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封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封驳,读音fēng bó,汉语词语,意为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汉代封还诏书之事多有,然无封驳之名,亦无专官执掌。

出处

汉代封还诏书之事多有,然无封驳之名,亦无专官执掌。唐制规定,凡诏敕须经门下省,如认为有失宜的书可以封还,有错误者则由给事中驳正。五代时废止。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恢复唐制。元朝也有同封驳类似的覆奏举措。如忽必烈曾经对右丞相史天泽说:“朕或乘怒欲有所诛杀,卿等宜迟留一二日,覆奏行之。”(《元史·世祖二》)明代罢三省,设六科给事中,诏旨至六科给事中,有不便者,给事中可以驳正。清雍正(1723—1735)以后,六科给事中与御史职掌合而为一,旧制遂废。《新唐书·萧仿传》:“大和中,擢进士第。除累给事中。宣宗力治,喜直言,尝以李璲岭南节度使,遣优工趋出追之,未及璲所而还。后以封敕脱误,法当罚,侍讲学士孔德裕曰:‘给事中驳奏,为朝廷论得失,与有事奏事不类,不应罚。’诏可。”又《李藩传》:“再迁给事中。制有不便,就敕尾批却之......裴垍白宪宗,谓藩有宰相器,会郑絪罢,因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河东节度使王锷赂权近求兼宰相,密诏中书门下曰:‘锷可兼宰相。’藩遽取笔灭‘宰相’字,署其左曰:‘不可。’还奏之。”清顾炎武《日知录·封驳》:“汉哀帝欲封董贤,丞相王嘉封还诏书。胡三省曰:后世给、舍封驳本此。”清汤鹏《浮邱子·直解中》:“能纳诲之谓直......能封驳诰敕之谓直。”参阅《宋史·职官志一》。[1]

简介

白居易曾论及:“凡制敕有不便于时者,得封奏之;刑狱有未合于理者,得驳正之;天下冤滞无告者,得与御史纠理之;有司选补不当者,得与侍中裁退之。”这是封驳最清晰的解释。给事中,明清称六科给事中就是专职封驳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