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丁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小丁黄,中药名。为豆科米口袋属植物米口袋GueldenstaedtiamultiforaBunge、少花米口袋Gueldenstaedtiaverna(Georgi)Boriss.、狭叶米口袋GueldenstaedtiastenophyllaBunge、蓝花米口袋Gueldenstaedtiacoelestis(Diels)Simpson、小米口袋Gueldenstaedtiaverna(Georgi)Boriss.的带根全草。米口袋,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效。
主治痈肿疔疮,丹毒,肠痈,瘰疬,毒蛇咬伤,黄疸,肠炎,痢疾。[1]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甜地丁
汉语拼音:tián dì dīng
别名:米布袋《救荒本草》,地丁、小丁黄《吉林中草药》,痒痒草、地电、猫耳朵草(江苏)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寒。入心、肝经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治:痈肿疔疮,丹毒,肠痈,瘰疬,毒蛇咬伤,黄疸,肠炎,痢疾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甜地丁
别名: 紫花地丁、地丁[山东、河南]、萝卜地丁、痒痒草、猫耳朵草
来源
豆科米口袋属植物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multiflora Bunge.,以带根全草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
苦、辛,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疔疮痈肿,急性阑尾炎,一切化脓性炎症。
用法用量
0.2~1两;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2]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相关论述
- 1、《吉林中草药》:“清热解毒。治肠痈及诸疮肿毒。”
- 2、《内蒙古中草药》:“清热解毒,消痈肿。主治化脓性炎症,痈疽疔疮,高热烦躁,黄疸,肠炎,痢疾,瘰疬。”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 1、治肠痈(慢性阑尾炎),地丁60g,红藤60g。水煎,每日服2次。(《吉林中草药》)
- 2、治急性脓肿,疔疮,板蓝根30g,地丁、金银花、大青叶、蒲公英各15g。水煎,每日服3次。外用鲜地丁,捣烂敷患处。(《吉林中草药》)
- 3、治疔毒,地丁30g,甘草9g,明矾3g。水煎,黄酒为引,每日服2次。(《吉林中草药》)
- 4、治烫火伤,地丁研末,香油调涂患处。(《吉林中草药》)
- 5、治急性传染性肝炎,地丁30g。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 6、治指头感染,地丁、野菊花各30g。水煎服。(《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形态特征
- 1、米口袋,多年生草本。根圆锥状。茎缩短,在根颈丛生。托叶三角形,具有长柔毛;
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1-21;椭圆形、卵形或长椭圆形,长6-22mm,宽3-6mm;
伞形花序有花4-6朵;花萼钟状,上面2萼齿较大,与花梗均被有长柔毛;花
冠紫色,旗瓣卵形,长约13mm;翼瓣长约l0mm;龙骨瓣短,长5-6mm;
雄蕊10,二体;子房圆筒状,花柱内卷。荚果圆筒状,无假隔膜,长17-22mm。种子肾形,具凹点,有光泽。花期4月,果期5-6月。
- 2、少花米口袋,别名地丁、紫花地丁《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多年生草本。具粗大而直下的主根和不甚长的地下茎。托叶卵状三角形,有贴伏的疏柔毛;
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9枚,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0.5-2.5cm,宽1.5-7mm,先端钝或急尖,有细尖,两面被疏毛,有时上面几无毛。
伞形花序有花2-4朵,总花梗细长,均与叶等长,被白色疏柔毛;花梗很短或无花梗;
苞片三角形,长2-3mm;被疏柔毛;小苞片线形,长约为萼筒的1/2;被毛;
花萼钟状,长5-7mm;被银色疏柔毛,萼齿披针形,大小不等;花冠红紫色,旗瓣卵圆形,长约13mm、先端微缺,翼瓣长约11mm,龙骨瓣长约5.5mm;
雄蕊稍短于龙骨瓣;子房长圆形,被疏柔毛,花柱长不及1mm,先端弯曲。
荚果长圆筒状,长15-20mm;宽3-4mm;被不平伏的软长毛,成熟时毛较稀。种子圆肾形,直径1.5mm,有光泽,具不深的凹点。花期5月,果期6-7月。
- 3、狭叶米口袋,多年生草本。主根细而长。茎缩短,在根颈从生。托叶宽三角形,外被疏长毛;
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9;长椭圆形或条形,长6-35mm;宽1-6mm,先端急尖、钝尖或截形,具细尖头,两面有疏柔毛。
伞形花序具花2-3朵;总花梗长5-10cm;花萼钟状,被有密长柔毛,上面2萼齿较大;
花冠粉红色;旗瓣圆形,长6-8mm,先端微缺,翼瓣长约7mm,龙骨瓣长约4.5mm;雄蕊10;二体。
荚果圆筒形,无假隔膜,长1.4-1.8cm,稀达2cm;被疏柔毛。种子肾形,直径约1.5mm,有凹点和光泽。
生长环境
- 1、米口袋,生于山坡、草地或路旁。
- 2、少花米口袋,生于山坡草地。
- 3、狭叶米口袋,生于山坡草地或路旁。
- 4、蓝花米口袋,生于山地草丛中。
- 5、小米口袋,旱生植物。是零星生长的草原伴生植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