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尊經閣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尊經閣記》

作品名稱: 《尊經閣記》

創作年代:,明代

文學體裁:詩詞

作 者:王守仁

字 號:陽明先生

《尊經閣記》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守仁的詩。[1]

王守仁於54歲時,辭官回鄉講學,在紹興、餘姚一帶創建書院,宣講「王學」,並在天泉橋留心學四句教法: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王守仁的學說思想王學(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其文章博大昌達,行墨間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哲學思想家和教育家,由他主張的「心學」和開創的陽明學派在後世產生了很大影響。王陽明的學說打破了當時理學家們對於「人」的鉗制,解放了一大批人的心靈世界,漸漸成為思想界的一種風尚。[2]

詩詞正文

譯文

經是永恆不變的真理,它在天稱為「命」,秉賦於人稱為「性」,作為人身的主宰稱為「心」。心、性、命,是一個東西。它溝通人與物,遍及四海,充塞天地之間,貫通往古來今,無處不存,無處不是同樣,無處可能改變的存在,所以它是永恆不變之道。它表現在人的情感里,便是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謙讓之心,是非之心;它表現在人際關係上,便是父子之親,君臣之義,夫婦之別,兄弟之序,朋友之信。因此惻隱心、羞噁心、謙讓心、是非心,也就是親、義、序、別、信,是同樣一件東西;都是心、性、命。這些都是溝通人與物,普及四海,充塞天地,貫穿古今,無處不存,無處不相同,無處可能改變的存在,即永恆不變之道。這永恆不變之道,用以闡述陰陽盛衰的運行,便稱它為《易》;用以表明紀綱政事的施行,便稱它為《書》;用以傳達歌詠性情的感發,便稱它為《詩》;用以顯示體統儀節的表徵,便稱它為《禮》;用以宣洩欣喜和平的躍動,便稱它為《樂》;用以辨別真假邪正的標準,便稱它為《春秋》。因此陰陽盛衰的運行,以至於真假邪正的評價,同樣是一個東西;都是心、性、命。這些都是溝通人與物,普及四海,充塞天地,貫穿古今,無處不存,無處不相同,無處可能改變的真理,唯其如此所以稱為六經。六經不是別的,就是我們心中永恆不變之道。因此《易》這部經,是記我們內心的陰陽盛衰的經:《書》這部經,是記我們心中的紀綱政事的經;《詩》這部經,是記我們心中的歌詠性情的經;《禮》這部經,是記我們心中的體統儀節的經;《樂》這部經,是記我們心中的欣喜和平的經;《春秋》這部經,是記我們心中的真假邪正的經。君子的對待六經,省察心中的陰陽盛衰而使之及時運行,這才是尊重《易》;省察心中的紀綱政事而使之及時施行,這才是尊重《書》;省察心中的歌詠性情而使之及時感發,這才是尊重《詩》;省察心中的體統儀節而使之及時表露,這才是尊重《禮》;省察心中的欣喜和平而使之及時躍動,這才是尊重《樂》;省察心中的真假邪正而及時地辨明,這才是尊重《春秋》。

大抵古代聖人的匡扶人間正道、耽心後世的頹敗而著述六經,正如同富家的上一輩,耽心他們的產業和庫藏中的財富,到子孫手裡會被遺忘散失,不知哪一天陷入窮困而無以自謀生活,因而記錄下他們家中所有財富的賬目而遺留給子孫,使他們能永世守護這些產業庫藏中的財富而得以享用,以避免貧困的禍患。所以六經,是我們內心的賬本,而六經的實際內容,則具備在我們內心,正如同產業庫藏的財富,各種各樣的具體物資,都存在家裡。那賬本,不過記下它們的名稱品類數目罷了。而世上學六經的人,不懂得從自己的心裡去探求六經的實際內容,卻空自從實際之外的仿佛的形跡之中去探索,拘守於文字訓詁的細枝末節,鄙陋地以為那些就是六經了,這正像富家的子孫,不致力守護和享用家中的產業庫藏中的實際財富,一天天遺忘散失,而終於變成窮人乞丐,卻還要曉曉地指着賬本,說道:「這便是我家產業庫藏的財富!」同這有什麼兩樣?唉!六經之學,它的不顯揚於人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重視功利,崇奉謬論,這叫做淆亂經義;學一點文字訓詁,教授章句背誦,沉陷於淺薄的知識和瑣屑的見解,以掩蔽天下的耳目,這叫做侮慢經文;肆意發表放蕩的論調,逞詭辯以取勝,文飾其邪惡的心術和卑劣的行為,馳騁世間以自高身價,而還自命為通曉六經,這叫做殘害經書。像這樣一些人,簡直是連所謂賬本都割裂棄廢掉了,哪裡還知道什麼叫做尊重六經呢!

越城過去有稽山書院,在臥龍西崗,荒廢已久了。知府渭南人南大吉君,在治理民政之暇,即慨然痛惜晚近學風的頹敗,將使之重歸於聖賢之道,於是命山陰縣令吳瀛君擴大書院使之一新,又建造一座尊經閣於書院之後,說道:「經學歸於正途則百姓就會振發,百姓振發那便不會犯罪作惡了。」尊經閣落成,邀我寫一篇文章,以曉喻廣大的士子,我既推辭不掉,便為他寫了這篇記。唉!世上的讀書人,掌握我的主張而求理於內心,當也大致接近於知道怎麼樣才是真正地尊重六經的了。

作者簡介

王守仁[3](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4]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軍功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諡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5]

王守仁被稱為「大明軍神」,一生軍功卓越。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守仁恩威並施,平定為禍江西三年之久的民變禍亂。次年寧王朱宸濠在南昌發動叛亂,迅速占領南康、九江,並計劃兵取南京,進而北上。時任南贛巡撫王守仁用巧計迷惑叛軍,並趁寧王后方空虛攻占南昌,最終在鄱陽湖決戰中效仿「赤壁之戰」擊敗叛軍,擒獲朱宸濠父子及李士實、劉養正、王綸等人,戰爭為期僅四十三天。晚年又率軍平定了兩廣藤峽盜亂,在歸途中病逝。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時(1529年1月9日8時)病逝於江西南安府大庚縣青龍港(今江西省大余縣境內)舟中。

王守仁墓位於浙江省紹興市紹興縣書法聖地蘭亭鎮以南2里許的仙暇山莊內,墓始建於明嘉靖八年(1529年),清康熙、乾隆年間曾多次修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高宗弘曆南幸,作過一次修繕,御賜「名世真才」題額並建四柱沖天式石牌坊於墓前。[6]

視頻

譯文明朝最不安分的地區,起義二百多年不肯投降,卻只服文臣王守仁

.

一代宗師王守仁少年時經歷了什麼知行合一到底應該如何解釋

.

參考資料

  1. 《尊經閣記》 古詩文網
  2. 王陽明思想新論:人是一個不斷超越自己的存在 搜狐網;發布時間; 2018-04-29
  3. 「王守仁簡介 古詩文網
  4. 王陽明的心學,你讀懂了嗎? 騰訊文化;發布時間;2017-06-26
  5. 明朝第一牛人王守仁,生而不凡,一生為官清廉(一) 搜狐網;發布時間;2021-04-12
  6. 越地遺珍— 王守仁墓 騰訊視頻;發布時間; 2016-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