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米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小米星(Crassula 'Tom Thumb')是景天科青锁龙属的多肉植物。 舞乙女(Crassula rupestris ssp. marnieriana)和爱星( Crassula rupestris ssp. rupestris)的几率杂交种,由挪威人W. J. Ruysch发现。

小米星形态特征

小米星为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植株直立丛生,多细小的分枝,茎肉质,多年生植株茎干逐渐半木质化,肉质叶呈灰绿至浅绿色,长约0.5厘米,宽约0.4厘米;叶缘稍具红色,在晚秋和早春,温差大的时候红色尤为明显。叶片交互对生,卵圆状三角形,无叶柄,基部连在一起,新叶上下叠生,成叶上下有少许间隔。4-5月开花,白色,星状,花瓣5-6瓣,簇生,常开满枝头,颇为华丽;开花后不会死。小型品种,开花的植株高仅约12厘米。[1]

小米星生长环境

小米星需要阳光充足和凉爽、干燥的环境,耐半阴,怕水涝,忌闷热潮湿

具有冷凉季节生长,夏季高温休眠的习性,为多肉植物中的“冬型种”。每年的9月至第二年的6月为植株的生长期(花友的环境不一样,生长期也有长短),若光照不足会使植株徒长,叶与叶之间的上下距离拉长,使得株型松散,叶缘的红色也会减退;而在阳光充足之处生长的植株,株型矮壮,茎节之间排列紧凑。生长期需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积水。

小米星能耐零下2℃左右的低温,是室内的温度,非露天,再低叶片的顶端生长点就会出现冻伤,干枯死亡,来年会在枯萎处重新萌发新侧枝。整个冬季基本断水,5度以下就要开始慢慢断水。夏季高温时整个植株生长缓慢或完全停止,这个时候要通风良好且适当遮光,避免曝晒,节制浇水,不能长期雨淋,以免植株腐烂

小米星分布范围

是杂交出来的品种,在野外没有分布。

小米星繁殖方法

小米星是非常好繁殖的一个品种。繁殖一般采用砍头法。取生长点完好的健康枝条,按3-5厘米的�长度剪下一段段枝条,晾干切口后即可直接扦插在干的颗粒土或蛭石为主的配土中,几天后可少量浇水。小米星的叶片之间容易长出小的气根,碰到合适的土壤就会把根牢牢扎在土里。砍头繁殖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同时给母株修型,砍头后的地方会重新萌发新的生长点,有时会萌发多根新枝。 小米星是杂交出来的品种,在野外没有分布。[2]

图片

小米星的养护

光照充足

如果小米星光照不充足,欠缺光照,小米星体内有过多的水分,所以叶片容易变绿色,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小米星的叶片边缘会变成红色。要是小米星状态达到极致时,整颗植株会变成荧光橙色。

当然要有充足光照的滋养哦,光照对出状态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适宜温度

小米星冬季可以耐零下2℃的室内低温,当冬季温度低于零下2℃时,叶片就会出现冻害。夏季可以耐35℃的高温,所以在夏季可以进行露养。

在晚秋和早春时节,温差大的时候,小米星红色尤为明显,现在春季,是出状态的好时节,别错过了。

土壤透气

养小米星的土壤一定要透气性好,所以配制的土壤一般会用90%的颗粒,另外再加上10%的土混合而成,要把小米星养出极致状态,土壤的透气一定要棒棒的。

在给小米星浇水后,会一下子变绿掉,水分过多,所以要确保水分在盆土里过一下,不会过多停留。

浇水控制

尽管小米星是喜水的,一般在确保盆土不积水的情况下,尽量浇大水,特别是在春秋两季节,可以随意浇水,浇水过程中,避免浇到叶片上,避免晒伤叶片,会降低观赏性。

到了夏季需要控水哦,

在雨水多的季节,一定要提前做好避雨措施,否则盆土有积水,不然会影响小米星状态,搞不好还因为积水烂根。

露养

有条件的花友,尽量露养小米星,因为露养的小米星强健。白天放在有光照的地方,吸收充足的光照,到了夜晚,温度下降,白天和晚上温差大,这样的环境很容易让小米星出状态。[3]

小米星比较适合新入坑的花友养护,比较容易养活,而且出状态也不难。另外小米星很容易爆盆,只要一年的时间,养护得当,就能满满一盆,对于新入手的花友,养爆盆,还出状态了,是不是非常有成就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