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吉场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小吉场镇隶属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地处七星关区东北部,东与阿市苗族彝族乡和大方县接壤,南与海子街镇、小坝镇和大方县八堡彝族苗族乡相接,西与层台镇毗邻,北与清水铺镇相连, 行政区域面积121.67平方千米。

民国时期,设吉场乡;1992年,建小吉场镇;2011年10月,属七星关区。截至2018年末,小吉场镇户籍人口为63600人。截至2020年6月,小吉场镇辖5个社区、21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吉兴社区。

2011年,小吉场镇财政总收入1600万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万元,比上年增长20%。人均财政收入264元。2018年,小吉场镇有工业企业30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8个。[1]

基本信息

在毕节市东部。面积121平方公里。人口7.4万,其中彝、苗等民族占9.3%。辖26村委会。1949年为吉场乡。1954年析设小吉场、大吉场、总基等乡。1958年撤乡建小吉场公社。1961年析建小吉场、胡吉、永兴、总基等公社。1984年改置小吉场镇及大吉、永兴、总基3乡。1991年合并置小吉场镇,划斯栗乡部分地入辖。有煤、铁、铅锌矿。产生漆、核桃、板栗及桃、李、柿、苹果等。有中小学40所。镇人民政府驻地小吉场,在毕节东北31公里,贵人山西麓。人口 2 000。海拔 1 280 米。原名鸡场,系彝语译音,意为铜厂。明洪武时屯军,称鸡场堡。清同治年间更名小鸡场。1932年更今名。设农贸集市。村民善植桑养蚕。海子街-龙场营公路经此。

自然条件

全镇西南高东北底,境内最高海拔是南面新建村箐脚组为1765m,最底海拔是东北角高兴村猴子桥为1000m,地势起伏平缓。全镇总土地面积121.3平方公里,有耕地2.25万亩,水田1.1万亩,土壤以地带性的铁铝、硅铝、硅质黄壤、黄色石灰土、紫砂土、水稻土为主,少量为紫色土。全镇气候温凉湿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3.2℃至13.9℃,无霜期249~255天,年降雨量950~965mm,雨量较为充沛。农作物为两熟连作间套作制,素来盛产稻谷,有"毕节谷米之乡"之称。境内磺、铁、煤、铅、锌等矿产资源有不同程度分布。

水利资源

小吉场镇山脉为南北走向,南高北低,山势起伏不大。河流水系属赤水河水系。经阿市河和普宜小河汇入赤水河,境内有总基河、永兴河、大吉河等三条大的河流。小吉场镇水资源比较丰富,由于地形特殊,在高兴村猴子桥村民组和吉丰村河沟组一带形成较大的落差,形成了很大的水电优势,现建成的有猴子桥电站、川洞电站和猴子桥二级电站及吉丰电站。[2]

民俗文化

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七夕节

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中秋节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