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小僧》是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1]、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2]。
名詞解釋
謙稱。
和尚用來對人稱自己。元·張國賓《合汗衫》三折:「小僧相國寺住持長老,今有陳相公做這無遮大會,一應人等都要舍貧散齋,小僧已都準備下了。」《水滸傳》四五回:「和尚道:『這是自家的事,如何恁地說?但是公付如海的事,小僧便去辦來。』」《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六:『法輪道:『除了鏡子,隨分要多少,敝寺也還出得起。
小僧不敢吝,憑提控怎麼分付。』」
另作〖貧僧〗pínsēng。
參考文獻
- ↑ 中文為何越來越受歡迎?,搜狐,2021-12-30
- ↑ 中國能屹立幾千年不倒的精髓是什麼?漢文化的誕生和傳承是關鍵,搜狐,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