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尾兔袋鼠
尖尾兔袋鼠[1](Onychogalea fraenata),又名辔甲尾袋鼠或斑纹距尾袋鼠,是一种濒危的袋鼠,现分布在澳洲的昆士兰。它们较为细小,在颈后有像马勒的白色斑纹,有尖刺的尾巴。仅存约五百只左右。
目录
特征及繁殖
尖尾兔袋鼠可长达1米,尾巴与身体一样长,重量约4-8kg。雌性较为细小。它们有像马勒的白色斑纹,背部有黑带,面颊像其他的袋鼠般有斑纹。尾巴上有尖刺,尖刺可以长3-6毫米,部份被毛所覆盖,其作用不明。新月甲尾袋鼠及北刺尾䶈也有这类尖刺,前者已于1956年宣布灭绝,后者仍生存在昆士兰北部及北领土。
尖尾兔袋鼠主要在晚上出来活动的,于日间时分会在空心树中睡觉。喜爱栖息在草原边缘,是个害羞及离群的动物。在缺乏食物时会组成细小的群族,最多约有4个成员一同去觅食。它们倾向避开争斗,会躲在空心树或丛林中,若是没有地方可以躲藏,则会躺在地上不动。
幼兔袋鼠会在母亲的育幼袋中约4个月时间来成长。它们每胎会产下一只幼兔袋鼠,并会视乎食物的供应来决定生育的密度。妊娠期为23日。
历史
在欧洲殖民的前,尖尾兔袋鼠已广泛分布在于澳洲东岸至大分水岭西部。而19世纪,它们只分布在维多利亚州穆理河地区经新南威尔士至昆士兰的查特斯堡。
尖尾兔袋鼠于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开始衰落,于1937年至1973年间没有确实的观察报告,当时相信它们已经灭绝。后来有指在昆士兰见到一群尖尾兔袋鼠。[2][3]
保护
由于再次发现尖尾兔袋鼠的存在,有计划重新引进及培育它们。在爱达利亚国家公园、陶顿国家公园及马尔堡一个私人的保护区都有培育尖尾兔袋鼠的计划。现时估计它们有400-600只。尖尾兔袋鼠的主要威胁是野猫及狐狸等入侵物种的掠食。
参考文献
- ↑ 尖尾兔袋鼠,大纪元,2017-09-16 07:39
- ↑ G. Gordon and B.C. Lawrie. The Rediscovery of the Bridled Nail-Tailed Wallaby, Onychogalea fraenata (Gould) (Marsupialia: Macropodidae). Australian Wildlife Research. 1980, (7): 339–345 [2007-06-09]. doi:10.1071/WR9800339.
- ↑ Bridled nailtail wallaby. State of Queensl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2008-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