斤复合肥或农家肥,结合培土。大田种植要防渍水,在雨季注重排除渍水,干旱时要及时灌水。[3]
病虫害防治
病害:青蒿主要病害是茎腐病。在多雨季节,如发生茎腐病,可用灭病威或托布津防治。
虫害:青蒿主要害虫有蚜虫,应在其迁飞扩散前喷药,亩用40%乐果或20%速灭丁或蚜虱净等喷雾防治。
适时收获 青蒿生长最旺盛期即花蕾期进行收获。选择晴天,砍倒主杆,在大田晒一天。第二天收起在晒场晒干,打落其子叶,子叶继续晒干,符合收购要求即可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