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导游的脸色(李长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导游的脸色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导游的脸色》中国当代作家李长春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导游的脸色

民间有句谚语,叫做:“三伏天,孩子脸。”我想,这个谚语诞生的时候,世界上肯定还没有导游这个行业。否则,流传下来的也许就是另外一句话了。

论起喜怒无常来,普天下所有的孩子与导游相比,都是小巫见大巫,名副其实的小儿科。

刚登上旅游车,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只要是导游,脸上都和当时冉冉升起的旭日一样光芒四射,说话也文质彬彬和风细雨。往往介绍完本地的风土人情之后,要么讲几个或荤或素的段子,要么开几个或俗或雅的玩笑,要么唱几支或甜或酸的小曲,让你的心情也和他的脸一样阳光灿烂。

然而,随着旅游车风驰电掣般地行驶,前面如果是个风景区,这种笑脸还能暖暖地持续下去;如果是购物店就阴晴难测了。当然,是阴是晴此时导游本人也不知道,这完全取决于游客自己,取决于你手伸没伸进腰包,伸得是深还是浅。正应了《国际歌》里的一句歌词,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不要以为购物店那么大、游客那么多,就可以自作聪明地蒙混过关,人家的眼睛就是监控录像,早在某个地方熠熠闪光呢。即使不监控你,店家也会提供一份清单,让你赤裸相见,让他一目了然。

你的手伸进了腰包里,而且伸得还不算浅。那就恭喜你了,至少这一天你会沐浴在一片春风里。你会偏得不少风景介绍、风土人情,还会多听不少段子、玩笑、小曲。如果你的手伸得出乎导游的意料之外,说不准还会得到意外的惊喜。传说有个老年侨胞旅行团,在逗留期间陆续消费了近亿元人民币。乐得导游跟范进中举似的,险些没疯了。不仅白天殷勤招待,晚上也细致入微,如同神话中的阿波罗般,日夜用少女的光辉照耀了他们整个旅程。让那些久居海外的老游子们,既感受到了神州秀色确实可餐,也体会到了祖国怀抱无比温暖。

当然,上面这个故事是我的耳闻,权当笑话听;下面这个故事却是我的目睹,绝无半句虚言。

在香格里拉的某个购物点,我们团一位四川口音农民模样、怎么看也不像“款爷”、“富翁”的老兄,因没经受住导游、司机、店家的层层忽悠,脑袋一热竟一鼓作气买了两万多元的草药。尽管银行卡轻轻划过的那一瞬,他就醍醐灌顶心重重地疼了一下,连呼上当后悔不叠,但是痛苦了他一个,却幸福了我们一车人。那天,我们仿佛陡地掉进了蜜罐里。导游有求必应逢问必答,晚上还破天荒地亲自下厨给每桌端来了两道荤菜,使一向清汤寡水的团餐增加了不少滋味。只可惜我没和那位川籍老兄坐在一桌,不晓得他咀嚼起来是什么感觉。

反之,就惨了。

导游的脸上,轻则乌云密布,重则霹雳闪电。乌云密布时,笼罩你的是阴阳怪气;霹雳闪电时,砸向你的是污言秽语。总之,没有高尔基笔下海燕的坚强,再美丽的景观你也没心思欣赏了。2010年,命丧香港的中国兵坛老将陈佑铭,就是因为缺乏海燕精神,没抵抗住导游的乌云密布和霹雳闪电,而永远倒在了风景路上。在此次事故调查中,据说最后作出的结论是,惹祸的导游没有执照。

实际,一些有照导游和无照导游也大同小异。

从丽江到泸沽湖,要翻过五座大山,需七个小时车程。高处如攀天梯,低处如爬巷道。一路上,精神要承受担惊受怕的同时,肉体也要经历颠簸之苦。

因为我们那个团是由散客拼凑而成的,团员都分住在丽江的四面八方,所以旅游车出发前要到宾馆逐个去接。为了减少一点旅途的艰辛,凡是先上车的游客都想抢占前面的座位。其中有两个最舒适的位置,导游却横八竖档死活不让任何人坐。一开始,我们都以为他是要留给亲戚或朋友的,直至人上满了车上路了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是为一对素不相识年逾七旬的老夫妇占的。这就让一车人对导游顿时肃然起敬起来,那对老人更是感动得不得了。行车途中,老大爷非要献给导游一首歌不可。随之,就用浩亮般洪亮的歌喉,唱了一段《红灯记》里的“提篮小卖拾煤渣”,尽管铁梅是女孩导游是男孩,但谁都明白老人的意思,就是赞扬导游和铁梅一样孝顺懂事。

原来,他是一位退了休的表演艺术家。

唱完,老大爷还谦虚地说,唱不是我的本行,我的本行是变脸,只因没带道具,也就不能献丑了。

这就越发引起了导游对他们的尊重。一路上,只要这对老人下车,他就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嘴里还爷爷奶奶地叫得十分甜蜜。

谁料,幸福时光竟然十分短暂。

泸沽湖之旅有个自费项目,上摩梭人家进晚餐,晚餐后参加篝火晚会。或许鞍马劳顿老胳膊老腿已无力为之,或许年龄缘故对这种活动不感兴趣,或许老艺术家不比当红明星口袋羞涩……总之,到了泸沽湖他们就直接入住了旅店。

这就捅了马蜂窝。

次日归来,旅游车出发之前,导游和司机联手对这对老人开始发难。什么“老要饭花子,老乞丐!”、“没钱出来干什么?在家等死算了!”、“都带你们这样的吝啬鬼,我们就得喝西北风”……一顿恶言恶语的臭骂之后仍不解气,又残忍地把他们从最舒适的座位赶到了最不舒适的座位。还凶狠狠地扬言,要不是看在你们一大把年纪的份上,今天你就甭想坐这辆车回去。

两位老人被导游和司机这突如其来的行为吓懵了。尤其是老大爷一生站在舞台上被人仰视,哪受得了这般侮辱?只见他浑身颤抖嘴唇发青,我们都以为他要发作以牙还牙呢!没想到他憋了半晌憋出一句韵白来:此娃之脸翻得如此神速,令吾这个变脸行家亦自愧不如啊!

我想,老人家的本意,就是想让大家笑一笑,也把自己从窘迫中解救出来。

可惜,一车人谁也没笑。

就是老人这句辛酸的幽默,让我联想到了文章开头的那个谚语,也让我觉得这个谚语实在有必要改一改了。[1]

作者简介

李长春,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