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尖峰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尖峰山又称芙蓉峰,屹立于金华城北,海拔427米,是登临俯瞰金华城市的最佳点之一,登顶需爬一千八百多级台阶,登山者络绎不绝,它是金华双龙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区之一,且免费,自古为金华人的一种心理凝聚和精神象征,外出远行的金华人用"一日不见尖峰山就要掉眼泪"来形容自己的思乡之情。[1]

尖峰山景区简介

尖峰山景区以尖峰山为中心,北至黄大仙景区,东至赤松山景区,西至双龙洞景区,南至金华市区,总面积9.29平方公里。尖峰山景区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景区的目标定位是以水清林幽、乡土文化为特色,以民俗观光、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城郊型森林公园(景区) 。

尖峰山景区的总体布局分为"一中心三区",即今后作为双龙风景名胜区主入口的接待中心,北片的森林游览区、中片的尖峰揽胜区和南片的游乐休闲区。

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三合乡也有一个山叫尖峰山。

景点介绍

霞客古道

霞客古道系古时罗店通往双龙的官道,徐霞客由此登金华山游历科考。为弘扬徐霞客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于科学的精神,首期复建的白露下至羊甲山段,全长3公里。两山夹抱,一路泉水叮咚,鸟语花香,移步换景,心旷神怡 。

徐霞客在游记中写道:"(十月初九日)余由智者寺西北登岭,升陟峰坞,五里得清景庵。庵僧道修留饭,复引余由北坞登杨家山(今羊甲山)。山为此山南下之第二层,再下则芙蓉(今尖峰山)为第三层矣。绕其西,从两山夹中北透而上,东为杨家山,有居民数十家;西为白望山,为仙人望白鹿处。"

智者寺

金华山智者寺位于金华市区北郊5公里左右的金华山南麓(婺城区罗店镇境内),东携芙蓉峰,南握罗店镇、西搂金华山关,北倚滚钟山,占地面积300余亩。该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七年(公元526年),距今有近1500年历史,是金华历史文化名城及双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的著名佛教历史文化遗存,是金华山儒、释、道文化和谐共栖的佛教代表。该寺系南朝梁代楼约法师道场,又名智者广福禅寺、智者圣寿禅寺。因其规模宏大,寺院壮观,寺僧众多,香火鼎盛,方丈楼约佛法深广,又得"智者国师"之殊荣等原因,而一举成为江南名刹。当年,徐霞客至智者寺,观陆游碑刻,为别具风致的碑刻而惊叹,"恨无招工,不能一通为快"。历史上金华山智者寺香火鼎盛,在江南颇具声望。刘长卿、贯休、陆游、徐霞客等众多历代名人都曾游览智者寺并留下了大量诗篇、游记和画卷作品。1985年,因原金华水泥厂扩建,智者寺建筑被拆除。原址现存古井一口。

智者寺建筑宏伟,亭榭耸立,润泉旁绕,三面青山,寺门空旷轩爽,实为游览、朝圣之胜地,她曾经吸引历代多少文人雅士,留下了众多的诗篇、名画、碑刻。智者寺在千年的历史风雨中渐渐塌毁,屡建屡毁,屡毁屡建。幸好,陆游的碑刻还一直保存着,模糊的字迹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智者寺是金华弥足珍贵的历史财富。在当地政府部门和百姓的共同努力下,重修智者寺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不久的将来,一座规模更胜于昔日的智者寺又将雄立于金华山的南大门。重建的智者寺,有大雄宝殿、观音阁、智者国师殿、藏经楼、罗汉堂、诵经堂、草堂、双清堂、云房,以及山门、照壁、钟鼓楼、北亭、芙蓉亭倚松亭、玻璃阁等建筑百余座。我们又能看到"花水衬亭榭,殿堂隐绿林;香烟凝云霭,朝暮钟鼓鸣"的景观。

尖峰山景物

尖峰山林木丛生,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郁郁青青的树木,身处尖峰山,不仅可以见到满目的绿,还可以听到小鸟的鸣叫声,山间还有许多美丽的花朵,红的,白的,蓝的。它们时而隐藏在绿叶间,时而与游客嬉戏。山间还有小小的溪流,如果你去的是时候,还可以看到一些小鱼。放上尖峰山顶也是非常享受的,如果当日天气晴好,可以看见大半个金华。[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