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小火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小火草

中文学名: 小火草
别   称:细火草、天青地白、小火绒草
界: 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桔梗目
科:菊科
属:火绒草属
种: 鼠曲火绒草
分布区域:云南西北部澜沧江、怒江
采收时间:夏季
用   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

小火草[1],中药名。为菊科植物鼠曲火绒草LeontopodiumforrestianumHand.-Mazz.的全草。分布于云南西北部澜沧江、怒江等地。具有清肝明目,驱虫消积,解毒生肌之功效。常用于角膜云翳,小儿腹泻,蛔虫病,感冒,咳嗽,疮疡久不收口。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甘、淡,性

功能主治

清肝明目,消炎生肌,止咳驱虫。主治小儿腹泻,蛔虫症,感冒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角膜云翳;外用治外伤,疮疡久不收口[2]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肝明目,消炎生肌,止咳杀虫。主治小儿腹泻,蛔虫症,感冒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角膜云翳,外伤疮疡久不收口。”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纤细,有多数疏散或较密集丛生的花茎和根出条。根出条纤细,直立,有多少疏生的叶和顶生近莲座状的叶丛。花茎直立,高2-10厘米,纤细或稍强壮,草质,不分枝或基部有分枝,被棉状薄茸毛,下部有较密、上部有较疏的叶;节间长2-8毫米;基部叶在花期枯萎宿存,叶线形,长圆状或倒披针状线形,长8-11毫米,宽1.5-2.5毫米,基部叶和莲座状叶较小,长5毫米,宽1.5毫米,顶端钝或稍尖,有小尖头,基部稍狭,无柄,边缘平,上面黄绿色,被蛛丝状毛,下面被白色或灰色茸毛;中脉细,在下面稍高起。苞叶多数,与茎上部叶同形或较稍宽,上面除基部被较下面更多的细棉毛外,被污黄绿色茸毛,下面被较密的灰白色茸毛,较花序稍长或长2倍,多少开展成密集的径约12-23毫米的苞叶群。头状花序径5-7毫米,1-3个,稀达7个,密集。总苞长约4毫米,被灰黄色长柔毛;总苞片约3层,披针形,顶端尖,常撕裂,深褐色,露出毛茸之上。小花异形,有少数雄花。花冠上部紫红色,长3.5毫米;雄花花冠细管状,上部四分之一钟状,裂片小;雌花花冠丝状。冠毛较花冠稍长,赭黄色,纤细,下部有细锯齿;雄花冠毛稍粗。不育的子房无毛;瘦果稍有乳头状短毛。花期7-9月;果期9-10[3]

分布区域

分布于云南西北部澜沧江、怒江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400-4000m的高山与亚高山干燥草地、石砾地及灌丛的边缘,不常见[4]

视频

咳嗽、气管炎, 农村称它“小火草”, 治感冒气死西药!

参考资料

  1. 小火草,色谱世界
  2. 小火草的功能主治《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医世家
  3. 小火草的形态特征,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4. 小火草的生长环境,便民查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