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津安二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8年11月15日 (四) 15:24 由 Dymh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小津安二郎(1903年12月12日-1963年12月12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日本电影导演、编剧。 1923年,进入松竹公司蒲田电影制片厂担…”)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小津安二郎(1903年12月12日-1963年12月12日),出生於日本東京。日本電影導演、編劇。

1923年,進入松竹公司蒲田電影製片廠擔任攝影助手;1926年,任助理導演;1927年,拍攝了電影處女作《懺悔之刃》,這是其唯一的古裝片;1929年,執導了劇情片《我畢業了,但…》;1933年,編導了劇情片《心血來潮》,該片被日本《電影旬報》選為年度最佳電影;1936年,編導了首部有聲電影《獨生子》;1937年,編導了家庭喜劇《淑女忘記了什麼》;1941年,編導了家庭倫理電影《戶田家兄妹》,該片被日本《電影旬報》選為年度最佳電影;1949年,拍攝了劇情片《晚春》,該片被日本《電影旬報》選為年度十佳影片第一位,併入選日本電影名片200部;1951年,執導並參與創作了劇情片《麥秋》,該片被日本《電影旬報》選為年度十佳影片第一位,併入選日本電影名片200部;1953年,執導了家庭倫理電影《東京物語》,影片獲第1屆倫敦國際電影節薩瑟蘭獎;1958年,第一次嘗試採用彩色膠捲,拍攝了《彼岸花》,因此獲得藝術祭文部大臣賞及紫綬褒章;1959年,獲日本藝術院賞;1961年,因拍攝《秋日和》而獲得第8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導演獎;1962年,執導了劇情片《秋刀魚之味》,該片獲選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佳影片;1963年被選為藝術學院會員,是電影導演首次獲此榮譽。

1963年12月12日,小津安二郎因癌症病逝,享年60歲。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小津安二郎

外文名稱 Yasujiro Ozu

國籍

日本

民族 大和族

星座

射手座

出生地 東京


出生日期 1903年12月12日

逝世日期 1963年12月12日

職業 導演、編劇

代表作品 晚春、東京物語、彼岸花、秋日和

主要成就 第2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最佳導演 1958年紫綬褒章 1958年藝術祭文部大臣賞 1959年日本藝術院賞 第8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目錄 1早年經歷 2演藝經歷 3個人生活 4主要作品 5人物評價 摺疊編輯本段早年經歷 1903年12月12日,小津安二郎出生於東京深川區龜住町七番地的一戶名門,幼時喜歡繪畫。1913年,小津安二郎跟隨母親搬到名古屋附近的伊勢松坂屋居住,父親則在外經商。從十歲直到二十歲,小津都很少與父親見面。十三歲時進入三重縣立第四中學校(現伊勢高校)讀書,但小津從小不喜制度化生活,對學校教育尤其反叛。他不守紀律,還染上了飲酒的癖好。因為迷戀美國電影,他常常欺騙母親,藉口與朋友登山,實際上跑到附近的城鎮去看電影 。

1920年,17歲的小津寫了一封"輕佻"的信給低年級同學,被校方逐出宿舍。中學畢業後小津安二郎陸續報考神戶高等商業學校、師範學校等,但都沒有考上,最終謀得一個偏遠山村的小學代課教員職位 。

1923年,他在母親的托人引薦下(他的父親反對他進入電影公司),辭去代課教員的工作,進入了松竹映畫公司的蒲田攝影廠擔任攝影助手工作,與清水宏、五所平之助等同事 。

1925年在陸軍後勤部服兵役。1926年返回松竹公司,任大久保忠素之助導 。

摺疊編輯本段演藝經歷 導演照片 導演照片 1927年,因為偶然的機會,小津安二郎拍攝了電影處女作《懺悔之刀》,這是其唯一的古裝片 。1929年,執導了由高田稔、田中絹代主演的劇情片《我畢業了,但…》 。

1930年,編導了由齋藤達雄、二葉香穗瑠主演的劇情片《我落第了,但…》 。1932年,編導了由齋藤達雄、青木富夫主演的劇情片《我出生了,但…》 。

1933年9月7日,小津安二郎編導的劇情片《心血來潮》上映,該片是喜八系列的第一部,被日本《電影旬報》選為年度最佳電影 。1934年,拍攝了由坂本武、飯田蝶子主演的喜八系列第二部《浮草物語》 。

1935年,日本文部省以教育片宣傳本色傳統文化,邀請松竹拍攝歌舞伎演員尾上菊五郎六世演出的《鏡獅子》,該片由小津安二郎執導。影片上半無聲拍攝,後半轉到幕前的演出,同步錄音。這是小津最受爭議的作品 ;11月21日,小津安二郎拍攝的喜八系列的最後一部《東京之宿》上映 。1936年,小津安二郎編導了首部有聲電影《獨生子》 。

1937年3月3日,編導的由齋藤達雄、粟島墨子主演的家庭喜劇《淑女忘記了什麼》上映 ;9月10日,35歲的小津安二郎作為預備役軍官伍長被徵召人伍,隸屬華中派遣軍直屬軍部野戰瓦斯部隊第二中隊;9月24日,他從大阪上船,29日在上海登陸,直接投人淞滬會戰。上海之戰結束後,小津隨部隊進攻南京,隨後一直轉戰中國的華東、華中各地,直到1939年7月服役期滿歸國 。

1941年,編導了由藤野秀夫、葛城文子、三宅邦子主演的家庭倫理電影《戶田家兄妹》,該片被日本《電影旬報》選為年度最佳電影 。

1943年6月,小津安二郎再次應徵,被派往東南亞戰場。這回他不是一名普通士兵,而是作為軍部報道部電影班成員,參與日軍的宣傳報道工作。日本戰敗後,他在新加坡隨日本軍隊投降並成為戰俘,於1946年歸國 。

1947年,小津安二郎拍攝了戰後第一部作品《長屋紳士錄》 。1949年,小津安二郎跟編劇老搭檔野田高梧再度合作,推出了《晚春》,該片標誌着小津安二郎電影的成熟。此片被列為日本當年十大最佳影片的第一位,併入選日本電影名片200部 。

1951年,小津安二郎執導並參與創作了劇情片《麥秋》,最終該片被日本《電影旬報》選為年度十佳影片第一位,併入選日本電影名片200部 。

1953年11月3日,執導的由原節子、杉村春子主演的家庭倫理電影《東京物語》上映,影片展示了傳統的大家庭制度正在無可挽回地走向緩慢解體的過程。影片獲第1屆倫敦國際電影節薩瑟蘭獎 。

1958年,第一次嘗試採用彩色膠捲,拍攝了《彼岸花》,該片被日本《電影旬報》選為年度十佳影片第三位,小津安二郎也因此獲得藝術祭文部大臣賞及紫綬褒章 。

1959年,拍成彩色版《浮草》,描繪的是江湖歌舞伎藝人的生活和情感 ;同年獲日本藝術院賞 。

1960年,拍攝了《晚春》的翻版《秋日和》,並以此獲得第8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

1962年,執導了由岡田茉莉子、杉村春子主演的劇情片《秋刀魚之味》,該片是小津安二郎過世前最後執導的作品,獲選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佳影片 。

1963年,小津安二郎被選為藝術學院會員,是電影導演首次獲此榮譽 。

摺疊編輯本段個人生活 家庭

小津安二郎的祖上為名門世家,他的祖父是一個浪蕩子,曾聲稱只要一輩子不愁酒錢就行。父親經營海產批發,他還有四位兄弟姐妹。小津安二郎終身未娶,一生與母親生活在一起。1962年2月,小津安二郎母親的病逝(他的父親在他三十歲時過世)是對他最大的打擊。第二年,小津安二郎也病逝於醫院中,這一天剛好是他的60歲誕辰。他的墓碑上,按照他的遺願,只留下了一個字--"無" 、 。

嗜好

小津安二郎好酒,經常酩酊大醉。他電影裡的喝酒場面,大都是他的儀態。如現實中的笠智眾從不喝酒,影片裡的演出,都是平時觀察小津喝酒所得。

除了好酒,小津還喜愛美食。他有一本美食手冊,用的是皮革面的筆記本,全是美食心得,凡是遇到美味的食物,如鰻魚、天婦羅、燒雞等,會記下來,並畫上細緻的地圖,手冊中出現最多的,是鰻魚店,還有吉列豬扒店 。

去世

1963年12月12日,小津安二郎因癌症病逝,與前一年去世的母親一起葬在北鎌倉圓覺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