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小提琴

增加 12,434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Xiaotiqinzixuejiaocaixunxumulu.jpg|缩略图|[http://www.xtqzf.com/wp-content/uploads/2017/06/xiaotiqinzixuejiaocaixunxumulu.jpg 原图链接][http://www.xtqzf.com/page/13?jdfwkey=a9mzg2 图片来自小提琴作坊]]]
‘’’ ''' 小提琴 ’’’ ''' 音域宽广、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它既能奏出优美华丽的旋律,也能奏出慷慨激扬的曲调。小提琴是 中的 一种弓弦乐器,一般称为弦乐器。很早以前人们就称它为[[西洋乐器]]中的“皇后”。在交响乐中,它常被用作主要的旋律乐器,作用十分突出,是现代交响乐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与 [[ 钢琴 ]] 、古典吉他并称三大乐器 。http。<ref>[http://www.xtqzf.com/page/13?jdfwkey=a9mzg2小提琴作坊]</ref> 
==起源==
 小提琴的由来说法不一,最广流传是“乌龟壳琴”的故事。相传在两千多年前的古 [[ 埃及 ]] ,有一个叫美尔古里的 [[ 音乐家 ]] ,在一个早晨沿着 [[ 尼罗河 ]] 悠闲的散步,无意中踢到一个东西,这个东西竟然能发出悦耳的声音,这声音吸引了他,研究发现,龟壳内的空气与壳内独特的构造相互摩擦而产生。他于是根据龟壳发声的原理,仿照龟壳的外形配上弦,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把小提琴。美尔古里将它命名为“列里”。
又一个传说:5千年前斯里兰卡有一位君主名叫瑞凡那,他把圆柱形的木头掏空制成了与我国二胡极为相似的乐器称“瑞凡那斯特隆(Ravanastron)”,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瑞凡那斯特隆”随着贸易往来而流传四方,这便是小提琴的鼻祖了。
 
==制作发展==
不过从有史料记载起,最早的小提琴是由一位住在[[意大利]]北部城镇布里细亚 (Brescia)名叫达萨洛制成的(Gaspa ro da salo 1542-1609)。但在同一个时期,格里蒙那(Cremona)城中的A.阿玛蒂(AndreaAmatil520-1580Andrea Amati),也制作了与现代小提琴更为相近似的小提琴。从16世纪到18世纪,意大利的小提琴制造业随着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G.P玛基尼、N.阿玛蒂、A.斯特拉第瓦利和C.爪内利四位杰出名匠。世界各国的小提琴制造业都是仿照意大利这些小提琴制作者的琴型和尺寸来制作小提琴的。18世纪后,小提琴制作业的领先地位从意大利转至法国。这个时期小提琴的造型不断改进,已取得更大音量和更好的音质近百年来,小提琴的结构也没什么大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大利是小提琴的故乡。而玛基尼、阿玛蒂、斯特拉第瓦利、瓜内利当年所制的小提琴,现今已成了稀世珍品、杰作。现代小提琴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而来,不能说是具体由那个人发明的,是集体力量的结晶。
1789~179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随着贵族与皇室的衰落,音乐也从宫廷走向民间,出现了为公众服务的交响乐队和音乐厅。为适应环境的变革,小提琴增粗了音柱,低音量变长变厚。而后发明了腮托,使小提琴的演奏更加自如。18世纪末,音乐学院在欧洲相继出现,它使小提琴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从而促进了机器制琴业的发展。法国的米尔库、德国的米滕瓦尔德都是大量生产小提琴的地方。法国的J.-B.维约姆是 19世纪制琴业的著名人物。
小提琴大约与民国初年(约1920年代)传入中国。在此期间小提琴大师先后到中国演出,鼓舞了爱好音乐的人学习。许多高水平的小提琴家到中国工作,培养了众多的本国的小提琴演奏家和教师。如:[[刘天华]],[[冼星海]]和[[马思聪]]等。从这一时期开始,也陆续出版和翻译了不少《小提琴演奏法》,并有作曲家创作出许多经典的中国小提琴曲,像由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何占豪和陈刚合作的《[[梁祝]]》和陈刚所作的《[[苗岭的早晨]]》等。
 
中国在小提琴制造上,逐渐享有国际声誉。广州乐器厂陈锦农所制红棉牌小提琴,1980年获美国第4届国际提琴制作比赛“音质金奖”;北京提琴厂戴宏祥所制小提琴,获1983年于联邦德国卡塞尔市举行的斯波尔国际提琴制作比赛的“音质金奖”。
 
===在中国的发展===
 
大约在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西方传教士将小提琴引入中国。赫德是英国的传教士,他是个狂热的音乐爱好者。虽然赫德组建乐队的本意只是为了满足西方人士音乐的需求,但实际上为小提琴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国小提琴艺术的起步发展。在赫德乐队受训的赵年魁和穆志清,后来成为北京大学音乐学习所的首批小提琴导师。五四运动以后,一些中国留学生进一步促进了小提琴艺术在中国的传播。
 
最有影响力的当属[[马思聪]](1912 – 1987)先生,广东梅县人,是中国最早留学欧洲学习小提琴的学者之一。1924年(年仅12岁)既赴法国学习小提琴,1925年考入法国朗西音乐学院,后又继续入法国巴黎音乐学院深造。学成回国后在上海、南京、广州、北京、天津、香港等地多次举办系列个人独奏音乐会并获成功。评论界称他为“中国第一个依靠自己演奏活动发挥其社会影响的音乐家”。马思聪1935年创作的《摇篮曲》是中国专业小提琴音乐的开端,其作品还有《第一回旋曲》、《绥远组曲》、《西藏音符》、《牧歌》、《秋收舞曲》、《第二旋曲》、《春天舞曲》、《山歌》、《慢诉》、《抒情曲》、《跳龙灯》、《跳元宵》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协会副主席。马思聪是中小提琴音乐的开拓者。为中国小提琴创作中华名族音乐元素与西洋小提琴相结合的创作和演奏开辟了道路。在他之后中国的音乐工作者们积极探索,相继创作出了中国观众喜爱的小提琴作品,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何占豪 陈钢曲)、《新春乐》(茅原曲)、《新疆之春》(马跃先 李中汉曲)、《庆丰收》(张靖平曲)等等。形成了中国具有特色的小提琴音乐作品。并逐渐为世界观众所了解和喜爱。为繁荣中国的小提琴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基本构造==
小提琴有琴弦4根,原均为羊肠制的裸弦,约从18世纪起,低音G弦常包以银丝,使其反应灵敏。现代则将G、D、A3根弦用缠金属丝的羊肠弦或钢丝缠弦,晚近也用尼龙弦。E弦改用钢丝弦,使其在高音区的音色更佳。
琴弓作为乐器的附加物,最早出现在拜占庭帝国时代,但其价值就如平民老百姓一般身份低下,究其原因是与弹拨方法所产生的声音相比,运弓生成的音质实在是太弱。到11世纪伊斯兰征服者入侵西班牙时,把琴弓带到了欧洲,不到100年的时间即为西欧社会所熟悉,并被广泛使用。
 
==小提琴的学派==
 
===意大利小提琴学派===
 
近水楼台先得月,科雷利是意大利小提琴学派的奠基人。他确认小提琴本质是一种歌唱性乐器。他所写的奏鸣曲,在快板乐章中摒弃了那些非音乐性的效果,而着力于辉煌、有活力的旋律塑造。他的慢板乐章,富于歌唱性,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为意大利学派奠定了基础。A.维瓦尔迪是意大利学派创作小提琴协奏曲的代表人物。他是采用乐队为小提琴伴奏的首创者。他的这一创举,使协奏曲具有交响性,并增添了戏剧性。G.塔尔蒂尼是18世纪欧洲最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是意大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根据科雷利作品的主题写了50首变奏曲,使小提琴弓法艺术得到巨大发展。他奠定了由3个乐章组成的早期小提琴奏鸣曲的曲式。他的代表作《[[魔鬼的颤音]]》是18世纪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巅峰之作.
 
===德国小提琴学派===
 
1650年以前,德国小提琴演奏艺术基本上是走意大利人的路。1700年左右,德国作曲家写的小提琴作品使用了比意大利人还要难的技巧,特别是在使用和弦、特殊调弦法,以及某些描写性的演奏效果方面。小提琴已经发展为一种技巧性很高的乐器。J.S.巴赫的6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组曲,对演奏者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1756年L.莫扎特(W.A.莫扎特之父)写的《小提琴教程》是德国小提琴发展的总结。1831年,德国著名的小提琴家施波尔完成了他的《小提琴教程》。F.达维德(1810~1873)在1843年莱比锡音乐学院开办时是小提琴系的负责人,他是一位善于启发、激励学生上进的教师,在他的努力下,使莱比锡音乐学院成为19世纪中叶的小提琴学习中心。达维德编订过许多古典作品,对丰富曲目作出了贡献。
 
演奏家J.约阿希姆的历史功绩,在于把非凡的演奏技巧用来忠实地再现作品的音乐内涵。[[巴赫]]的6首无伴奏奏鸣曲和组曲,就是由于他的演奏,被现代小提琴家们公认是小提琴复调音乐作品的高峰。他的另一历史功绩是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学生,20世纪初优秀的小提琴教育家L.奥尔就是其中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约阿希姆的最后一名学生A.魏登堡,纳粹德国迫害犹太人时,他逃亡中国,旅居上海,并在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教授小提琴与室内乐。
 
===法比小提琴学派===
 
维奥蒂在1782年来到法国,在他的训练和影响下,法国的P.巴约、P.罗德和R.克鲁采共同创立了法国小提琴学派。19世纪中叶以后,法国的小提琴演奏学派对世界小提琴演奏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H.维尼亚夫斯基、P .d e萨拉萨特、F.克赖斯勒是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波兰小提琴家维尼亚夫斯基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他在继承法国学派的演奏风格上,增加了浪漫派色彩。法国小提琴学派强调声音的华丽,有许多手腕的运弓动作,这给他演奏连顿弓带来了困难,后来他终于发现通过使用整个手臂的动作顺利地掌握这种连顿弓法。1862年维尼亚夫斯基把他的演奏技巧带到了俄国,为以后出现的俄罗斯演奏学派的宽广发展,打下了基础。出生于西班牙的萨拉萨特,是法国音乐学院培养出来的优秀演奏家之一,他的演奏以音色甜美、纯净而著称。他使用的揉音幅度更宽,他的音准,特别在高音区非常出色,技巧辉煌而流畅。他写的《吉卜赛之歌》、《卡门幻想曲》很有创造性,技术上难度很大。奥地利人克赖斯勒1887年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他有着潇洒自如的演奏风格,从不炫耀技巧,运弓优雅,乐句处理得十分巧妙,富于节奏的活力。克赖斯勒继承和发展了维尼亚夫斯基的揉音技巧,使他获得了无与伦比的音色变化。他的弓法和指法都很有个性。
 
在小提琴演奏史上有法比学派这一名称,是因为这两个学派不仅在形成时间上相距不远,而且又都受维奥蒂的影响。比利时小提琴学派的奠基人C.-A .d e贝里奥的老师是维奥蒂的学生,贝里奥也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过。他把帕格尼尼的辉煌技巧和法国的优雅风格结合在一起,从而把古典的法国演奏学派现代化了。贝里奥不是法国学派的直系门徒,他能突破传统,创造一个新的浪漫主义的法比学派。贝里奥的学生H.维厄唐对比利时学派有很大影响。他在小提琴演奏史上的巨大贡献是发挥了小提琴在交响乐中的独奏地位。他的《第四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约1850)是富有创造性的作品,H.柏辽兹称它是一首有着独奏小提琴声部的壮丽的交响曲。E.伊萨伊是维厄唐的学生,他演奏热情而充满活力,威严而又优美,富于诗意,他使用更为强烈的揉音。法比学派人才辈出,影响深远,其代表人物除上面提到的之外。
 
===俄罗斯、苏联小提琴学派===
 
奥尔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近50年的教学,使他成为20世纪初著名的小提琴教授。J.海费茨、M.埃尔曼、N.米尔斯坦、E.津巴利斯特等世界第一流小提琴家都出自他的门下。著书阐述了他的教学思想和美学观点,音乐第一,技术第二。奥尔对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不过,早在奥尔之前维厄唐和维尼亚夫斯基等曾长期在俄国教学和演奏,可以说俄罗斯学派是在法比学派的基础上自然地、历史地形成,而不是某个人的创造和建树。海费茨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学生,他有着火热的感情,钢铁般的控制力,惊人的技巧和强烈个性。他所使用的快速揉音、表情性的换把滑音、强烈的运弓起奏、比较快速的乐曲处理等,这一切都是他那强烈的音乐个性的自然表露。
 
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共和国成立后,敖得萨音乐学院的П.С.斯托利亚尔斯基、莫斯科音乐学院的А.И.扬波利斯基和К.Г.莫斯特拉斯等继承和发展了奥尔的事业,形成了苏联小提琴学派。斯托利亚尔斯基在1933年创建了苏联的第一所天才儿童音乐学校,成为苏联学派的创建人之一。他主张从童年起就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技术与艺术训练。他的学生Д.□.奥伊斯特拉赫,是当代最杰出的小提琴家之一,他把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对音乐深刻的理解十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还积极演奏现代音乐。莫斯特拉斯所著的《小提琴的音准问题》、《小提琴演奏者的节奏训练》、《小提琴演奏中的力度问题》都很有价值。他的学生I.加拉米安在美国成为著名教师。波利斯基继承和发展了奥尔的教学原则,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全面发展。极为纯净的声音、精确的音准、高超的技巧、高尚的风格、对乐曲处理的细致而深刻,是这个教学体系的特点。他的侄子И.□.扬波利斯基是《小提琴指法概论》的作者。扬波利斯基的另一名学生□.И.扬凯列维奇,继承和发展了老师的教学原则,善于对学生的才能作透彻的分析,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演奏技巧和个性。中国著名小提琴教师、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林跃基,曾是扬凯烈维奇的学生;林跃基的学生胡坤曾在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奖。需要提及的还有美国著名的小提琴家I.斯特恩。他与俄国学派有很深的渊源,又曾受法比学派的影响,他善于采撷众长,独创一格,成为当代第一流的演奏家。他曾两次来中国访问,进行演奏和讲学活动,给中国年轻的小提琴家很多教益。<ref>[http://www.docin.com/p-194724745.html 豆丁文库] </ref>
 
==对社会的贡献==
 
在西洋乐器中,小提琴是一件最为重要的乐器。在西洋交响乐队(也称“管弦乐队”)和中国的中西结合乐队中,以及在独奏与协奏中,均发挥出最为重要的艺术作用。
小提琴在交响乐队中以“首席”之称,还起着榜首与领衔的艺术作用。有人说小提琴是“乐器皇后”,是上帝发明的。可见它在人们心目中是何等完美的乐器了。相信随着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小提琴这一高雅艺术演奏更加完美,为大众带来饕餮视听盛宴。
 
==经典曲目==
 
===独奏曲===
 
{| class="wikitable"
|-
! 代表人物 !! 代表作品
|-
| 海姆 || 《圣母颂》
|-
| 旦尼库 || 《云雀》
|-
|朱尔斯·埃米尔·马斯涅 || 《沉思》
|-
|克莱斯勒 || 《爱之喜悦》
|-
|萨拉萨特 ||《吉卜赛之歌》
|-
| 圣桑 ||《引子与回旋随想曲》
|-
|塔尔蒂尼 ||《魔鬼的颤音奏鸣曲》
|-
|舒曼 ||《梦幻曲》
|-
|吕思清 ||《梁山伯与祝英台》
|-
|约翰·巴哈贝尔 ||《D大调卡农》
|-
| 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
|-
|弗朗蒂切克·德尔德拉  ||《回忆》、《纪念曲》
|}
 
===协奏曲===
{| class="wikitable"
|-
!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
|门德尔松        ||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
|贝多芬 ||《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
|-
|勃拉姆斯 ||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
| 柴科夫斯基 ||《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
|何占豪、陈刚 ||《 梁祝》
|-
|马思聪 || 《 双小提琴协奏曲 》
|-
|}
 
== 视频 ==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ioc6sdgugo }}
'''J.S. Bach: The Violin Concertos'''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e0Tuvitkgs }}
'''CHEAP vs EXPENSIVE violins - Can you hear the difference?'''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916 絃樂]]
47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