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尘忝,汉语词汇,拼音chén tiǎn释义为谦词,犹言忝列,多谓自己的才能有辱于所任的职位。

目录

出处

南朝·梁·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顾己循涯,寔知尘忝。”

唐·王昌龄《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

唐·李白《与贾少公书》:“方之二子,实有惭德,徒尘忝幕府,终无能为。”

唐·刘禹锡《代让同平章事表》:“初受恩荣,若登霄汉;退思尘忝,如履春冰。”

唐·白居易《郡中春宴,因赠诸客》:仆本儒家子,待诏金马门。尘忝亲近地,孤负圣明恩。

唐·黄滔《寄同年崔学士》:半因同醉杏花园,尘忝鸿炉与铸颜。已脱素衣酬素发,敢持青桂爱青山。

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先君出宰》:“此妓,某未尘忝时,已见其在籍中矣。”

解释

谦词。犹言忝列。多谓自己的才能有辱于所任的职位。[1]

参考文献