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寶雲

增加 2,484 位元組, 5 年前
內容擴充
[[File: 寶雲.jpg |250px|缩略图|[https://gss1.bdstatic.com/-v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w%3D268/sign=b519628a367adab43dd01c45b3d5b36b/908fa0ec08fa513d6b97bd7c3d6d55fbb2fbd957.jpg 原圖鏈接]]] '''寶雲爵士''',GCMG(英語:Sir George Ferguson Bowen,1821年11月2日-1899年2月21日),是英國派駐 香港 的第九任 港督。現在香港島灣仔區的寶雲道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 早年事蹟 ==寶雲出生於[[愛爾蘭]],畢業于牛津大學,習法律,先後在多處擔任教育及教育行政工作,後轉入殖民地部,曾擔任澳洲昆士蘭、維多利亞、紐西蘭及模里西斯等地總督,封爵士。 寶雲擅長寫散文、遊記、政治論文及傳記,著作有《三十年的殖民政府》(Thirty Years of Colonial Government)。 ==香港總督==1883年3月被委任為香港第九任總督。 到任後,即擴大立法局,建議將立法局5名官守議員增加至7名,非官守議員從4名增至5名,華人社會至少保留1席,使全港中西居民獲得更大的代表權。 為了改變香港惡劣的衛生環境,1883年5月,他向立法局提出《衛生修正法例》,設立第一位衛生督察和一個衛生委員會。 由於委員會的成員均是政府部門官員,沒有歐籍居民參加,遭到他們大肆反對,導致委員會名存實亡。  在市政公共建設方面,他有較大的作為,大潭篤水塘工程、皇仁書院、政府醫院,銅鑼灣避風塘等都在這一時期建成,還下令正式興建香港天文臺。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 當時英國軍方有人提出乘機攫取整個九龍半島,寶雲沒有同意這一提議。 戰爭開始,香港政府採取中立態度,但在香港的華人則奮起反法,9月,海港工人拒絕為法國船隻卸貨,法國船主向法庭起訴,14名工人被判罰款。  華人社會群情激憤,全體碼頭工人罷工,港英當局出動員警、軍隊鎮壓,拘捕一些華人。 後來,華入團體與港府談判,雙方作出讓步,罷工才告平息。 政府立即在立法局通過一項法例:對香港的安全與治安構成威脅者,可將其驅逐出境。 1885年12月,以身體欠佳之由,申請提前退休。 返英後著書立說,其中有名的是《100元年的殖民政治》。 1899年逝世。 == 外部連結 ==[https://www.itsfun.com.tw/%E5%AF%B6%E9%9B%B2/wiki-9116486-6132366 華人百科 香港總督寶雲]
2,86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