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审,汉语一级字,读作pán或shěn,最早见于金文 ,其本义是详究、考察,由此引申出检查核对、知悉(即《说文解字》所谓的"悉也")、周密、明白、不偏斜等含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审

拼音; pán;shěn

注音; ㄆㄢˊ;ㄕㄣˇ

旧字; 审

繁体; 审

古字; 采

结构; 上下结构

部首; 宀

字码1; U:5BA1;GBK:C9F3;郑码:WDKI

字码2; 仓颉码:JLWL;四角码:30506

五笔; PJHJ

总笔画; 8画

笔顺; 丶丶フ丨フ一一丨

字级; 一级字(1279)

平水韵; 上声二十六寝

字源演变

审,本是会意字,简化字形则是新造形声字,最早见于金文,尚未见于甲骨文。在字形上,早期金文中的"审"字由上部的"宀"、中部的"米"和下部的"口"组成,之后有两种写法:一是"口"内加了饰点变为"曰"的春秋金文字形,一是承续早期金文字形的战国文字字形。

二者都演变为承续春秋金文字形的战国文字字形后有两种演变途径:一是字形大体不变的隶书字形,一是早期金文字形中的"口"讹变为"田"的小篆字形(图7)。

据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陈英杰等学者研究,"审"字小篆字形的出现可能有两个途径:一是承续春秋金文字形的战国文字字形中"曰"被改写为"田"而来,一是《侯马盟书》中由上部的"宷"和下部的"思"组成的古文字字形(图8)省去"心"而来。小篆中的"审"字经历由上部的"宀"和下部的"番"组成的隶书字形后演变为楷书中的"审"字。

在字义上,"审"字的本义是"详究,考察",引申指"检查核对"、"知道,知悉,察知"、"详细,周密"、"明白,清楚"、"正,不偏斜"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第二上】【采部】

宷,悉也。知宷谛也。从宀,从采。(徐锴曰:"宀,覆也;采,别也。包覆而深别之。宷,悉也。")式荏切。

审,篆文"宷",从番。

说文解字注

【卷二】【采部】

宷,悉也。知宷谛也。

注:谛,《广韵》引作"𬤊",古同部假借也。

从宀、采。

注:徐锴曰:"宀,覆也;采,别也。能包覆而深别之也。"按:此与"核"字从"襾"、"敫"同意。

式荏切。

注:七部。

审,篆文"宷",从番。

注:然则"宷"古文、籒文也。不先篆文者,从部首也。

康熙字典

【寅集上】【宀部】审

古文:宷。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式荏切,音婶。《说文》:悉也。本作"宷",从宀,从采。徐铉曰:宀,覆也;采,别也。能包覆而深别之也。今从篆作"审"。《增韵》:详也,熟究也。《书·说命》: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中庸》:审问之。《礼·乐记》: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又《礼·月令》:审卦吉凶。注:谓省录也。

又《庄子·徐无鬼》:水之守土也审,影之守人也审,物之守物也审。注:郭象曰:"无意,则止于分,所以为审。"循本曰:"言此理相守,未尝相离,如水之守土,影之守人,物之守物,审定而不移也。"

又凡鞫事曰审。《书·吕۬》:其审克之。

又束也。《周礼·地官·羽人》:十羽为审。注:古人征羽为旌旄之饰,弓箭之用。审,一束也。

又姓。汉审食其。《正字通》:汉郎中审忠,灵帝时上书论曹节等罪恶

又《韵会》:与"盘"同,水盘旋也。《庄子·应帝王》:止水之审为渊。注:审音盘。简文云:"蟠,聚也。[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