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檗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小檗属(学名:Berberis)植物大约有450-500种,为常绿或落叶灌木,一般为1-5米高,有刺,分布在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和十大功劳属(Mahonia)的亲缘关系较近,有的分类学家将十大功劳属的植物列在小檗属中。[1]

小檗属植物常被培养为园艺观叶品种,或作为矮篱笆墙。落叶品种在秋季叶子的颜色非常鲜艳,有些叶背白色的常绿品种也非常适宜观赏。其茎、根可提炼黄色染料。

形态特征

落叶或常绿灌木。枝无毛或被绒毛;通常具刺,单生或3-5分叉;老枝常呈暗灰色或紫黑色,幼枝有时为红色,常有散生黑色疣点,内皮层和木质部均为黄色。单叶互生,着生于侧生的短枝上,通常具叶柄,叶片与叶柄连接处常有关节。

花序为单生、簇生、总状、圆锥或伞形花序;花3数,小苞片通常3,早落;萼片通常6,2轮排列,稀3或9,1轮或3轮排列,黄色;花瓣6,黄色,内侧近基部具2枚腺体;雄蕊6,与花瓣对生,花药瓣裂,花粉近球形,具螺旋状萌发孔或为合沟,外壁具网状纹饰;子房含胚珠1-12,稀达15,基生,花柱短或缺,柱头头状。浆果球形、椭圆形、长圆形、卵形或倒卵形,通常红色或蓝黑色。

种子1-10,黄褐色至红棕色或黑色,无假种皮。x=14。

产地分布

约500种,主产北温带,但本属是小檗科中惟一分布于热带非洲山区和南美洲的属。也是惟一在乾燥地区得以强度分化的属。中国约有250多种,主产西部和西南部。

代表植物

直梗小檗 Berberis asmyanaSchneid.

常绿灌木,高1-1.5米。枝棕灰色,明显具槽,散生黑色疣点;茎刺细弱,圆柱形,三分叉,长3-9毫米,淡黄色。叶薄革质,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3厘米,宽6-10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上面亮深绿色,中脉凹陷,背面淡绿色,不被白粉,中脉明显隆起,两面侧脉和网脉不显,叶缘平展,全缘或具1-3刺齿;近无柄。花单生;花梗细,挺直,长2-4厘米,光滑无毛;花黄色;小苞片卵形,长约1.8毫米;萼片2轮,外萼片卵形,长约3毫米,宽约2.5毫米,内萼片倒卵状圆形,长约5毫米,宽约4.5毫米;花瓣倒卵形,长约4.5毫米,宽约3.2毫米,先端浅缺裂,基部溢缩呈爪,具2枚近靠的腺体;雄蕊长约3.2毫米,药隔先端平截;胚珠4-5枚,无柄。浆果椭圆形,长7-8毫米,直径4-5毫米,顶端无宿存花柱,微被白粉。花期5-6月,果期7-9月。

主要价值

本属大多数植物的根皮和茎皮含有小檗碱,可代黄连药用。

植物的果实多数种可食,果汁中富含维生素C及各种氨基酸,可制保健饮料。果皮渣可提取天然色素,色艳、味正,对人体无毒付作用,是很好的食品着色剂。果皮渣可作饲料添加剂,有增食助长作用,小檗属植物枝叶典雅美观,可作绿化树种,栽培在庭院、公园、路旁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